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其他公文

关于公布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渝北府发〔2019〕29号】

字体:

渝北府发〔2019〕29号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渝北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小组评审,同意将“半舍金缮传统技艺”等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重庆市渝北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予以公布。

请各地各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附件:1.渝北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渝北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1日

附件1

渝北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15项,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编 号

项 目 名 称

项目类别

申报单位

1 Ⅷ-40 半舍金缮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 重庆渝北区 爱在半舍瓷器工作室
2 Ⅷ-41 半舍锔瓷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 重庆渝北区 爱在半舍瓷器工作室
3 Ⅷ-42 舒家大院火锅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重庆盛闻杰 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4 Ⅷ-43 沈家洪城老火锅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重庆沈洪存 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5 Ⅷ-44 抄老火锅烹饪技艺 传统技艺 重庆佳仙九七 食品有限公司
6 Ⅷ-45 龙兴老红糖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龙兴镇 文化服务中心
7 Ⅷ-46 龙氏机场豌豆面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渝北区龙氏面馆
8 Ⅷ-47 李氏冷香兔丁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重庆羽辰兔食品 有限责任公司
9 Ⅷ-48 新四川牛尾汤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渝北区新世川餐馆
10 Ⅷ-49 蒲元七十二炼锻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龙兴镇 文化服务中心
11 Ⅷ-50 茨竹传统爆米花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茨竹镇 文化服务中心
12 Ⅷ-51 尚文斋传统字画装裱修复技艺 传统技艺 尚文斋
13 Ⅷ-52 若蘭点茶茶艺 传统技艺 重庆若兰茶道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4 Ⅷ-53 东方自然风传统插花 传统技艺 重庆卖花姑娘 设计有限公司
15 Ⅷ-54 王氏白凤糕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 重庆杨记味功夫 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附件2

渝北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半舍金缮传统技艺

半舍金缮是修复残损瓷器的特色技艺,运用纯天然材质修补残缺器物。以天然生漆为主要修复材料,以金、银、铜、漆艺为装饰手段,多用于修复残损高档名贵瓷器和紫砂器皿、玉器、银器等器物。优雅的设计和特别的技法,让破碎的器物还原,旧物新貌,反而增加了另一种难以言喻的“残缺的美”。半舍金缮传统技艺以“缝补生命、修复艺术”为座右铭,以传承创新发扬光大金缮传统技艺为任,精心研磨金缮技艺,在传统技艺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融入多种文化元素和时尚符号,让残损的瓷器和玉器、陶器复原再生,变换成另一类独具观赏和艺术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半舍锔瓷传统技艺

锔瓷是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七十二行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中国这句古话说的就是民间传统手艺锔瓷。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锔瓷就是把打碎损坏的瓷器陶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成型成品的技术。半舍锔瓷已发展成为一种装饰技艺,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瓷器陶器损坏修补,还成为一种艺术加工技艺,破损的器物通过半舍锔瓷变换成另一类有新创意、新设计、新图案、新意境的瓷、陶、玉器工艺美术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舒家大院火锅传统制作技艺

民国时期,曹家家祖根据民众“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用牛油、辣椒、豆瓣、豆母子、老姜、醪糟、大蒜、花椒、高粱白酒等原料熬制火锅底料。摸索和创制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火锅底料熬制技艺,后在家传中,其第四代传承人曹亮创立了家喻户晓的品牌——舒家大院火锅底料制作技艺,该技艺需要进行十道复杂的手工工序:选料、配料、治料、熬油下料掌火固色升香冷却发酵用舒家大院火锅底料制作技艺制作的火锅底料,能充分激发各原材料的醇真本质,终成色泽红亮,麻辣鲜香、回味悠长的特色。

沈家洪城老火锅传统制作技艺

沈家洪城老火锅制作技艺起源于原江北县,其底料制作技艺独具特色:一是调料精选,每一种调味原材料均有苛刻的标准,选用最好的,宁缺毋滥。二是配方独特,自制豆瓣、辣椒、花椒、自炼牛油、自制醪糟、姜、大蒜,三五几样,料不在多,在于配比恰当。三是工序严格,预加工、熬牛油,下原料,工序繁多,先后次序,环环相扣。四是掌火精到,大火、中火、小火交替使用。炒料用时精准,多一分则赘,少一分则疏。

抄老火锅烹饪技艺

重庆抄老火锅,由民国初(1915年)在长江水域、涪陵到重庆朝天门码头行船上当船工兼做厨工的余俊先(1895年生)初创。一百多年来,抄老火锅严格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及配方,制作工序严格遵循传统,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经过选料、配料、制油、炒料等多道工序,加之秘传香料调味,坚持“五味中求平衡,清鲜中求醇厚,麻辣中求柔和,口感中求层次”,形成了麻、辣、鲜、香、醇的五大鲜明特色,具有“选料绝、做工绝、调味绝、色香味俱佳”四大亮点,深受美食界及广大顾客的喜爱,已经成为全国畅销的重庆火锅代表品牌之一。

龙兴老红糖传统制作技艺

龙兴老红糖传统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百余年历史。1904年,于顺福在重庆创办的红糖熬制作坊,从开创至今每年从未间断红糖熬制。于氏五代传承人一直秉承创办人于顺福的祖训:严格的甘蔗选料保持手工制作,传承古法技艺。首先,把甘蔗切碎后再进行碾压,榨出甘蔗汁。然后把榨好的甘蔗汁进行过滤,反复过滤多次,保证甘蔗汁无杂质。过滤好的甘蔗汁倒入锅中加热打泡,打出甘蔗汁中的泡沫,在熬制中才会更好的糖、水分离。经过6至8个小时熬制蔗糖初成。通过于氏传承几代的独特技法打沙,成型的老红糖会更加松软。最后把熬好的糖入模成型,一块优质的龙兴老红糖就制作而成了。

