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发布民政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力争到2025年底,全区养老机构服务基本质量达标率达100%
近日,《重庆市渝北区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对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等工作作出部署,并明确了具体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区民政事业发展更加优质均衡,基本民生保障更加给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健全,基本社会服务更加便捷,民政工作继续走在全市最前列,加快构建与渝北“四个大区”定位相协调、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相呼应、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相适应的现代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
在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方面,《规划》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农村地区民政公共服务水平,构建综合社会救助格局,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方式。优化孤儿养育工作,强化困境儿童保障,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贯彻落实保障体系,完善残疾人照护服务,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健全福利彩票运行机制,创新推进福利彩票发展。到2025年底,有意愿的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和分散供养失能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协议签订率都达到100%,60%以上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规划》提出,要深化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拓展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增强镇街服务能力和管理创新,规范村级建制调整。聚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扩大城乡社区服务有效供给,缩小城乡社区服务差距,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农村社区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及设施建设。强化社会组织党建,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大力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健全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全面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新型慈善事业载体,加强慈善事业监管。到2025年底,城乡社区全部制定居民自治章程、村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建成2个建筑面积不低于27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全区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2600人以上,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总量达到700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超过16个。力争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30%,全区实名认证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22%,志愿服务组织达到35家以上。慈善捐赠接受金额较2020年增长20%,达到1600万元。
在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方面,《规划》提出,要规范婚姻登记服务,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加快殡葬设施建设,优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落实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贯彻落实行政区划管理工作机制,科学稳妥做好区划工作,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提升行政区划和界线管理工作智能化水平,推进地名管理规范化建设、地名信息化工程,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到2025年底,火化设施污染排放限值达到国家标准,骨灰存放、树葬、草坪葬等生态节地安葬比例达55%,城市建成区集中治丧率达70%。力争全区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率达到100%。
在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等,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和保障机制,实施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工程,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规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推动居家社区养老信息化建设。强化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加强服务质量基本规范评估和监管机制,健全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平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网络,农村养老服务管理运营机制,拓展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健康服务功能,促进医疗与养老机构融合,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到2025年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达到90%,“中心带站”运营率达到70%。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不超过4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社区医养结合型机构不少于5个。创建一批星级、叶级养老机构,发挥等级评定示范效应,养老机构服务基本质量达标率达到100%。基本形成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