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其他公文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渝北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字体:

渝北府办发〔202021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渝北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区属各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渝北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区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任务。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711


(此件公开发布)



渝北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为确保区人代会、全区经济工作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现就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如下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成为重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支柱、枢纽门户和生态样板,深化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紧紧围绕现代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引领区、内陆开放先行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四区”发展定位,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十项行动计划”,全力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农村发展“双十万工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新动力源,确保全区经济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确保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圆满收官。

二、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持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3.5%以上,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取得决定性胜利。一是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深度脱贫与防止返贫“两手抓”,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要求,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社会保障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人群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扎实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继续巩固和创建扬尘示范工地20个、示范道路20条,完成加气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增大全区大气污染网格化管理监测密度,利用走航车进行大气污染精确溯源,实施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监管,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于300天,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约束性要求。推进徐堡污水处理厂和木耳镇中小企业基地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推动洛碛镇、统景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升城乡污水处理回收能力。切实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治理试点,完成2处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全区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及防治联动监管。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持续开展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加强噪音污染防治,确保6个市级安静小区通过复检,再新增创建1个市级安静小区。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继续加强剩余案件的整改落实,严防问题反弹。三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底线思维,紧扣“五个不让”和“七个坚决防止”总体目标,按照“找、防、化、担”工作思路,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群体、重点物品等,压实各方责任,全力防范化解各大领域重大风险。

(二)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一是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扣“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和工作要求,发挥比较优势,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渝邻快速通道尽早解决占地调规问题,早日开工。配合市里加快推进“1+12”“2+16”合作协议落地实施,主动推进与四川、成都开展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渝北、长寿、广安、垫江“两地四方”经济协作取得实际进展。二是加快融入“一区”引领发展,继续做好对口“两群”帮扶。积极争取“一区”各单元到江北国际机场布局快线交通,缩短通达时间。加快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发展,进一步凸显渝北在“主城都市区”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主战场地位。加强与云阳交流互访,切实用好对口帮扶资金,确保帮扶项目快落地、快见效。三是切实抓好乡村振兴发展。加快推进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和农高区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双十万工程”,完成经果林6.12万亩,新增生态林3.5万亩。做优做精乡村旅游业,以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木耳田园综合体、统景旅游区等项目为重点,推进农旅融合聚集人气。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全面完成村社便道硬化430公里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旧房整治提升3700户,基本完成农村有人居住CD级唯一住房整治的扫尾工作,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新建一批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实现6个街道和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完成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确保供水安全稳定、达到标准。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持续深化“三社”融合发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优选统景镇河坝村等9个试点村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启动大湾高兴村开展“1+2”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深入实施农村发展专项人才计划,大力培育职业农民。丰富乡村文化供给,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打造乡村文化大院,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四是切实抓好城市品质提升。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区道路布局,加快一批城市干道、断头路、立交桥等项目建设。完善交通配套设施,推进11座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新增5个公共停车场(楼)、1050个公共停车位,新建盘溪河山城步道。实施城市综合管理七大工程,完成城区景观照明工程和空港片区景观照明工程,持续推进渝北城区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启动实施肖家河流域等8大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城市硬质设施美颜,推进立交天桥立体绿化建设,实施9个城区边坡地块治理。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新改建一批城市公园,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为市民拓展亲水、绿色、休憩空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及棚户区改造年度计划。推进“大城智管、大城细管、大城众管”,落实“马路办公”,着力促进城市管理再上台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数字城管全覆盖,打造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切实解决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等城市管理顽疾,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成果。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继续做强“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不断完备智能终端、智能装备、医药器械、装配式建筑等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吸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关键企业集聚发展。继续壮大“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群”,持续做优仙桃数据谷等平台,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互联网、车联网等相关产业,新引进50家软件企业、3家行业领军企业落户发展。加快打造“千亿级两江国际商务中心”,支持龙湖天街、大悦城、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同步推动周边道路、绿化等市政配套设施进度,集中布局总部、金融、酒店、商贸、体验式购物及商务办公等业态。加快建设“千亿级现代消费走廊”,加快推进居然之家智能家居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西南国际汽贸城,布局一批高端酒店、特色餐饮,建成一批汽车4S店,加速商贸集聚、人气集聚和消费集聚。加快推进“千亿级国际航空物流园”建设,主动联手江北机场和保税港区,集聚发展航空货运、快件快递、智能配送、保税仓储、保税物流、供应链管理等业态。二是着力推动制造业改造升级。加快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项目,力促柯马机器人、广东未来等项目投产见效,推动长安凯程新能源落地发展,加快传音智能终端产业园建设,带动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持续增长。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推动鸽牌、再升、嘉陵本田、环泰等项目技改扩能,新增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让“老树发新芽”。加大科技创新研发力度,推动重庆介观医用多孔材料研究院、中交(重庆)江河湖泊生态修复研究院等建立自主研发机构,激活感知科技众创空间、创意公园等自主创新重要载体,重点培育“科技型高成长”企业,为企业高端化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三是大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强化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业有机融合,支持国家级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创新中心等平台为制造业赋能。推动生产型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深度融合,鼓励装备、汽车、电子、消费品等制造企业发展后市场业务,探索网络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新模式。推进平台经济与产业发展创新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赋能,发展“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创业创新”,支持智能汽车协同创新平台、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智能硬件检测平台等进一步扩大服务输出。推进金融服务和制造业高效融合,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服务。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紧密融合,鼓励物流、快递企业融入制造业各环节,发展智慧物流、四方物流等业态,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四是深入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深化拓展工程。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四路沿线”连片推进,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基地6万亩。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服务业,着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15家,力争每个村年平均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推行农产品绿色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控。实施生猪保供,保障市民“菜篮子”。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五是千方百计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围绕全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嘉州、两路商圈提档升级,加快建设“智慧商圈”。支持太平洋广场等城市商业体建设,提升嘉州金融服务示范区和重庆基金小镇品牌效应,打造环国博文化旅游集聚区、促使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推进悦来—仙桃数据谷—中央公园连片发展,加快重庆国际会议中心等高档酒店、高端消费场所建设,提升接待能力,释放商务商业经济活力。坚定扩大内需,千方百计挖掘消费潜力,抢抓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大力发展“新三线”产业,壮大在线消费新业态。全力培育新型消费,培育发展“宅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推进发展无人超市、无人配送等新模式。强化服务产品创新和品牌塑造,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领域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发展假日消费、旅游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发挥公共消费乘数效应。

