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出炉 力争到2035年建成国家级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记者近日从区政府获悉,《重庆市渝北区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基本构建形成“2+4+1”现代工业体系,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建成重庆市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力争到2035年,建成国家级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支柱产业集群和潜力产业集群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目标
到2025年,基本构建形成“2+4+1”现代工业体系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区将坚定工业强区不动摇,坚持固本开新求变、补链强链成群,持续巩固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构建高能级、高层次、高梯度的产业结构。到2025年,将基本构建形成“2+4+1”现代工业体系,全面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建成重庆市先进制造业核心区。
产业规模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年均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0家,其中年总产值超10亿元企业超过40家。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25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将达5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50%以上,智能终端产业实现产值750亿元。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全区工业投资累计突破900亿元。到2025年,全区R&D(研究和开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26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5件,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达到70%以上。
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指数将达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将达80%,两化融合总体发展水平将达65。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制造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将下降2%,实现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全覆盖,主要行业及产品单位能耗及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重点
打造2个两千亿级的支柱产业集群、4个百亿级潜力产业集群、一系列特色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了未来几年我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将聚焦制造业前沿技术产业领域,以制造业重点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2个两千亿级的支柱产业集群,以及先进材料、智能装备、消费品、智慧建筑4个百亿级潜力产业集群,培育发展通机制造、电线电缆、医药器械、军民融合等领域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形成有支柱、有梯度、有后备的“2+4+1”现代工业体系。
其中,在汽车制造方面,将紧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四化”新趋势,以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做优整车制造,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做精核心零部件,发展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将达1800亿元。
在电子信息方面,以创新经济走廊和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为载体,依托OPPO、传音、旭硕、翊宝、纬创、仁宝等龙头企业,以产业高端化和规模化发展为导向,做大做强智能手机、笔电、集成电路、消费电子等产业,协同全市“芯屏器核网”补链成群,全面建成2000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到2025年,电子产业产值将达1800亿元。
在先进材料方面,将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以提升材料性能、提高材料附加值为核心,聚焦微纤维玻璃棉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探索发展前沿先进材料,不断提升渝北区先进材料产业实力,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材料产业基地,打造200亿级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在智能装备方面,以提升渝北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产品价值链高端化为目标,依托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的深度融合与综合集成,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商业模式,推进工业机器人、高端交通装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等产业发展,打造200亿级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在消费品方面,把握我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抓手,以绿色、健康、高端为主攻方向,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特色时装、智能家具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300亿级的消费品产业集群。
在智慧建筑方面,以重庆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坚持外地引进与本地培育并重,大力引进国内外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科学布局产业基地,打造集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设计、咨询和部品部件生产、展示、集散、服务、交易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建成中国(西部)领先的1000亿级综合性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区,打造300亿级的智慧建筑产业集群。
在做精做优特色产业领域,以通机制造、电线电缆、医药器械、军民融合等领域为重点,充分发掘亮点企业,引导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立足特色优势做精做优产品,力争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到2026年,力争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家、小巨人企业5家。
布局
形成“两大开发平台、两大自主园区、两大拓展片区”产业格局
在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提出,要逐渐形成两大开发平台、两大自主园区、两大拓展片区的发展格局。
两大开发平台是指两江新区直管区和高竹新区,其中,两江新区直管区包含原北部新区、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龙兴工业园三部分,主要布局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航空制造和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高竹新区主要布局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制造、轻量化材料等产业。
两大自主园区是指空港园区和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其中,空港园区具体包含空港工业园、创新经济走廊、城市更新公司三部分,主要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临空智能终端、航空制造与服务业、临空物流、现代建筑业、智能终端、消费电子、汽车核心零部件,食品加工、高端服装、智能家具、汽车维修、汽车零配件、汽车后市场、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产业;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主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等产业。
两大拓展片区是指御临片区和重庆渝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中,御临片区紧邻龙盛工业园区,片区规划面积40.5平方公里,主要布局先进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重庆渝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主要布局健康食材精深加工、功能食品生物制造、康养食疗科技服务业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