龙氏豌豆面传统制作技艺

龙氏豌豆面创始人靠着一副扁担养家糊口,扁担上一边挑着炭炉,一边挑着小面和各种作料,走街串巷叫卖,凭借一口锅、两个灶、三烛灯、四方桌、五张凳、六类味和七种料在众多的小面馆中脱颖而出。面要煮到恰到好处,豌豆软烂绵密,炸酱肥而不腻,放入配好的秘制调料碗中,盛一勺熬到浓稠的高汤,再加点香味配好的特制油辣子,铺上一层独家臊子,洒上葱花或香菜,一碗龙氏豌豆面就此出锅,红红的辣椒衬托出了重庆人火辣热情的个性。龙氏姐妹将此技艺一代代传承,受到了本地人的喜爱。

李氏冷香兔丁传统制作技艺

李氏“冷香兔丁”传统制作手工技艺, 具有鲜明的传统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始于清朝末年,一直以家族传承方式传承至今。所制作的“冷香兔丁”肉质红润,绵软化渣,味美鲜香,深受民众喜爱,具有肉质嫩、营养健康、易消化的特征,在渝北区及重庆部分区县有一定的影响力。

新四川牛尾汤制作技艺

新四川牛尾汤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清宣统二年,传承人黄福维的祖父黄富贵在木耳镇石鞋的街边开餐馆,主以“牛尾、牛鞭汤”,味道极为鲜美,生意十分火爆。黄富贵又通过自己的精心研究,在继承传统牛尾汤制作技艺的特色同时,又结合了重庆人偏爱麻辣的口味,逐渐的形成了独特的研制配方和一套成熟的制作流程。新四川牛肉馆以其祖传的牛尾汤制作技艺技艺不断吸引着慕名而来的高朋胜友,其秘制汤底更是让这些五湖四海的朋友赞不绝口。

蒲元七十二炼锻传统制作技艺

蒲元七十二炼锻造技术是金属冶炼技术达到一定高度的充分体现,他是通过生铁冶炼技术获得块炼铁,然后再通过折叠复合锻造的工艺。使钢铁形成复合结构。72炼锻造技术即每折叠一次要熔炼六次、反复折叠12次、折叠完成之后,总层数能够高达16000层至32000层之多。再加上三枚合的钢铁结构以及包钢的钢铁结构的应用。使得作品完成后,形成类似于千层饼的复合结构,它也是能够代表中国历朝历代古兵器的最高级别的锻造技艺。

茨竹传统爆米花制作技艺

茨竹的传统爆米花制作是在解放初期兴起的,是以玉米、大米等为原料制作的民间特色小吃。在生活条件艰苦、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年中也就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大人们才会将攒了好久的干玉米粒拿出来,到爆米花手艺人那去打成爆米花,带回家给家里的小孩子解解馋,而那时的茨竹爆米花手艺人,大家给他们起了一个通俗的外号“百转一响”,就是爆米花机在煤炉上转一百下响一声,爆米花就好了。对于很多人来说,传统爆米花机爆出来的爆米花是"儿时的味道",这不光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乡愁。

尚文斋字画装裱修复传统技艺

尚文斋字画装裱修复传统技艺得源于吴家祖辈四代相传,在自制的浆糊,宣纸的选择,镶边的用料上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如今一代传承人吴仰喜自幼从父学艺,高中毕业后正式以装裱修复技艺为生,其装裱出来的作品平整无褶皱,坚挺无折痕。经久不变色,无虫蚀,更不易破碎。给原作品有锦上添花,古木逢春之效果。其在距今近40年的装裱历程中,装裱修复了数万件作品,弘扬了中国字画装裱修复的传统技艺。

若蘭点茶茶艺

若蘭点茶茶艺是一种传统煮茶方法,点茶是分茶的基础,所以点茶法的起始不会晚于五代,点茶是古代沏茶方法之一。点茶,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若蘭点茶茶艺的精神是从茶艺基础灸茶、碾茶、煮水、温器、点茶、作画时,从茶中修知止智慧,从而共修茶道的精神,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

东方自然风传统插花

东方自然风传统插花采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由三大主枝的比例关系呈三维的空间布局,插制的位置根据摄影构图原理,枝条起伏变化犹如书法笔锋的粗细凸显节奏感,韵律感。色彩的变化,作品的留白与国画同出一门。整个作品达到师法自然的境界,冲击内心的情感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使之与作品产生共鸣,花中有我,我中有花。

王氏白凤糕传统技艺

“王氏白凤糕”选用优质大米,经淘洗干净,加水浸泡数小时加入米饭混合磨成细米浆,在磨好的米浆中加入秘制“母浆”老酵混合拌匀后发酵,经过排酸充氧,多次搅拌完成发酵过程,将发酵好的米浆加入白糖,再反复搅拌均匀,然后放入容器入笼蒸制,出笼后降温冷藏存放,经刀工切制成三角形状,形如凤凰展翅,再入平锅双面煎制而成,故为“白凤糕”。其糕体二面金黄,体内晶莹雪白,油润光洁,内层小眼横竖相连,均匀有序,质地爽软而润滑,表皮微脆且有弹性,甜冽而清香,较传统米发糕(白糕)口感更加爽口,回味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香甜,妇孺老幼皆喜吃。很受顾客欢迎。这一古法手工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