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其他公文

    • [ 索引号 ]
    • 11500112009315877L/2022-00008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府办发〔2021〕53号 
    • [ 主题分类 ]
    • 综合政务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政府办公室 
    • [ 生成日期 ]
    • 2021-12-31 
    • [ 发布日期 ]
    • 2022-01-20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渝北区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渝北府办发〔2021〕53号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渝北区智慧城市建设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重庆市渝北区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渝北区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目录

一、发展现状与环境 - 1 -

(一)“十三五”期间发展现状 - 1 -

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 - 1 -

2. 数字政府改革取得新突破 - 2 -

3. 信息惠民便民取得新成果 - 2 -

4. 数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 3 -

5. 网络和信息安全总体可控 - 4 -

(二)存在问题 - 4 -

(三)发展环境 - 5 -

二、总体要求 - 7 -

(一)指导思想 - 7 -

(二)基本原则 - 7 -

(三)建设目标 - 9 -

三、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 - 12 -

(一)建设智慧“城市大脑” - 12 -

1. 建设“数字渝北”云平台 - 13 -

2. 建设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 - 13 -

3. 建设综合指挥服务平台 - 13 -

4. 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 14 -

(二)夯实智慧城市基础 - 15 -

1. 升级改造网络通信设施 - 15 -

2. 建设城市新型基础设施 - 16 -

3. 筑牢网络数据安全屏障 - 17 -

4. 健全共建共享共用机制 - 18 -

(三)优化数据治理能力 - 19 -

1. 完善城市数据资源图谱 - 20 -

2. 搭建城市数字信息模型 - 20 -

3. 提升数据治理服务能力 - 21 -

(四)创新数字融合应用 - 22 -

1. 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 - 22 -

2. 打造公平智慧的数字社会 - 28 -

3. 推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 31 -

(五)赋能现代产业发展 - 33 -

1. 赋能现代工业数字化转型 - 34 -

2. 赋能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 36 -

3. 赋能现代农业智能化发展 - 42 -

(六)培育新型数字生态 - 43 -

1. 打造数据要素市场新动能 - 43 -

2. 推动数字技术产业新融合 - 43 -

3. 促进成渝数字协作新发展 - 45 -

4. 共创跨区数字协作新平台 - 45 -

5. 构建中新数字协作新引擎 - 45 -

四、保障措施 - 46 -

(一)创新工作协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能力 - 46 -

(二)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拓宽数字发展优势 - 46 -

(三)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创新建设运营模式 - 47 -

(四)加强专项资金保障,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 48 -

为加快推动重庆市渝北区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根据《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十四五”时期渝北区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定位,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环境

(一)“十三五”期间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按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渝北区贯彻落实《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渝委发〔2018〕13号)、《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5年)》(渝府办发〔2019〕66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

深入落实网络强国战略,稳步推进“双千兆宽带城市”建设,积极对接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实现城乡宽带全覆盖的同时,全面完成互联网宽带光纤升级改造。截至2020年12月,实现光纤到户100%,单用户接入能力提升至500M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00%,重点区域信息化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无线网络方面,全区共建成基站14426个,其中5G基站3177个,4G网络覆盖率100%。全区共建成Wi-Fi热点1200余个,覆盖重要政府部门、商圈、医院、学校、交通枢纽、村社便民服务中心、3A级以上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实现区域数据的无缝连接。有线电视网络方面,完成传统电话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实现双向数字化改造和视频电视整体转换,大幅提升数字电视覆盖率。建成中国首条、针对单一国家、点对点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即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仙桃数据谷成为首批接入中新数据通道的示范园区。

2. 数字政府改革取得新突破

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已形成市、区两级联通的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全区各部门有效接入。贯彻落实市级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有效编制84个部门(区级部门、镇街、区属国有公司)的数据资源目录1441条,字段13322个;归集数据库/接口数据3217939条,文件类数据277个。全面实施“云长制”,迁移上云系统33个,迁移上云比例达97.1%,整合系统40个,整合率达到59.7%,完成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升级改造,实现可与全区各部门对接和数据共享交换能力,并与市级共享平台对接联通,向市级平台上报区级数据目录499条,获取市级平台目录3498条,向“大平台、大联动、大共享”的目标不断前进。

3. 信息惠民便民取得新成果

在智慧安防方面,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在城区所有背街小巷及农村治安复杂地区累计部署超过27660个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6915块多媒体液晶显示屏,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并搭建互动平台实现市民与政府职能部门互动,提升群众安全感。在城市管理方面,已建成包括1个大数据中心、10套智能化应用系统在内的城市管理智能化应用体系,基本实现城市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可视化、便民化。在政务服务方面,以大数据在政务、扶贫、人社、财政等领域的应用为切入点,搭建了智慧政务平台,加快建设就业收入社保信息共享及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推动金融风险防控大数据项目,以“大数据+政务”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打造服务型政府。在乡村振兴方面,加快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建成投用“村之道”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网络零售及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线上销售的方式满足市民对绿色生态的新鲜的农村土特产的需求。

4. 数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截止到2020年底,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超过50%。战略新兴产业向智能终端整机及配套产业加速转型和集聚,OPPO智能生态科技园(一期)投产,传音智能终端产业园、深科技、天实精工等市级重大项目加快建设。2020年,电子产业规上工业企业55家,年产值1462亿元、增长10.3%。其中,智能终端产值1275.4亿元、增长10.4%。现代服务业方面,加快软件名园建设,成功举办全国大数据标准化工作会议、中新数据通道论坛、智博会智能化应用和高品质生活峰会论坛等多项市级重点论坛活动,仙桃数据谷连续两年(2019年、2020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注册落地华为创新中心、立信数据、中科创达、物奇科技等969家企业。2020年,全区信息化服务业(含运营商分劈数据)年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软件信息服务和互联网行业119.07亿元,同比增长15%;区属板块26.9亿元,同比增长7.2%。

5. 网络和信息安全总体可控

网络安全实现总体可控,围绕建立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行动,实现重要时间节点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与保护,全面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网络安全监测能力和预警处置能力全面增强,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所有区级政府单位中,具备成体系网络安全制度的单位共计35家,有专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单位共计33家,有专业信息化主管部门(科室)的单位共计24家(区公安分局、区城管局、区应急局、区经济信息委等),全区各部门或事业单位信息化专职人员总计92人。

