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渝北区推进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渝北府发〔2023〕8号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渝北区推进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
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现将《渝北区推进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渝北区推进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在全市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中体现渝北担当、发挥渝北作用、贡献渝北力量,支撑我区构建“2+4+1”现代工业体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地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会部署,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关要求,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以产业聚集为目标、研发创新为驱动、重大项目为支撑、应用示范为引领,推动渝北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4家、零部件企业200家,年产值2000亿元(其中自主板块800亿元),年产新能源整车70万辆(其中自主板块30万辆)。以整车龙头为牵引,以汽车电子重点关键产业园、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为载体,引进培育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创建一批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搭建一批应用场景,整零协同、软硬并举,初步建成西部新能源“智车生态城”,为重庆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到2030年,将我区打造成为产业生态优势突显、市场主体规模庞大、创新策源能力突出、后端市场发展蓬勃,具有全国影响力、自身特色鲜明的新能源“智车生态城”,为重庆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关键支撑。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整车扩能提质行动
1. 做大新能源整车规模。积极新建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头部企业,支持整车企业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形成多模式竞相发展的格局。促进汽车和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开展合作,提高整车智能化水平,逐步将汽车打造成兼具出行、休憩、社交等功能的智能平台。引导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企业加强品牌意识、加快品牌建设、加大品牌宣传、加速品牌推广,支持优势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到2025年,自主板块力争汽车产业年产值800亿元、整车产量30万辆。(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创新经济走廊公司、仙桃数据谷公司)
2. 推动燃油整车转型。盘活传统燃油整车企业产能,支持传统乘用整车企业特根据市场需求导入更多的新能源车型;鼓励传统商用整车企业结合物流运输低碳转型要求,积极发展换电、氢能等技术路线的新能源重卡、轻卡及专用车型。到2025年,力争推动传统燃油整车企业均布局新能源汽车产线,年产新能源整车5万辆以上。(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
(二)实施产业配套焕新行动
3. 加快“大小三电”布局。加快引进电机、电控企业,大力发展高效、高密度、高集成驱动电机和电控功率器件等高端产品。推动电空调企业与区内整车企业共同开展研发,进一步补全电加热器、散热器、压缩机等产品,形成热管理系统产业链本地化。到2025年,力争引进“大小三电”企业10家。(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区临空办、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空港经济公司、空港新城公司、仙桃数据谷公司)
4. 提升汽车电子层级。加快传统汽车电子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以创建“北斗+”应用示范园为契机,促进北斗导航与智能座舱跨域功能集成,提升智能座舱生活场景承载力。引进一批视觉感知、高精地图、融合定位、组合仪表、抬头显示企业,建立智能座舱全栈全域研发制造体系。补全复杂环境感知产业链,完善惯性导航、摄像头模组、激光雷达等产业链弱势环节。到2025年,力争引进汽车电子制造企业20家。(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区临空办、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空港经济公司、空港新城公司)
5. 促进汽车软件发展。贯彻落实“满天星”行动计划,以重点软件楼宇为载体,吸引一批汽车软件的初创企业。以仙桃数据谷为载体,打造汽车软件产业链。重点支持企业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气架构、车载操作系统开发。鼓励企业建立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算法基础架构。推动企业开发高精度地图、娱乐、生活、支付等车载应用。鼓励整车龙头企业牵头推动L2、L3级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在新车型中全面普及。到2025年,力争引进汽车软件企业30家,L2级以上自动/辅助驾驶装车占比达到70%。(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区临空办、临空投公司、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空港经济公司、空港新城公司、仙桃数据谷公司)
6. 帮助传统企业提档。加强对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指导有条件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结合自身条件,选准细分市场、提升管理水平、形成自身特色、增强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开发适用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鼓励有意向的电子企业、材料企业、软信企业拓展市场,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向延伸发展。到2025年,力争推动40家传统企业完成转型。(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区科技局、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空港经济公司、空港新城公司、仙桃数据谷公司)
(三)实施空间布局优化行动
7. 壮大特色示范园区。以做大做强汽车电子关键产业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扩大产业用地。在市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各国有平台自身条件和优势,形成错位协同发展。重点支持空港园区聚焦热管理系统、复杂环境感知系统,前沿科技城聚焦智能座舱、复杂环境感知系统,仙桃数据谷聚焦车载操作系统及开发工具链、自动驾驶软件算法、车载应用软件,形成“软硬件”双核驱动的园区发展体系。(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空港经济公司、空港新城公司、仙桃数据谷公司)
8. 推动跨区联动合作。联合相关区县推动整车企业牵头加强与零配件企业的合作,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合力。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相关区县协同打造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平台、检测试验基地,实现标准、成果互认。强化成渝两地上下游协同联动,合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临空办、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空港经济公司、空港新城公司、仙桃数据谷公司)
(四)实施创新效能提升行动
9. 加强核心技术攻坚。深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与前沿技术攻关,重点攻关L3、L4级自动/辅助驾驶、新一代电子电气构架、车路协同边缘计算、北斗高精度融合定位、车路协同云控平台、高算力AI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推动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检测认证等方面开展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协作。(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空港经济公司、空港新城公司、仙桃数据谷公司)