(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稳增长关键作用。一是加大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统筹实施29个市级重点项目、224个区级重点项目,坚持定期调度、清单推进,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卡点难点问题,利用好前期工作记录、“三方日志”等创新方式,确保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超过85%,年度投资规模保持全市前列。全力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策划,继续围绕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物流、社会事业、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方向,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纳入市里和国家盘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力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特别国债、地方债券、企业债券、国家基金等,确保到位资金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加快投资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抢抓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机遇,用好用活区级安排的每年2亿元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提速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支持新上项目加大投资,推动一批重点项目投资放量,实现工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要围绕城乡信息网、能源网、交通网、水利网建设,提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碑口水库、渝邻快速路等项目建设,稳定基础设施领域有效投资。对暂未明确资金来源和前期尚不成熟的项目,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待时机成熟时启动实施。着力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三是加强要素统筹调配能力。提早谋划城市空间拓展,力争将多宝湖片区、石船统景片区等区域纳入未来城市拓展范围,加快推进空港新城ST分区的调规。新征地1万亩,科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扎实做好散小企业入园,争取再调整一批用地指标。按照“保续建、保市考、保民生、保发展”思路,科学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时序,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调度,在不增加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政府投资杠杆撬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依法依规加强PPP合作。加强能源、运力和人力保障,切实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四是着力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围绕支柱产业、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和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型业态,策划一批产业链长、产业幅宽、带动性强的大型项目,加强与龙兴、保税港区等市级平台合作,全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投入产出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通过内引外联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推行“网上发布、屏上洽谈、线上签约”的新模式,继续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招商,锁定每个细分领域的重大项目,集聚一批行业上下游优质企业,引进一批适合渝北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以及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旗舰店、展示店、体验示范店、主力店,切实提高工业类、科创类招商项目比重。按照“四个一”推进机制,健全项目“一站式”服务机制,提高合同投资额、落地率和履约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社会领域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外商投资等法律法规。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全渝通办”,构建“数字型”政府,按照全市统筹安排,积极融入全市统一架构、三级联动的线上政务服务网络,真正实现“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二是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区两级改革事项走深走实,最大程度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切实推进实体经济减负降本。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改革,坚决落实全市统一监管体制、统一制度规则、统一平台交易、统一信息管理,加强协同监管,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环境。推进金融改革,常态化推进银企对接,加快科技金融、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等产品创新。抓住“科创板+注册制”机遇,推动符合上市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积极推进基金小镇建设,打造风险投资聚集地,加快形成良好创投生态圈。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强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管理,严控企业贸易风险和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加快贯彻落实国家、市里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措施意见,建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标投标等方面做到“非禁即入、平等对待”,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传媒等领域。引导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将内部的研发设计、物流仓储、营销贸易等服务环节剥离出来,通过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形成一批新的优质市场主体。全心全意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继续深化区领导联系民营企业机制,加强对企精准服务、精准调度,帮助企业解决订单难、销售难、用工难、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帮助整车、整机企业做好关键零部件等供应链保障,为企业畅通因疫情阻断的产供销渠道,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落实各级助推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尤其是市20条、40条以及区10条等抗疫惠企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促生产,提高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对确有困难短期无法脱困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解决暂时困难,稳住基本面。继续推进全市民营企业转型发展试点区建设,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打造一批“百年老店”。