(二)存在问题

渝北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瓶颈。一是信息化建设统筹不足,随着全区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进一步激发了应用协同的需求,但也使跨领域、跨部门的协调难度更大,在强调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同时,亟需在全局上做好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机制安排,避免重复建设、产生新的“数据孤岛”。二是体制机制支撑不充分,目前跨部门、跨行业协调管理及数据共享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多头决策、政出多门、管理碎片、协同不足问题显著,不能做到全区政务数据应享尽享。三是数字化应用仍需深化,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体验不足,各区级部门主导推进的信息化应用已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公众信息化服务需求,沉淀在政府层面的数据资源价值尚未充分挖掘。四是政府部门的信息化人才薄弱,全区智慧城市建设过度依赖第三方企业,缺乏自主、可靠的智慧城市专业支撑团队,难以支持我区智慧城市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全区信息安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佳,安全保障有待提高。五是全社会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亟待进一步提高,全区人民、各级部门单位对智慧城市的看法理念差异较大,未形成统一共识。六是全区智慧城市保障机制不足,全区缺乏完整且有效的智慧城市制度及资金保障机制,无法有效保证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保质保量的进行。

(三)发展环境

渝北区作为重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引领区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区,亟需以建设为抓手,服务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补齐短板,破解瓶颈,推动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创新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增强社会治理能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国家政策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明方向。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智慧城市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重要抓手,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聚焦政府行政效能、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公共服务便捷便利及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增强等领域推出众多举措,积极推进“三融五跨”,发挥政务外网的公共基础设施作用和价值。同时,积极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加速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重庆战略地位提升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党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重庆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使重庆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释放,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重庆市“智慧名城”、“智造重镇”的城市名片。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健全,有助于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充分释放全市高质量发展巨大潜能。

渝北区结合本区发展定位,全力打造重庆市标杆示范区。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生态圈建设行动计划,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为我区发展带来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推动软件信息、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扎实推进乡村振兴,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市率先突破2000亿元,达到2009.5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100元、21140元,年均增长7.9%和9%;地区生产总值总额在“十三五”期间稳居全市第一,渝北区的经济活力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提供了动力保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渝北区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把握5G时代发展新机遇,以网络建设为发展基石,以产业培育为赋能核心,以融合应用为创新动力,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努力成为全市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构建具有渝北特色的智慧城市应用发展和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布局,共享协同。坚持全市一盘棋、市区协同推进的总体要求,整体考虑渝北区智慧城市各领域、各单位、各系统的重点建设项目,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促进基础设施互通、系统整合集成、数据融合共享、业务协同联动,避免重复建设,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效能。

——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突破融合创新技术。深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培育发展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围绕产业转型提升和产业链延伸,加快培育引进龙头型、旗舰型、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一批智慧型企业及应用示范项目,以智慧名城建设驱动数字产业发展。

——坚持政企合作,鼓励众创。强化政府与企业多领域深度合作,健全市场化机制,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加强社会治理、城市管理领域信息智慧技术运用,打造“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便捷高效”的智慧政务建设、运营与服务模式,更好服务企业发展,为企业大众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以促进居民生活高品质发展为目标,深化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智慧化,努力提供高效便捷的民生服务,切实增强信息化对城市生产生活的支撑、引领、带动效用,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民,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融合发展,赋能提升。深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多领域、多层次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和城市治理优化,通过智能技术与专业化领域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助推智慧名城稳步高效建设。

(三)建设目标

十四五”期间,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实现“前期显成效,中期上台阶,后期树标杆”的目标,努力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引领区。助力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逐步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中心两地”协调发展的新动力源。

——完善基础支撑。构建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围绕数字设施化、设施数字化发展理念,提供能有效支撑智慧城市智能化应用场景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推进5G网络覆盖,建成5G基站8000个,抢先布局实施一批智能充电桩、物联网及数据资源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成智慧城市大脑“两中心两平台”的一体化支撑体系。

——推动数据共享。以改善民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云长制”、数据资源治理工作,政务数据资源内部共享和对外开放机制进一步完善,构建“1+N+N”渝北区数据资源汇聚体系建设,即1个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N个部门/镇街数据资源池以及N个主题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可用性持续提升,数据共享开放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深化融合应用。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促使城市治理能力、政府管理能力、民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推动数字化应用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贯通、跨部门协同,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治理”。

——赋能产业发展。紧扣全市“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挖掘大数据商用、民用、政用价值,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以智慧城市创新应用为手段打造便捷、开放、高效、绿色的营商环境,吸引数字产业落户渝北,提高产业价值链和“渝北造”市场竞争力。

——助力城乡共建。统筹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助力城乡融合示范区加速建设。将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守好“三农”基础。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基础产业,实现城乡一体。以信息化手段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乡村振兴实业,促进城乡数字经济循环,推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智慧城市新格局。

——培育绿色生态。不断深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以智慧城市赋能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及保护,巩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依托智慧“城市大脑”,汇聚城市各种公共资源(水、电、油、汽、交通、公共服务等)数据,推动绿色生态产业自主创新、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强化工业节能减排监管。

表1 渝北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指标表

一级类别

二级类别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属性(预期性或约束性)

基础设施

云基础设施

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率(%)

100

100(持续保持新增系统上云)

约束性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率(%)

56.9

100

约束性

“上云上平台”企业数量

329

600

预期性

网络基础设施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90.99

99

约束性

单位面积5G基站建设数(个/平方公里)

2.38

6

约束性

数据资源

“三清单”制度

目录清单(1441项)、需求清单(990项)、责任清单(810项)

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况制定

预期性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1

1

约束性

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共享率(%)

26.5

100

预期性

计算设施

大数据赋能平台

0

3

约束性

调用市级智能中枢核心能力平台能力组件个数

0

20

预期性

智慧医院覆盖率(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

20

100

预期性

智慧校园覆盖率(%)

13

80

预期性

智慧公园覆盖量(个)

0

3

预期性

电子社保卡签发率(%)

13

60

预期性

注册激活医保电子凭证数(万)

20

100

预期性

开通电子扫码功能的定点医药机构数

800

1000

预期性

智能应用

城市治理

城市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覆盖率(%)

100

100

预期性

城市重点公共区域视频联网率(%)

100

100

预期性

数字城管建成区覆盖率(%)

80

100

预期性

公共停车场(库)系统信息联网率(%)

12.21

80

预期性

城市公用设施智能化应用率(%)

0

50

预期性

政府管理

接入“渝快办”APP应用业务数量

区级发布事项清单5248条、镇街发布事项清单3290条。

区级发布事项清单10000条以上、镇街发布事项清单6000条以上。

预期性

电子证照使用率(%)

6.03

60

预期性

政府服务一站式办理率(%)

92.85

100

预期性

产业融合

市级以上产业创新研发平台数量

15

30

预期性

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量

15

50

预期性

市级认定智慧园区数量

1

2

预期性

市级智慧商圈数量

0

2

预期性

市级认定智慧工地数量

37

87

预期性

市级智慧农业示范点数量

0

1

预期性

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数量

21

30

预期性

市级智慧景区数量

1

5

预期性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

2

3

预期性

生态宜居

功能区单位面积噪声自动监测点位

2

10

预期性

水质自动监测点位在线监测

3

10

预期性

发展环境

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数量

0

4

预期性

示范推广

培育线上平台数量

1

5

预期性

培育线上品牌数量

0

6

预期性

三、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建设智慧“城市大脑”

