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2017年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体:
2017年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渝北区统计局)
 
  2017年,渝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奋斗目标和创新生态圈、智能制造基地、国际航空港三大功能定位,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7.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66亿元,同比下降1.3%;第二产业增加值804.03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615.51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55.6:42.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477元,较上年增加7448元。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看,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连续三年超过第二产业,分别达76.7%和5.3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63.23万人,较上年增加2.9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3.08万人,城镇化率81.53%,较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130.47万人,较上年增加5.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5.11万人,较上年增加6.02万人;乡村人口35.36万人,较上年减少0.71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65.17万人,女性人口65.30万人,人口性别比为99.8(以女性为100),较上年缩小0.6。全年出生人口21884人,死亡人口110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4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年末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312.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下降34.0%;全年商品房去化周期为3.8个月,较上年缩短1.9个月。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6.8%,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全年综合能耗消费量48.79万吨标准煤,下降5.6%。全年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公共设施管理业、道路运输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895.9%、85.4%和25.6%。
  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在OPPO、中光电、传音等新增智能终端企业的强力拉动下,全年智能手机产量在手机整机生产总量的占比达到49.8%;新能源汽车产量9330辆,同比增长61.2%。大力推进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航空、航天装备产业,智能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全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9.0%,增速较上年加快29.5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3%。传统农业借助电子商务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乡村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9.2%;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无店铺零售(网上商店)增长89.2%,增速较有店铺零售高86.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增长迅猛,全年小型企业零售额增长20.0%,微型企业零售额增长288.9%。
  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98056户,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各类企业46474户、个体工商户51582户);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9708户(其中:各类企业8840户、个体工商户10868户)。非公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增加值881.29亿元,占GDP比重为60.9%,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万人,同比增长27.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325人,同比下降18.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9%,低于控制目标0.5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区围绕服务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三增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3.34亿元。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3.42万亩,总产量19.14万吨,亩产达358.29公斤,较上年增加0.77公斤/亩。蔬菜水果产量平稳增长,全区蔬菜总产量39.45万吨,同比下降2.4%;水果总产量14.86万吨,增长1.7%。生猪出栏保持平稳,出栏25.38万头,同比下降3.3%。家禽出栏量有所减少,出栏746.44万只,下降9.0%。羊出栏有所提升,出栏21925头,增长9.0%。
  
