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全面落实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和第四次全市民政会议要求,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9〕22号,以下简称《意见》),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我区研究制定了《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问题一:《实施意见》的制定背景是什么?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把民政事业发展纳入全区发展大局统筹谋划,把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全区重大工程一体规划,把民政重要工程纳入民生实事大力推进,把民政重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考核内容。全区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和市民政局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认真履行民政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公共服务“三基”职能,民政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4月2日至3日,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2019年8月9日,市政府印发《意见》。我区《实施意见》坚持对标对表、创新发展、务实高效,市政府《意见》内容我区《实施意见》均已涵盖。同时,我区把符合市政府《意见》精神、已经成熟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作为新增内容、细化措施写入我区《实施意见》,并罗列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力求将市政府《意见》相关内容最大限度细化,推动我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问题二: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群众关切,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到2022年,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福祉明显增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更加优化,人民生活更加便利,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政事业发展格局基本建成,全区民政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问题三: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具体举措是什么?
一是聚焦脱贫攻坚,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精准落实兜底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保障和特困供养,确保农村低保标准动态、稳定地高于扶贫标准。对有重大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适当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核查信息共享、镇街定期比对、区级部门定期研究、双向反馈以及主动发现等工作机制,完善低保渐退机制和家庭收入核算机制。
二是聚焦特殊群体,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强化低收入困难群众救助。逐步将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比例提高到70%;落实临时救助“先行救助”“分级审批”“转介服务”等规定,不断增强救助时效性;开展城市困难群体政府救助、社会帮助、邻里互助“三助”帮扶改革,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建立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儿童福利服务保障体系,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升级,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2021年建成符合国家三级救助管理站标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救助保护服务设施。强化残疾人福利保障。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家庭照顾、社区照料、机构照护协调发展的长期照护体系, 做好脱贫攻坚中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照护服务工作。
三是聚焦群众关切,加强和改善基本社会服务。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推进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2022年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完成农村敬老院“三个一批”建设,新建统景镇、石船镇、大湾镇敬老院。开展失能老人评估和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完善智慧养老大数据信息平台,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清单,推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老年助餐工程,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行动,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殡葬管理服务。推动区殡仪馆迁建项目实施,促进城区殡仪服务站提档升级,推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建成天合陵园功勋园。深化殡葬改革,进一步扩大火化区,开展部门联合执法,规范城区治丧行为,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认真做好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开展法律咨询、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等免费法律服务,做好婚姻家庭法律法规和文明婚俗宣传。持续优化区划地名管理服务。科学做好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强化地名规范化管理,深化平安边界建设。
四是着眼共建共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规范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实行村(社区)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完善村(居)民规约章程,健全村(居)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载体。实行村(社区)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深化“三社联动”实践,实施“三事分流”工作机制,推广“五家”社区工作模式和“三互”“四人”“五风”的社区治理模式,持续推进村(社区)减负增效,继续推进全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深化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推进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贯彻执行《重庆市慈善条例》,拓展区域福利彩票销售渠道,规范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加快社会工作发展,力争到2022年全区社工机构达到16家,专业社会工作者2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