统筹全区信息化资源,集约建设智慧城市“两中心两平台”,即“数字渝北”云平台、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综合指挥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构建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智慧“城市大脑”,为全区政务数据共建共享、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治理”提供基础载体。

  1. 建设“数字渝北”云平台

按“云长制”工作要求,依托“数字重庆”云平台,搭建“数字渝北”云平台,实现全区政务信息化“一云”承载。构建开放可扩展的云平台架构,面向未来各领域大数据量、高并发、快速响应的业务承载需求,提供弹性扩容能力,强化云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区级各部门自建规模小、运行成本高、支撑能力弱的机房和小型数据中心,强力推进区级各部门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向“数字渝北”云平台迁移,新建政务信息系统统一“云上部署”,依托云平台高效承载各级各类政务信息系统和业务数据,实现上下联动、数据汇聚和业务协同。

  1. 建设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

在现有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的基础上,持续完善优化数据汇聚、治理管控、共享交换功能,构建部门数据资源库、主题数据资源库、城市信息模型数据资源底座,形成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推动全区政府部门、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非涉密数据资源加速向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集聚。为全区各政务部门提供非涉密数据交换服务,实现部门间信息交换共享,为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数据价值发现提供软件平台支撑。

  1. 建设综合指挥服务平台

以“数字渝北”云平台为依托,对接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对经济、环境、交通、社会、民生等领域运行态势实时量化分析、预判预警和直观呈现,持续加载城市交通、建筑物、基础设施、人等延伸至镇街的全要素的全量运行数据,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构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映射关系,形成从城市规划到建设、从地下到地上、从时间到空间虚实交互的数字城市模型,推动现实城市、数字城市紧密协同,实现所有政务系统接入,形成全区管云、管数、管用、管感知、管安全的“城市大脑”综合指挥服务平台。

  1. 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建设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实体大厅),部署全区运行管理显示大屏,实现数字会客厅、城市仪表盘、智慧体验舱等功能。作为智慧“城市大脑”的物理载体,实现“一键、一屏、一网”统筹管理城市运行,支撑城市运行状态展示、综合管理和指挥决策。

专栏1:智慧“城市大脑”重点工程

智慧“城市大脑”。集约建设智慧城市“两中心两平台”,即“数字渝北”云平台、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综合指挥服务平台、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数字渝北”云平台架构、存储空间、云管理平台,搭建全区统一的政务云管理架构。升级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强化政务服务和数据共享协同,实现“数”尽其用。对接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基于数字孪生城市理念,形成集全景展现、仿真预测、指挥调度、决策优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指挥服务平台。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集约部署和共享使用展示大屏、专席坐席、视频系统、会商系统、呼叫中心等软硬件设备,实现城市运行、指挥调度。(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

(二)夯实智慧城市基础

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原则,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增强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支撑、通讯服务、物联传感能力,实现“云、管、端”联动发展。

  1. 升级改造网络通信设施

打造宽带城市升级版,实施传输网络超高速宽带技术改造,实现千兆到户规模部署。将电子政务外网延伸至各村居、学校、医院,提高覆盖率。深化无线城市建设,拓展街道基站、小微基站建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4G网络深度覆盖,深入推进5G网络建设;深化千兆光纤接入试点和“双千兆示范小区”建设,打造“双千兆”城市。。强化信息枢纽地位,持续扩容、优化城域骨干网络,提升网络流量承载能力。加快IPV6升级改造步伐,推进IPv6规模化部署与典型互联网应用IPv6升级。推动成渝两地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高质量建设成渝两地数字通道联接点。

专栏2:通信网络设施重点工程

5G网络覆盖。根据全市对5G网络建设的总体部署,做好区内5G基站建设规划,充分利用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办公楼宇等社会资源建设一批5G设施,稳步推进5G网络向各重点区域连续覆盖,至2025年全区5G基站不少于8000个。加强5G网络规划统筹,充分利用现有基站资源、深度共享社会杆塔资源,统筹编制5G网络站址专项规划。推动5G网络基础设施开放共享,优先完成城区重点区域的连续覆盖,逐步向镇、村覆盖,形成覆盖范围广、网络质量优、业务体验佳的5G精品网络。(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

  1. 建设城市新型基础设施

夯实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联动发展,提升基础设施的系统化、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安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以CIM基础平台为底座,建设完善全区统一的城市物联网平台,提供各类物联网设备管理、智能控制、设备互联、数据汇聚、应用开发和人工智能业务分析等服务,形成全区物联网设备统一管理入口和数据汇集枢纽,支撑各部门和跨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部署,通过“CIM+”应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营效率。对已建成的城区道路、桥梁、隧道、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开展智慧化改造,形成城市路网的综合感知体系。

专栏3: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汽车智能充电桩。响应国家及重庆市推行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全面推进渝北区汽车充电桩建设。全区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优先完成城区重点区域的汽车充电桩建设,力争至2025年全区汽车充电桩达到10000个。(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

视频联合共享系统。以雪亮工程为基础,依托城市综合指挥服务平台将各类独立的视频监控资源合理有效地整合,提高各类视频数据的支撑率和有效利用效率。打通跨区域、跨部门的视频联网瓶颈,进一步拓展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城市综合指挥平台在指挥调度、决策分析及各类智慧应用场景等方面的视频技术支撑。(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城管局)

智慧市政园林设施。加快推进全区公共区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各类信息采集终端建设,积极探索各类建设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渝北区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在全区范围内建设约1万根智慧灯杆、智慧园林传感器7000套,并建设相关管理平台。(牵头单位:区城管局)

城市管理物联网平台。以服务城市管理为目的,形成“泛在互联”的市政基础设施数字体系。全面共享基础设施、感知信息、城市综合信息等资源,对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城市应急管理等物联传感设备综合集成化管理,为应急指挥、领导决策、公众参与提供支撑。(牵头单位:区城管局)

  1. 筑牢网络数据安全屏障

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网络安全体系规划、建设和运行,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增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做好数据资源安全防护,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安全可靠。健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推进感知网络安全认证与接入、数据容灾备份、上网行为管理、安全防御等技术应用,构建安全的网络服务环境。依照信息安全与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原则,探索健全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按照谁收集谁负责、谁持有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数据采集、汇聚、存储、共享、开发利用等各环节安全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开展数据安全技术创新研究和数据安全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持续提升数据隐私保护水平,确保数据安全自主可控。制定数据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安全事件分级、应急响应程序、处置措施。