  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强势推进。全年新发展中药材、布朗李、生态渔业等特色高效农业7200亩,改造提升标准化产业基地6580亩,新引进特色高效农业品种135个,建成全市首个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云平台。年末全区拥有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07.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0%,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5.9%,股份合作制企业总产值增长34.5%,股份制企业总产值增长2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下降3.6%。分支撑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7%。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7%。注册地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55.30亿元,在地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83.98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7%;工业投资增长3.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1%,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0%。
  全区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共完成投资38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达87.2%,开工率达85.5%。江北机场T3A航站楼及第三跑道工程完工投用,轨道交通10号线、5号线一期通车运营;区人民医院三甲项目主体完工,区中医院三甲项目开工建设,区图文两馆建成投用,全民健身中心室外场地完工、室内场馆开工;中光电项目实现投产放量,OPPO智能生态科技园开工建设。分类别看:基础设施类项目47个,完成投资153亿元;社会事业类项目67个,完成投资70亿元;产业类项目43个,完成投资63亿元;城市综合体类项目20个,完成投资100亿元。
  全区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力度,努力提升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水平,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区新建公租房建筑面积56.42万平方米,新增安置房建筑面积43.96万平方米,配租公租房17094户。
  五、国内贸易
  全区商贸服务业平稳发展,消费品市场持续向好。新光天地、圣名世贸城(一期)、时光城开业营运;保税港区新增金伯利口岸,保税贸易、加工贸易快速发展;悦来国际会展集聚区提速建设,成功举办大型展会126场;中央公园片区引进中粮、龙湖、万科等龙头企业,全面启动建设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
  从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大类商品零售看,全区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增长平稳,吃、穿类商品消费同比增长5.2%。住房相关消费增长较快,家具类增长10.7%。与汽车配套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需求依然旺盛,增长11.5%。
  六、对外经济
  实际利用内外资增速放缓。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75个。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0.01亿美元,同比下降6.9%。全年实际利用内资606.12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121个,数量与上年持平,利用内资544.84亿元,下降0.5%。从行业看,实际利用内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内资总额增长较快,达到68.33亿元,增长41.4%;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内资总额287.20亿元,下降0.7%。
  外贸经济形势回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213.85亿元,同比增长8.6%,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态势,其中出口673.93亿元、同比下降0.1%,进口539.92亿元、增长22.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3768万人次,同比下降1.9%;货物运输量4834万吨,增长5.4%。其中公路客运1416万人次,下降16.3%;公路货运3910万吨,增长4.4%。空港吞吐旅客3871.52万人次、增长7.9%,吞吐货物36.63万吨、增长1.4%。
  邮电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3.81亿元,同比增长10.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分别为38.11万户、147.18万户和47.04万户。
  旅游产业全方位提档升级,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01.37万人次,同比增长16.8%,实现旅游收入80.59亿元,增长15.1%。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8.87万人次、过夜游客1129.12万人次,分别增长7.8%、13.8%。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99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54.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7.3%,收入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5.84亿元,增长8.1%,公共财政安排民生支出力度继续加大,教育支出18.37亿元、增长15.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31亿元、增长13.8%,医疗卫生支出8.68亿元、增长13.1%。
  传统金融业市场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8826.81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存款余额4180.05亿元、增长1.3%,贷款余额4646.76亿元、增长21.1%。
  年末全区拥有银行分支机构73家,较上年增加11家,其中一级分行3家,一级支行或二级分行70家;证券机构18家,较上年减少1家;保险机构18家,其中一级分公司1家,二级支公司17家;累计注册新型金融机构138家,较上年增加18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23家,股权投资公司105家#。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全年完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33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14万平方米,建成人行过街设施5座,打通睦邻路、尚品路等城市断头路30条,新增公共停车场17个,新建成排水管道29公里,年末全区拥有路灯32924盏,比上年增加4513盏。
  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987.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14.83万平方米,增长35.1%。商品房销售额979.02亿元,增长85.8%,其中住宅销售额813.07亿元,增长89.2%。商品房施工面积3838.32万平方米,增长10.3%,其中住宅施工2350.01万平方米,增长14.6%。
  全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年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288天,优良天数比例达78.9%。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较上年有所降低,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分别为0.062mg/m、0.042mg/m3、0.012mg/m3、0.045mg/m3和1.4mg/m3。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Ⅰ~Ⅲ类河流水质的断面比例达88.9%,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1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6.6分贝。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82元,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2个百分点。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14元,同比增长8.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4081元,增长4.2%;人均经营净收入2289元,增长15.7%;人均财产净收入3219元,增长19.2%;人均转移净收入6825元,增长18.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629元,占总支出的69.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1%,较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13元,同比增长9.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分别为7003元、3719元,分别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4%、22.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15元,其中用于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占总消费支出的17.5%、5.4%、13.6%、6.3%和12.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3%,较上年降低1.0个百分点。
  大力促进城乡居民参保,社保水平持续提升,其中城镇单位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53.79万人、35.73万人、34.67万人和30.44万人,分别同比增长13.0%、15.3%、8.1%和14.6%。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5%、96%。
  全区民政经费支出3.86亿元,同比增长25.9%。全区城乡低保对象达14565人,较上年减少45人,其中城镇低保3160人,农村低保11405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6385.70万元,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500元/月和350元/月,分别增长8.7%和16.7%。
  深入实施1%农村低收入人群滚动帮扶,持续开展“三送一帮”和“暖冬行动”,全年帮扶1%农村低收入人口数3379人。
  十一、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卫生、体育*
  全区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临空都市教育强区总目标,坚持教育发展转型提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深化。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88所,较上年增加24所,其中普通中学42所、职业学校8所、小学76所、幼儿园36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分别为5.98万人、1.73万人、9.74万人、6.19万人和112人。全年为15所学校补充配备图书10.9万册、7所学校补充配备教学实验仪器及六大功能室仪器设备1551件(套);为两江小学等5所学校配备教室多媒体设备37套,为新牌坊小学等9所学校配备计算机322台*。随着重庆八中整体划转渝北,积极发挥名校引领示范作用,办学效益明显提升。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重本线以上2451人,升学率达41.7%;本科以上(含重本)上线4662人,上线率79.3%;全区有29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创历史新高;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十六届中学生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人夺得金牌*。
  优化创新环境、着力搭建平台,有力推动创新生态圈建设。全年科技计划总支出1.30#亿元,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22个,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8家。新培育科技型企业36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608个。全年申请专利6580件,专利授权3663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14件。仙桃数据谷建成投用商务楼宇35万平方米,智能样机生产、全套3D打印等开放共享平台投用,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建成开院。出台“创新52条”,在全市率先开展科技创新券试点,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等3家机构被评为全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
  全区立足共享均衡,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速度进一步提升。区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区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建成投用,总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设34个功能室;新建及改扩建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个,新建社区文化室14个;在全市率先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3个。年末全区图书馆纸质图书总藏量42.68万册,新增8.48万册;全年借还图书50.60万册次;文物藏品13979件,藏品参观30.79万人次。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良好,基本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覆盖接收,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53%,有线电视用户达12.47万户。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17.3%,较上年加快10.5个百分点。
  年末拥有各级卫生机构639家,其中医院、卫生院82家,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家。卫生机构床位数8589张,较上年增加717张;卫生机构人员12935人,较上年增加1304人。
  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全年新增健身路径221条,新建市级社区健身点9个,指导社区组织举办建设活动20场。
 
  注:
  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快报数,正式数据以《渝北统计年鉴》为准。
  2.综合中的就业、农业中的特色效益农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教育中的设备配置和升学率、文化、体育等用*标注的段落或部分,统计范围未包含两江直属区(原北部新区)。
  3.综合中的市场主体、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点项目和保障性住房、财政中的财政收支、金融中的金融机构数、城市建设、科学技术中的科技计划总支出和科技计划项目等用#标注的段落或部分,统计范围未包含两江新区在渝北区范围内的直管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