(六)提高内陆开放水平,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一是拓展开放通道。全力支持江北国际机场建设,助推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早日开工,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线达到100条,力争打通至非洲、南美洲贸易大通道,形成“卡位”优势,初步建成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大力发展各类多式联运,加快建设铁路枢纽东环线,开工建设洛碛码头一期,构建铁空水联运体系。培育壮大临空物流,促进物资要素有序流动,加快复星国药、宝能物流供应链等在建项目进度,支持做好东方嘉盛、金果源等项目前期工作,全力做好审批等服务,确保项目早动工、早建设。二是提升开放平台建设。尽早实现中新合作示范产业园开园,加快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区D6F等地块开发建设,推动中新数据通道和中新在智慧城市、智慧园区、青年人才实习实训等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推动中新合作信息通信领域示范点高质量发展。深化与两江新区联动发展机制,有序推进龙兴工业园、保税港区等市级平台征地拆迁,切实保障土地供给和劳动力调配,推动一批大项目落地,促进龙兴、悦来等新兴区域加快发展。推动航空小镇与保税港区实现无缝连接。积极对接机场集团、保税港区、悦来国博中心、龙兴工业开发区等平台,建立“五方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会商,协同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新创业等工作,实现功能板块互补互促、共赢共享。三是加强开放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紧抓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的契机,积极参加中新金融峰会、“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等国际会议,构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友好地区互动交流“朋友圈”,支持更多的国家(地区)来渝北设立领事机构和商务机构,促进科技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国际执法等多领域开放交流合作。在高端装备、航空产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努力聚集高质量外资。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有实力的区内企业和单位“走出去”,设立海外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机构等。四是推动外贸稳中提质。加快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持续推动“一本报告管全域”试点工作,加快改革成果运用,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和缩短开工审批时限,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0亿美元。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做好涉美外贸出口企业帮扶工作,“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将“内陆开放空中门户建设”和“消费能级提升”两大行动充分结合起来,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多渠道扩大服务供给,积极构建渝北对外贸易、服务贸易体系。持续加大“一带一路”、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支持汽车、摩托车等优势产业走出去,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确保进出口总额1500亿元。用好空港“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畅通消费品进口渠道,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深入抓好大数据智能化创新。突出抓好研发创新,着力集聚创新资源,在5G、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培育新产业链,争取在社会民生、5G试点示范、国际数据专用通道、社区服务等领域推进一批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打造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消防、智慧民生示范点。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实施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推广应用绿色技术、先进技术与创新产品,助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二是抓好创新主体培育。深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升级建立市级以上研发中心,逐步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逐步实现全覆盖。培育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三是积极融入全市“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建设。加快推进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在建楼宇建设,力争创新生态圈聚集优质会员达250家以上,新增市级科技项目2个以上,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00家,持续完善“1+3+5+10+N”创新生态圈体系,进一步提升创新生态圈辐射力和影响力。对接全市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加强与西南政法大学、工职院等高校联动,引导创新人才、科研成果、上下游企业向周边聚集。引导众创平台提档升级。四是巩固发展科技金融。壮大已经建成科技“种子、天使、风险”创投基金。深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试点,提高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有效解决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对接“科创板+注册制”改革,推动科技企业在重庆OTC和上交所科创版挂牌。持续开展好“临空杯”和“农创杯”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汇聚产业、人才、科技、金融等各类资源,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五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建立区域人才政策协调机制为契机,完善渝北人才政策顶层设计,将原有的“临空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化整合为瞄准高端人才的“塔尖”政策,以渝北青年人才成长驿站为抓手,制定出台针对青年人才的“塔基”政策,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做好各类人才的引进培育工作。不断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发展平台,加快人才公寓项目建设,提升人才服务管理水平,支持并指导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集聚一批包括“两院”院士专家在内的高层次人才。