专栏4:信息化安全重点工程

大数据网络靶场云平台。建设基于AI的大数据网络靶场云平台,构建真实的大数据、网络攻防作战平台,公共、专业与特种靶场相结合的国家级大数据安全靶场,提高感知、预测、验证、防范和处置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的能力,建设体系化的网络空间安全科研试验与测试评估平台,促进军民融合、警地融合,依托大数据安全靶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攻防演练,探索建设大数据安全攻防演练机制化和常态化联动机制。(牵头单位:区委网信办)

4. 健全共建共享共用机制

围绕数据“聚通用”、要素流通,完善全区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安全规则,健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三清单”管理制度、优化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横向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为准则推动区级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推动“国家—市—区”三级数据有序高效共享。优化完善集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共享开放、安全管理于一体的政务数据资源标准规范,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健全政务信息化项目清单,持续深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

专栏5:信息化管理机制重点工程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上云。统筹梳理区级各部门信息系统,建立可云上部署的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目录。分批有序组织区级各部门开展信息系统云上部署和业务迁移工作,推动迁移上云“应迁尽迁”、系统整合“应合尽合”、系统接入“应接尽接”、数据汇聚“应聚尽聚”和能力共享“应享尽享”,原则上不再批准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独立部署,无特殊需要或上级无明确规定的,不安排机房建设和改造项目。(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各云长单位)

数据共享交换。普查政务资源家底,不断完善《渝北区政务数据资源“三清单”》,提高政务数据资源汇聚质量,制定全区统一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规则与流程,区级各部门根据权责界定本部门政务数据资源的生产责任和使用权限,明确划分政务数据资源可共享类型及范围、不可共享类型及说明、需求类型等内容,确保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合理有序共享。(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

投资项目在线服务监管平台。以大平台、大决策、大服务、可视化为目标,建设纵向贯通市、区发改单位及企业单位,横向拓展到投资项目主管部门,形成项目全生命周期、全口径、全参与主题的投资项目精细化管理大平台。(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

政务信息化项目线上管理平台。建立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的业务平台,形成集项目申报、项目初审、专家评审、项目立项、预算指标、项目变更、合同管理、资金支付、验收管理的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项目库、专家库、供应商库,有效地为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和决策依据。(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

(三)优化数据治理能力

围绕数据数据归集、共享、开放、流通和应用,着力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数据治理共性支撑平台,布局数字孪生城市模型底座,建设覆盖全区的基础数据资源池,实现城市数据与运行管理指挥高度协同。

  1. 完善城市数据资源图谱

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三清单”基础上,持续开展全区政务数据普查摸底,梳理各部门、各行业非涉密数据数量、类型、更新周期、产生来源、支撑全区民生应用等情况,构建分行业、分地域、延伸至镇街、覆盖“人、地、事、物、组织”等主体的“数据图谱”。逐步形成以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为基础的1个全区数据资源池、N个部门行业/镇街数据资源池、N个主题数据库的数据“一张图”。

  1. 搭建城市数字信息模型

围绕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流程,完善地理信息GIS数据、物联信息IOT数据、建筑信息模型BIM,对其进行时空标识,形成完整的时空信息服务资源池,实现地上地下、室内室外、虚实开放的时空大数据一体化体系,建成重点区域孪生数字城市信息模型(CIM)。依托CIM基础平台,推动共享赋能智慧城市应用,为部门、行业应用提供时空大数据支撑和各类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实时、精确、全量的基础时空信息保障。

专栏6:区县数据底座重点工程

镇街综合指挥服务平台。将区级智慧“城市大脑”功能向镇街延伸,启动建设全区统一的镇街综合指挥服务平台,建立规范的“人、地、事、物、组织”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推动部门和镇街数据资源共享高效联动。(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各镇街)

城市信息模型(CIM)。以三维空间数据底座为核心,汇聚融合建筑、道路、轨道、隧道、桥梁、水体、地下空间等基础设施,以及资源调查、规划管控、公共专题、工程建设项目、物联感知等数据,统筹建设时空基础数据库、资源调查数据库、规划管控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库、公共专题数据库、物联感知数据库等主题数据库,形成融合共享、开放协同的“GIS+IoT+BIM”数据资源体系。(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区规资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

  1. 提升数据治理服务能力

以业务应用为方向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加强数据治理统筹力度,为全区数据开发应用提供共性技术、业务协同等支撑。推动各部门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元数据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交换与共享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建立清晰的组织架构,按照数据管理、审计、运营、提供和使用等明确各方角色和职责分工,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和数据质量。梳理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大数据应用共性需求,强化集约化、组件化应用支撑,持续丰富数据中台服务能力,为区级各部门及相关开发者提供数据接口、数据挖掘、数据建模、数据分析等服务。

(四)创新数字融合应用

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绿色城市等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推动居家生活、就业创业、医疗教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1. 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

加快推动政府履职数字化重塑,建设统一政务服务、政府办公平台,推进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推动全流程一体化在线办理,实现政府履职数字化应用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贯通、跨部门协同。加快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发票和电子档案应用,着力推动“渝快办”与区级应用无缝对接,推出一批在线开具证明服务,实现零材料提交、零跑动办理。强化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运用,全面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提供“一网通办”,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扶持政策普及效率,简化各项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流程,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统一入口、统一预约、统一受理、联合办理及统一反馈建设;加强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覆盖全事项全流程的“一网通办”;加强全区、全市乃至成渝区域数据共享以及业务协调,争取成渝双城“一网通办”试点区,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走完政务服务“最后一步”,为全市“两点两地”战略定位提供政务服务基础。

专栏7:“一网通办”重点工程

政企服务平台。开发政企服务平台,形成独立的网站、公众号,实现企业扶持一个平台、一个入口、一键办理,扶持政策直达、企业诉求畅通、空间供需透明等功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大数据发展局)

开展“一网统管”,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紧扣“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目标,依托智慧“城市大脑”,加强各类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互通,全网统一管理模式、数据格式、系统标准,形成统一的城市运行视图,推动硬件设施共建共用,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运行体系,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支撑体系建设。

专栏8:“一网统管”政务管理重点工程

  • 智慧督查平台。建成党政贯通,纵向覆盖二级,横向连接全区各镇街各部门单位、多角色、多应用的“二端、一平台”,实现对重点工作事项的全覆盖跟踪督办,提升督查工作效能。(牵头单位:区委办公室)

    数字档案馆。以综合档案馆为主体,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基础设施和保证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可靠可信和长期可用的硬(软)件设施;建设满足从档案收集、管理、存储、利用和公众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档案业务需求的数字档案馆系统。(牵头单位:区档案馆)

  • 创新优化城市管理各分系统内联外畅、协同高效,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综合运用RFID、二维码、视频监控、在线监测等手段,深化视频智能一体化行业运用,拓展NB-IoT 模组开发应用,逐步实现设施监控、人车监管、作业过程、管理绩效、惠民服务“一图呈现、一屏通览、一网统管”。