10.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研发总部,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科研院校、高等院校加强协作,共建新能源汽车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增强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持续加快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建设,重点支持软件测评、智能汽车安全检测、通讯终端检测等类型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发展,提升电动汽车相关零部件及设施检测认证能力,为本地企业提供便捷的驾驶状态检测、车联网安全防护、入侵测试、态势感知、数据安全保护等服务。(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空港经济公司、空港新城公司、仙桃数据谷公司)
11. 强化多元人才引育。深入实施“鸿雁计划”“重庆英才计划”“临空英才”等人才政策,加快引进和培养车规级芯片设计师、卓越工程师、软件架构师等紧缺高级人才和研发人才。积极呼吁完善市内高校新能源汽车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支持企业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加强校企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强化等高技能人才培育。鼓励企业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制定激励和保障机制,探索专业人才以知识、技术等参与收益分配的激励方式,建立期权、期股、延期支付等长期激励机制,确保人才用好、留住。(牵头单位:区委人才办、区人力社保局,配合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教委、区科技局)
(五)实施产业生态赋能行动
12. 打造丰富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仙桃数据谷自动驾驶示范运营项目,打造服务型自动驾驶社区,在区域内实现自动驾驶末端配送、环卫作业,出行服务等应用。协同两江新区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提供开放道路场景下的自动驾驶仿真、道路测试、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测试、性能验证及商业化运营前认证等自动驾驶测试服务。(牵头单位:区交通局、区交巡警支队、仙桃数据谷公司,配合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空港经济公司、空港新城公司)
13. 拓展后端服务市场。推动汽车产业价值链向服务领域延伸。支持回兴片区加速打造西南国际汽贸城,加速长安汽车交付中心、万友汽车、房车营地等项目的引进及建设。提高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金融加大对二手车消费的支持和服务。加快策划汽车消费系列活动、线下车友会、品牌体验等活动,形成良好的汽车文化。积极鼓励各整车企业参与各类大中小型汽车论坛、峰会、赛事等活动,打造浓厚的汽车发展氛围。(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空港经济公司、空港新城公司、仙桃数据谷公司、各镇街)
14.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区充换电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定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建居民小区、办公楼宇、公共停车场按相应比例配建充电设施和预留安装条件。公共设施配套停车位、城市更新项目、旅游景点、加油(气)站、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建公共充电设施。推进既有居住社区充电设施改造建设,利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获得的空地、边角地、闲置地以及拟新建或改扩建停车场(库),建立充电车位,为用户充电创造条件。到2025年,力争建成充电站550座、公共充电桩12000个、换电站25个。(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文化旅游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管局、国网市北电力公司、各镇街)
15. 强化安全责任监管。强化汽车、电池和充电设施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严把质量安全关。各责任部门配合充电桩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安全监管,加强配套供电、规划建设及集中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生产、流通领域的充电设施产品质量和充电运营市场的监督管理,对生产、流通领域的充电设施产品质量定期开展监督检查、计量强制检定。(牵头单位:区应急局,配合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交通局、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城管局、国网市北电力公司、各镇街)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统一领导,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实现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成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班,定期组织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组建由产业知名专家、咨询研究机构专家、金融专家、企业代表组成的跨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推进建立定期会议咨询制度,多角度、多维度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项目工程实施提供信息参考和决策支撑。
(二)强化政策支撑。优化专项资金,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稳链补链强链项目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建设项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节能降碳项目,优先推荐向上申报资金。鼓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类型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产品,推广无还本续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加大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引导政府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着力推动金融机构将碳减排效益、碳价、两业融合发展水平等指标纳入新能源汽车企业授信评价体系。
(三)突出专业招商。立足自身优势,加强项目储备、创新招商方式、拓宽信息渠道。建立完善科学、高效和良性循环的招商引资机制,积极应对招商引资竞争激烈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与市经济信息委、市招商局共建招商专班,开展联合招商工作,论证编制一批符合园区实际、符合高质量发展、可实施、可落地的项目。强化招商“龙头”作用,实现精准招商,突出招大引强。
(四)加大要素保障。鼓励重点园区建设用地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倾斜,将盘活腾出的工业用地、商务楼宇优先用于优质软硬件项目。确保有序用电、用气、用水,对重点新能源汽车企业给予优先用水电气保障。统筹能耗和污染排放容量指标,优先保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新建和技改项目的用能、排放需求。鼓励各园区腾出的能耗指标和碳排放空间,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适度倾斜。
(五)推进协同发展。加强与两江新区、高竹新区的产业联动,以合作共建互利共赢、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原则,发挥各区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形成错位发展、实现最大效益。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提升两地相互配套能力,在推动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