(八)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渝北。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压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标。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四山”和自然保护区管控。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重点推进铜锣山、御临河等生态地位重要、示范效应明显的区域示范工程,打造“山清、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修复示范样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做法提炼和政策储备,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经验。加快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基本完成除铜锣山矿山公园范围以外的矿山治理复垦,完成铜锣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567期项目。全面完成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巩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二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力度破除无效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治理技术升级,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增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全区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提高垃圾分类覆盖范围,确保总量减排、碳排放减排等任务达到要求。单位GDP能耗完成市级下达任务。三是完善生态环保机制体制。完善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有关规定,健全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机制。完成大湾镇水口村9个地下水型水源地类型调整技术方案编制;完成木耳镇观音洞水库牛头岩水厂水源地等26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更新。开展两路组团E标准分区E88-2/01场地等8块疑似污染地块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江合煤化有限公司焦化厂等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或风险管控,对宇邦线缆有限公司等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效果开展评估。加强环保监管执法,完成7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探索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推动就业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就业补助资金倾斜等激励机制,强化社保降费、稳岗返还等扶持政策落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加快实施职工技能提升行动,推进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支持各类职业院校、普通高校、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承担培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生产,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增强就业稳定性。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实施,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进一步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补助政策,探索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农业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加强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实名管理服务,发挥榜样作用,强化技能培训,精准帮扶就业。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落实全民参保计划,促进法定人员“应保尽保”,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积极参保,稳步推进社保提标扩面,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新增参保3万人次。进一步聚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深入落实贫困人口参保资助政策,确保应助尽助。完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低收入家庭救助政策,提供多元化、针对性救助服务,进一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加强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加大特困供养救助,将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逐步纳入集中供养。大力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持续实施“福康工程”项目。三是共享高品质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加快实施安居工程,建成和合家园、御景雅居(二期)等安置房项目,建成安置房17万平方米,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拓展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和薄弱幼儿园改造,推进悦港中学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支持集团化办学,引进形成一批有实力的教育联盟和集团。推进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加快区中医院“三甲”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展“美丽医院”“智慧医院”建设、控烟履约等工作。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快建设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幼等服务供给,大力推动“智慧养老”。争取航空小镇公园等项目启动建设,再添一批健身、休憩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四是及时解决社会高度关切的民生问题。推进民生实事票决制,滚动实施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生实事,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供给,保持粮食、肉类、水果、蔬菜等民生商品价格的基本稳定,防范物价大幅波动。着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严格遵循“四个最严”要求,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全区人口家底。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防止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以及社会组织、家风家教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抓好遗留问题处置,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精心组织编制“十四五”规划,做好专项规划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市里规划、毗邻规划与我区规划衔接,争取更多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纳入上级“十四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