    专栏9:“一网统管”智慧城管重点工程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云平台。以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为底座,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整合和聚合登录,实现城市管理行业数据的有效治理、交换共享,实现市政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公众服务等业务板块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各业务版块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城市管理问题的闭环处置,城市建成区数字化管理覆盖率达100%。(牵头单位:区城管局)

    智慧停车大数据管理平台。优化城市智慧停车平台,合理调配停车资源,提高停车设施利用率,规范停车秩序,提升城市治理效率,实现线上缴费、线上查询、线上预定、线上共享等功能,强化全区停车场实时动态一体化管理。公共停车场(库)系统信息联网率达到90%。(牵头单位:区城管局)

    围绕新一代智能交通服务体系的建设,全面增强市民出行的便捷性。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IoT)等技术,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运行状态感知体系。建设智慧交通感知网络,实现对人、车、船、路、航道、机场、环境等要素更加精确和全方位的感知,整合交通行业全时空、全要素信息,汇聚交通、公安、规划、城建、城市管理、旅游、气象、机场、铁路、航运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加强跨部门交通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实现人、车、路、环境协同高效发展,大幅提升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专栏10:“一网统管”智慧交通重点工程

    城市交通运行管理平台。打造公安交通管理集成指挥、智能交通集成管控、交通管理信息服务“三大子平台”,完善交通信息采集、交通视频监控、交通事件监测管理、交通违法监测记录、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息发布、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配套“八大系统”,构建区级城市交通智能管理平台。城市智能交通平台实现城市交通态势实时掌控,结合交通信号系统的动态控制,对交通进行智能指挥和疏导。通过物联感知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交通状况精准实时管控,智能化调度。(牵头单位:区公安分局)

    智慧交通设施管理平台。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运行监测能力,提高其运营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的监测预警、通信保障、决策支持水平以及向公众的应急信息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区交通局)

    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在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重点部位,推广运用智能感知系统。依托智慧生态宜居及防灾减灾大数据平台等平台,构建大应急体系,实现应急协同调度、远程指挥,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基础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自动排查风险,快速判断应急风险等级,评估演化趋势。

    专栏11:“一网统管”智慧应急重点工程

    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各有关部门、各行业企业掌握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风险和隐患信息以及灾害事故信息逐步接入,分级分类建立覆盖重点行业企业及各类自然灾害的风险和隐患信息数据库,并全部接入市级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强化重大风险和隐患在线监测、超前预警预报和灾害事故高效处置,实现对灾害事故风险和隐患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管控。(牵头单位:区应急局)

    森林火灾预防预警监测系统。重点设计建设“生物防火阻隔带、防火公路、防火步道、森林防火蓄水池(箱)、73个防火检查站”等,形成一张图,可实时查看。实现林火、松材线虫病、野生动物、车流量、人流量监测预警一张网,建好守卡护林人员信息互通一个群,打造1+n个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建成后智能监测预警范围达到全区森林面积95%以上,有效提升森林火灾预防及综合治理能力。(牵头单位:区林业局)

    推行“一网治理”,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通过织密织牢全区网格,强化政府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核心引领,及时发现各类风险隐患,增强安全处置和应急联动效率,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推动实现“一网治理”。推进基层治理智慧化进程,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补点扩面的建设。通过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在权限范围内推进视频资源在公安、消防、综治、应急、维稳、城乡安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多部门的共享应用。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精准开展城市防范、街面巡逻、单位行业内部治安防范,强化社会舆情智能监测。深入开发视频结构化应用,利用视频大数据侦测感知、智能关联、深度研判,实现对全区网格联动、重点人员监管、智能门禁等智能管控。建设涵盖“人、地、物、事、组织”五位一体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数据库及智能化应用覆盖面,高效开展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实现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的目标。

    专栏12:“一网治理”公共安全重点工程

    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打造区级“一个大脑、三个核心应用平台、一套支撑运维体系、N个特色场景应用”,助力形成全区社会治理精准化,通过一套全区统一标准的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系统,实现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的优化,归集和深度应用我区区域内社会治理要素,“聚数生智”,为社会智治、风险防控、公众服务等应用场景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支撑。(牵头单位:区委政法委)

    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实施“雪亮工程”建设,对视频监控增点扩面,整合网络信号,智能化运维,既是对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的巩固和延伸,也是“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牵头单位:区公安分局)

    通过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物联网监测数据进行及时跟踪、智能分析和实时统计,实现对问题突出的部位异常情况进行点对点的信息警示和提示,督促物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通过实时监测、设备升级、多维防控等有效手段为居民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消防安全保护。

    专栏13:“一网治理”智慧消防重点工程

    消防物联网管理信息系统。以加州花园的试点成果向全区推广,建设以消防给水监控、电气火灾监控、高空瞭望、独立式烟感系统、综合广播系统、消防车道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的加州花园消防物联网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物联网手段有效对小区消防状况进行监控和预警研判。(牵头单位: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支队)

    1. 打造公平智慧的数字社会

    围绕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重点领域建设主题数据库,打造智能化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提升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水平。聚焦人民生活全场景集,推动医疗服务、教育服务、人力社保服务、社区服务以及养老服务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

    深化智慧医疗服务。通过开展药品集中采购监管、流行疾病预测控制、医疗资源调度等智能化管理,整合医疗、人口、健康数据,构建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管理新体系。推动智慧医院建设,完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等专项数据库搭建。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加强远程医疗网络能力,开展线上诊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

    专栏14:新型智慧医疗工程

    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专项数据库,打造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计划生育和综合管理业务的全民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搭建覆盖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城乡居民的健康智能管理服务系统,开展药品集中采购监管、流行疾病预测控制、医疗资源调度等智能化管理,提供网上预约挂号、移动医疗、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市场监管局)

    智慧医院。区人民医院按照“智慧医院”重点应用建设要求,重点打造六类应用,包括智慧便民、智慧医疗、智慧护理、智慧医技、智慧管理、智慧保障,以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移动互联等IT核心技术为支撑,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预约诊疗、候诊提醒、诊间缴费、自助查询等服务。(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普惠智慧教育服务。通过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服务体系改革,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新模式。完善区教育城域网、校园网络和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实现提速增效,争创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探索“互联网+”教育发展新模式,依托仙桃国际大数据谷的大数据优势,建立区域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完成智慧校园和云课堂试点建设,形成示范效应,助力提升全区教育智能化水平。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

    专栏15:智慧教育重点工程

    智慧教育。推进全区校园信息化,逐步探索引进AI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打造智慧教室、创新实验室、智能实训室等教学场景。(牵头单位:区教委)

    创新数字人力社保服务。以信息共享、业务融合、服务创新、安全稳妥为原则,通过数据平台和BI(商务智能)应用建设,搭建线上招聘和就业指导平台。提升基金监管的高效性和人社服务的精准性。按照市级统一部署,推动社会保障卡智能化发展和多领域应用,为社会公众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的服务。

    推广智慧社区管理服务。以高精度立体地图为工作底图,应用“人房关联”和地址匹配、空间搜索等技术,整合社区信息资源,实现社区管理服务精准化、空间化、可视化。以提升社区民生幸福感和社区治理能力为目标,以社区为载体,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实现与民政、教育、卫健、综治、社保、公安、消防等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丰富数字生活体验,发展数字家庭。

    专栏16:智能社区重点工程

    智慧物业信息平台。建设物业基础数据采集、数据应用、数据共享、数据服务、数据交换、数据公开等服务平台,同时开发完善现有系统在移动端和物业资金在线申报与审批、出租信息管理、政策发布等功能。(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优化智慧养老服务。升级智慧养老云平台,整合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信息,解决养老服务信息分散难题,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持续推进养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助力渝北区康养中心建设,深化成渝养老服务开放共享。积极推进“互联网+养老”,全面汇总老年人基础信息和服务需求,让老年人获得“触手可及”的服务保障。通过加强涉老数据、信息的汇集整合和发掘运用,构建起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信息服务供应体系,将养老服务加入“15分钟生活圈”,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便捷养老服务。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

    专栏17:智慧养老重点工程

    智慧养老云平台。通过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汇总老年人基础信息和服务需求,整合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信息,通过加强涉老数据、信息的汇集整合和发掘运用,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在现在平台建设成果上不断扩展新型应用领域,探索更多功能模块,实现为全区老人养老保驾护航。(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1. 推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发展智慧生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市级各垂管系统为主,差异化自建系统为辅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全区水、大气、噪声、排污点、污染源和易破坏生态行业的自动化监测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完善前端监控探头、传感器布点,完善环保监控基础通信网络,逐步建成数据信息和视频信息实时采集的综合环境监控网络,实现区内重点区域、重点水域的实时监管;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发展智慧气象,增强防灾避险能力。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要求,积极融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和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围绕城市安全发展,构建以防范灾害为主线的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水平。建立健全气象政务管理信息安全体系,实施精准靶向气象灾害安全管理。

    专栏18:智慧气象重点工程

    智慧气象服务项目。建设“天枢•智能大城市气象探测系统”,适应城市安全发展需求,构建以卫星、X波段相控阵雷达、城市气候监测站、城市气象感知系统于一体的大城市智能探测网,做到知己知彼;建设“天资•智能城市精细化预报系统”,依托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和城市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空间信息等技术,构建智能城市精细化预报系统,做到极往知来;建设“知天•智慧城市气象服务系统”,围绕城市安全发展需要,开展智慧化气象服务,满足政府决策调度、公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到无微不至;建设“御天•智慧城市气象防灾系统”,持续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排查和调查评估,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应急保障能力,做到防微杜渐。(牵头单位:区气象局)

    发展智慧能源,提升用能效能。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对“河长制”工作进行决策、管理和监督,实现精准考核、推动履职、快速反应、及时联动等;通过应用物联网传感技术,搭建能源监测与服务系统,实时监控用能数据,综合分析用能情况,帮助监管部门、用能单位实时掌握能源使用动态,实现渝北区的可持续发展。

    专栏19:智慧资源重点工程

    能源大数据平台。打造基于“水、电、气、油”等行业数据为主的能源大数据中心,共享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价值,促进全社会用能效率提升。建成后可对能源生产、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类产品,做好辅助决策和宏观分析展示,助理企业降本增效,逐步扩大能源数据中心应用范围和影响力。(牵头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水利局、区城管局、区商务委)

    智慧水利平台。依托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整合区水利局现有智慧河长、山洪灾害、中小河流等信息系统以及上级业务系统,共享区应急局、气象局等业务部门数据,按雪亮工程标准新建水利工程、主要江河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水旱灾害防御、农村饮水保障、水利工程管理、水文资源、水土保持等模块为主要内容的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支撑业务深化应用的水利一张图,搭建一站式服务的水利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单点登录、内容聚合和个性化定制等功能,构建渝北水利云。以“互联网+水利”的智能化新形态支撑水利事业创新发展,逐步构建覆盖全区的感知透彻、安全高效、决策智能、服务主动的“智慧水网”,驱动水治理体系建设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化。(牵头单位:区水利局)

    (五)赋能现代产业发展

    立足渝北区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聚焦现代工业、服务业以及农业等等重点领域,以互联、智能、融合、创新为目标,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大力发展信息化创新产业,提升核心创新能力,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 赋能现代工业数字化转型

    渝北是重庆建设“智造重镇”的主阵地,智慧城市建设将深入融合到全区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中,助力全区建设形成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两个2000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智能装备、食品加工、智慧建筑4个百亿级潜力产业集群、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有支柱、有后备、有梯队的良性发展的“2+4+1”的现代工业体系。

    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全区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广普及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实现设备间实时数据交互和协同生产,强化工业软件系统的应用,提升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等环节数字化水平。支持制造企业开展网络化协同制造,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制造。再造传统产业设计、生产流程,支撑汽车等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全面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和效能。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消费电子等产业,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聚高地。

    专栏20:智能制造重点工程

    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项目。建设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平台,通过建设信息集成系统平台,实现企业智能化管理运营、网络化协同和规模化动态服务,以完成对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的批量化处理,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制造+服务”的新模式应用,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良率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效果。(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

    帮企智联IOT工业互联网企业级平台。帮企云数字工厂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软件开发平台建设、客服中心平台建设等。(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龙塔街道)

    汽车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智能汽车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基于视觉的驾驶员生物和生理特征检测算法,语音、手势智能识别算法以及功能联动控制技术;研发集环境感知、实景导航、驾驶员疲劳及行为监测、驾乘人员动作和操控意图识别、车载设备状况监控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驾驶辅助与信息交互系统,实现产业化应用。(牵头单位:仙桃数据谷公司)

    开展智能建造,建设安全高质高效的建设环境。以建设和管理的有机结合为指导思想,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为目标,推动BIM技术全过程应用,完成数据实时交互共享和工作协同,推进“BIM+”在施工现场、工业化装修等场景的应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打造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系统,构建现代建筑产业体系。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挖掘市政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实现建设和管理的有机结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

    专栏21:智能建造重点工程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通过5G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GPS、北斗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智能安全帽等可穿设备以及设备智能感应装置,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构成了智慧工地的基础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迭加施工信息化应用。平台核心功能是改进施工中人、机之问、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交互方式。建立互联协同、安全监控、数据收集、经验共享等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工程的智能管理和自我成长。(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1. 赋能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渝北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行业数字化水平,培育数字服务新业态,助力推动壮大金融业、物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商务会展业等5大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文化旅游业、康养休闲业、商贸服务业等3大生活性服务业,协助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促进我区形成“5+3+1”现代服务业体系。

    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培育产业新兴增长点。以仙桃数据谷为核心,空港新城、创新经济走廊以及“三龙”片区为协同,推进各区域错位发展,形成“一核多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空间发展模式,打造中国软件名园、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国际创新资源汇聚区,国内传统产业改造示范先行区,软件信息及互联网服务创新发展区,以此带动渝北区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引领区。

    专栏2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工程

    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基于华为重庆DevCloud创新中心,不断完善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平台通过云服务方式,面向中小软件企业、软件外包业务、双创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广大软件开发者提供一站式的云端DevOps平台,构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生态圈,促进重庆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牵头单位:仙桃数据谷公司)

    中软国际云上“解放号”软件众包平台。中软国际公司联合仙桃数据谷共建云上“解放号”软件众包平台,定向为重庆软件企业提供订单,通过发包额的模式带动企业成才,并为其提供云端开发、孵化加速、技术共享、市场拓展、商务支撑等服务。(牵头单位:仙桃数据谷公司)

    探索“大数据+”智慧应用场景,打造渝北特色名片。拓展大数据与渝北区发展各阶段、各环节、各领域的融合的应用场景,打造渝北特色名片。形成具有渝北特色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涉及智慧政务、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产业融合以及生态宜居各方面。引育优秀项目落地渝北,加快推进全区数字经济发展。

    培育区域数字产业布局,推进区域数据资源共享。紧抓成渝的确双城经济区建设契机,协同共建国家级算力网络节点,积极推进以渝北为中心辐射成渝两地的跨区域政务数据、公共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及开发利用,深化区域内的智能化应用共创共享。

    发展智慧文旅,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公园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公园城市,构建涉旅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和大数据应用基础,建立健全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实现旅游资源全方位、立体化的准确实时采集存储。整合旅游、建设、文化、交通、公安等部门和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单位的数据资源以及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数据资源,实现“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管理”。加强全区数字文创产业发展,以临空文化创业产业走廊、重庆影视传媒基地等园区为核心,打造渝北区文创产业扩容提质。

    专栏23:智慧文旅重点工程

    数字博物馆。以多模态感知“数据”替代传统博物馆的集中式静态采集“数字”,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更加全面、深入和泛在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从而形成更为深入的智能化博物馆运作体系。淡化了实体博物馆相互之间以及实体博物馆之间的界限,形成了以博物馆业务需求为核心,以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为支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发展模式。(牵头单位:区文化旅游委)

    发展数字金融,实现资源安全有效配置。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打造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投融资行为、金融信用等数据为一体的一站式企业融资服务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大数据举证在金融服务、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实时跟踪、统一调配,实现资源安全有效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专栏24:智慧金融重点工程

    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开展应收账款确权,拓展全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便捷融资渠道。为企业量身定制各类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线上金融服务模式,提升线上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推动线上申贷、线上理赔、征信查询授权、自助放贷等模式,推广“无纸化”线上办贷和电子合同。采取“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对接驻区金融机构各类融资产品,建立网上“金融超市”,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牵头单位:区金融办)

    发展智慧物流,打造重庆物流枢纽新引擎。通过加快口岸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整合集成、信息共享,实现口岸作业、仓储、运输及通关等环节全程留痕、全链追溯、全网监管,推动国际贸易全链条、各环节智能化协同,从而加快国际物流分拨速度,改善口岸服务质量,增强口岸集聚辐射能力,打造内陆口岸新标杆,更好地服务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打造重庆物流枢纽新引擎。在全市物流园区中启动智能物流园区试点示范工作,与全区打造的航空物流产业园互为支撑。

    发展数字商务,支撑渝北消费走廊建设。以促进商务高质量发展为原则,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在商务领域的深度应用。承接市级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在渝北区的应用与发展,集成整合商务信息系统,进行跨领域、跨业务关联分析,为商务领域的精细管理、智能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发展平台支撑。

    发展智慧招商,提升招商协同能力。基于市级智慧招商系统,结合我区现有土地、厂房、商务楼宇资源,围绕我区产业发展方向,建设智慧招商及企业成长赋能平台,开展产业地图与产业图谱,精准对接园区与客商需求,为客商深入查看全区招商资源情况、优惠政策解读等深度信息提供渠道,为园区获取客商信息、投资意向提供平台,并协助园区筛选客商范围,实现产业精准招商,为企业成长提供精准服务,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栏25:智慧招商重点工程

    智慧招商及企业成长赋能平台,重点打造云招商工作子平台、招商项目管理子平台和企业成长赋能子平台。精准分析企业需求,精准把握招商重点,精准策划项目包装,精准创新宣传推介,精准做好服务对接,精准强化督查督办,打造形成大数据精准招商与企业成长赋能新模式。可视化方式展示渝北的整体环境、各园区情况、招商资源、产业基础、产业图谱、企业成果、可投资(合作)项目等信息。(牵头单位:区临空办)。同时,以创新招商模式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大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基础,通过对招商引资的线索挖掘、追踪洽谈、落地服务、运行管理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全留痕记录和分析,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招商。信息化、全流程管理招商项目、招商信息和招商资源。(牵头单位:区临空办)

    建设智慧园区,全面提升园区服务能力。综合渝北区域内各园区特色,推进合作共建智慧园区,共促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作,健全技术转移和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打造创新孵化“联合体”,促进科技成果异地转化、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促进园区门户、招商、物业、移动服务、协同办公、安全防范等智能化管理及运营,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智慧化”的政务、创新创业、商旅、产业孵化、资源共享等服务。

    专栏26:智慧园区重点工程

    “一核三区”数字产业聚集区。以仙桃数据谷为核心,打造“一核三区”(一核:仙桃数据谷;三区:空港新城—创新经济走廊—“三龙”地区)软件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实施基石工程、擎天工程、融合工程和植根工程,加快国产软件创新基地、信创开源社区、软件交付中心建设,加快推动长安汽车软件中心、中关村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空港新城片区依托国内一流产业园区运营商,重点开发仙桃软件产业园项目。(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仙桃数据谷公司、空港新城公司、创新经济走廊公司、城市更新公司)

    园区大数据平台。在仙桃数据谷、空港工业园等智慧园区建设基础上,强化园区智能招商、产业精准化运营、智能楼宇等功能建设。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网络化、企业管理集约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为核心,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打造连通园区内各部门、各企业间的区级管理平台,以此为基础,建设“园区大脑”体系,聚焦信息安全、产能共享、融资服务、协调创新、协同制造、协同物流等产业园区共性需求,建设数字园区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特色产业“云生态”。(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仙桃数据谷公司、空港经济公司、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空港新城公司、城市更新公司)

    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助力传统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将高效、安全及绿色纳入新兴园区建设要求之中。继续推进古路建筑产业园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建筑智慧产业园五同片区道路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平台、材料采集平台、装配式混凝土与钢结构构件生产基地、智能设施与装备生产基地、研发设计基地、绿色环保建材智能制造基地等7个项目建设。(牵头单位:空港经济公司)

    加快智慧商圈建设,推动商圈扩容提质。以两江国际商务中心以为核心,发展覆盖全区的智慧商圈应用体系。引入新兴投资模式,拉动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涵盖“智能商务”、“智慧营销”、“智慧环境”、“智慧服务”以及“智慧管理”等智慧应用的大平台,整合全区商业中心数据,打破各区域数据壁垒,全面、精准、高效支撑政府部门管理决策、为消费者提供多元信息服务、为商家降本增收。实现管理部门、商家和消费者有机链接,拉动消费,提升商圈整体活力。

    专栏27:智慧商圈重点工程

    空港新城智慧商圈。以两江国际商务中心为核心,全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推进两江国际商务中心为核心的5G及WiFi全覆盖,以支撑O2O电商平台、商圈金融、停车诱导、政务查询、社交平台、网络内容、旅游服务等功能,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安全于一体的智慧商圈。建设商圈各类移动终端交互式服务、门户、APP等用户体验系统,实现渝北商圈一站式、便捷化、智能化及综合性的商圈服务。同时不断探测新兴技术(如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等)在商圈的新应用,打造符合渝北发展战略及产业特色的商圈特色应用场景。(牵头单位:空港新城公司)

    1. 赋能现代农业智能化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乡融合,以推进全区乡村振兴为重点任务,支持开展智慧农业技术攻关和智能化先行试点,助力全区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临空高效农业,发展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高端花卉、道地药材、生态渔业、特色肉兔六大农产品,创建1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构建“3+6+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建设信息乡村,助力渝北乡村振兴。推动建设数字乡村,发展覆盖全区近1200平方公里乡村地区的数字乡村体系,助力渝北乡村振兴。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深度运用,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向精准化、集约化方向转型,打造全面的农业应用服务支撑体系,搭建包括农产品供需信息、交易、支付等服务功能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农村5G、千兆光纤等新型基础设施,实现全区“村村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专栏28:数字乡村重点工程

    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社会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设农业管理、农机管理、农事生产、农产品溯源平台及乡村农旅等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管理总平台,打造全市智慧农业样板。(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委)

    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系统。以宅基地审批管理为核心,提供宅基地审批和建房规划许可管理等业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管理服务,实现业务流、数据流的全程网络化、数字化操作,推动农村宅基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委)

    数字乡村综合服务系统。以渝北区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接入渝北区各农业服务系统,进一步建设服务渝北区各乡村、镇街地区的综合服务平台应用。整合以渝北区为基础辐射全市的农产业资源,建设融合生产合作、供销合作、资金互助的综合服务系统同时融合共享区域性民生、经济、农业、社会管理、行政服务等政府业务数据,根据各镇街特点构建基层数字政府,实现政府科学决策、公共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依据。(牵头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农业农村委;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区供销社、各镇街)

    (六)培育新型数字生态

    坚持放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培育规范的大数据市场主体,推动跨区域协同发展,大力推广中新国际数据通道,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1. 打造数据要素市场新动能

    贯彻落实国家、市级关于数据权益、交易流通和安全保护等基础性制度规范,明确数据主体、数据控制方、数据使用方权利义务,保护数据主体权益。建立大数据产业发展体系,加强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统筹协调,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加强协同攻关,共同开展数据交易流通、数据基础前沿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等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

    1. 推动数字技术产业新融合

    探索“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与数据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赋能城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政府管理等,形成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聚力打造一批“赋能+添彩”智能化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全方位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乐、宜游、宜商”水平。

    1. 促进成渝数字协作新发展

    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快推动成渝地区数字产业发展布局与政策双向协同,共同推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渝北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为基础,推动川渝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高效流通与开发利用,深化智能化应用共创共享。以高竹新区为支点,建设跨区域产城景融合现代化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协同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地区振兴发展,打造区域协作样板,全力推动高竹新区信息基础配套设施及智慧园区建设,赋能促进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增长极和改革试验田。

    1. 共创跨区数字协作新平台

    紧抓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F根镜像节点、区块链超级节点落户重庆契机,积极参与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域分中心和行业分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工业大数据创新示范区。积极参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成渝综合新标服务平台建设,协同建设国家级数据流通服务中心,推进国家“数据长城”行动计划,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行业数据联动和数据融合应用。争创国家级数据靶场,基于各类应用场景建模、数据治理和分析,有效支撑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基层治理等各领域应用,全面融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

    1. 构建中新数字协作新引擎

    以中新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为引擎,大力推动中新信息通信领域合作,加快新加坡智慧城市领域项目落地渝北,共谋数字产业合作。持续推动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建设中新(重庆)数据谷和中新(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示范园,优化升级中新大数据智能化成果展示促进中心,以中新(重庆)信息通信领域示范项目合作为重点,全力建设中新(重庆)合作信息通信领域示范点,持续完善中新(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合作生态,打造立足成渝、服务西南、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数据港。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数字产业交流活动,引导市内企业与国际优势企业加强数字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协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能力

    坚持全区“一盘棋”战略,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为核心,健全渝北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分工协作机制和工作调度机制,充分发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力,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问题。完善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建立项目统筹管理闭环。

    (二)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拓宽数字发展优势

    组织企业、院校人才到数字化转型先行城市交流,推动与具有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数字化发展经验的领军企业合作,培养一批渝北本土的数字化、信息化领军人才,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完善人才引育奖励机制,利用大数据应用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技术人才的扶持培养力度,引进全球创新领军人才,构建高层次智慧城市建设管理人才队伍,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数字人才供给能力,推动建设数字人才发展先行发展试验区。进一步邀请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各高校以及研究院所的专家充实智慧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信息、管理、评估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和保障。

    (三)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创新建设运营模式

    积极探索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运营机制。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财政资金保障机制,规范信息化建设资金的管理使用,促进金融机构对智慧城市重点和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协助更多创新型项目在渝北落地孵化。组建充实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为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支撑,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机制,成立区属国有企业作为全区智慧城市项目的统筹承建方、运维方、数据资产运营商,探索开展智慧城市数据运营。成立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开展大数据技术研究、产业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智库咨询,促进大数据产业、智慧城市建设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内政企的供需对接和知识共享。

    (四)加强专项资金保障,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大力争取市级专项资金对渝北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支持;统筹安排全区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做好建设和运维资金的计划、安排和管理监督工作。结合渝北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级大数据应用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大数据智能化的“揭榜挂帅”机制,以专项资金激励引导区内智慧城市生态圈企业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及拓展,完善产业生态,加快推进渝北区新型智慧城市快速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义学路3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20002 ICP备案号:渝ICP备080017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81号
渝北区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