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126号提案的复函

字体:

民建渝北区委

你们在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上所提126号《关于进一步完善 我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建议》的提案,我局已收悉,十分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你们所提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办理,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一)实抓科技创新战略规划。一是着力强化顶层设计,深入调研,正式发布《重庆市渝北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聚焦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谋划创新策源能力提升、科技企业成长、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等八大科技创新计划、27项具体任务,为建设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谋好篇、布好局。二是成立主要领导为挂帅的渝北区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全区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发展规划、科技重大任务、科技体制改革和重大科技政策,协调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等科技力量。三是积极对接国家、市级支持政策,出台《渝北区推动科技创新政策》,如对新认定的国家实验室、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按上级奖补到位资金的50%,给予区级配套。四是指导龙头骨干企业以产品为纽带,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攻关、跨界寻求多元化科技创新提升,共同申报科技进步奖,再升科技、猪八戒股份公司获得重庆市202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兑现配套奖励共35万元。五是设置区级科技计划项目,聚焦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产业,瞄准大数据、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2022年拟组织实施科技专项69项,资金支持1648.8万元,其中,机电设计院“高强耐热Mg-Gd-Y稀土镁合金的应用基础技术研究”项目,致力于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在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领域的结构和动力系统中的应用实现新突破;中科创达(重庆)“新一代网联汽车智能驾驶舱平台”项目,致力打造“汽车大脑”产业生态平台,推动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二)持续培育创新主体。一是深入调研、了解企业痛点、解读政策,支持威瑞、感知科技、创意公园超级创客中心等众创空间开展了“2022年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申报解读线上培训”项目梳理对接等线上线下活动45场。二是落实科技政策,对首次审核入库的市级科技型企业、首次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补1万元、20万元。复审通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补10万元,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计划,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556家,总量达到4461家,占全市的12.08%,全市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06家,总量达到796家,占全市的15.68 %,全市第一。兑现2021年度入库科企奖励530多万元,高企奖励1780万元。三是新培育2021年度新型研发机构9家,新型高端研发机构4家,现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3家(占全市23.57%),其中市级新型高端研发机构16家(占全市37.2%)。四是已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4家(其中国家级6家,市级8家),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孵化器8家(其中国家级2家,市级6家),产业涉及大数据、传感、智能终端、环保、智慧农业等,基本形成多产业、多层级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五是推动西部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开展常态化路演、组织市级创新创业活动7场,营造了浓厚的双创氛围,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性。

(三)营造积极开放的人才环境。一是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对标对表“重庆英才计划”,整合区内人才政策,优化“临空英才计划”,减化评审程序、提高奖励力度、扩大享受范围。配合区委人才办修订完善渝北区临空英才培育引进实施办法,将“双一流”大学或优秀毕业生、急需紧缺骨干等人才纳入优惠范畴,引进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200万元科研资助、100万元人才补贴、50万元购房补贴,135人获评2021年度“临空英才”,兑现资助865万元。二是提升人才服务效能。率先在全市实行人才申报、待遇享受、博士后资助线上办理,人才可通过“渝北人才”微信公众号随时进行申请,充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才少跑路”。依托“渝北人才”微信公众号,开通渝北人才公寓、青年人才成长驿站网上申报渠道,实行全程网上办理,审核合格的当天办理入住,大力提升人才服务的便利化和信息化。三是营造近悦远来人才氛围。着力构建全方位、专属化“随叫随到”人才服务机制,最大化释放“渝北诚意”设立“渝北人才苑”,800套人才公寓提供酒店式入住服务,倾心打造高品质人才集聚小区。提升人才服务队伍质量。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面向社会招聘9名服务专员,充实壮大人才服务队伍。为科研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办理项目申报、落户居留及出入境、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23项精准服务项目,开展人才元旦春节端午慰问等活动。2021年为人才办理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一站式”精准化服务50余人次,提供江北机场要客通道、有机蔬菜配送到家等暖心服务2600余人次。

(四)提升科技金融服务量级。建立起全周期、多元化的政府引导基金。一是依托35.71亿元“种子、天使、风投、担保”科技基金池,新推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担保基金新为24家科技型企业放贷4160万元,累计为350家科技型企业放款6.4亿元,四大基金共为4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33.3亿元。二是设立了规模10.4亿元的临空远翔产业引导基金,投资设立12支子基金,规模133亿元,累计投资区内科技创新企业29家,投资金额25.86亿元。三是国有平台公司与市科风投联合发起设立规模5亿元的科兴科创基金,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累计投资区内高科技项目4个,投资金额6500万元。四是落实好“科信贷”担保服务费补贴政策,2022年据实补贴20家企业担保服务费80.64万元,累计补贴204家672.1万元。五是建立了总规模1亿元的“上市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为已(拟)上市挂牌企业提供最长3年、最高3000万元的低息信用贷款,累计为11家科技企业授信2.26亿元。

(五)凝聚科技创新合力。一是借助全市的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在重庆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举行重庆市科研机构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启动仪式暨渝北-广安站技术对接与项目签约活动,有53家市级科研机构助力,进行重大科研成果路演。通过与广安市科技局的有效对接,组织了渝北、四川广安的企业进行项目对接,共有20个科技项目集中签约。二是积极推动成渝两地众创平台共同开展路演、大赛及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组织了重庆人工智能加速器、天府新区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在数据谷开展了成渝两地创业项目路演及成渝双城人工智能创新基地揭牌仪式;承办了“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智慧医疗赛道西南赛区决赛暨首届成渝双城人工智能项目路演会”,促进了成渝两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和共赢。三是落实《渝北区临空英才管理办法》,发挥人才服务平台作用,解决人才家属工作、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等,吸引高科技人才落户渝北,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发掘渝北老乡资源,吸引高素质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二、下一步工作

(一)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发挥科技企业集聚优势,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培育链条,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2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93亿元以上。推动OPPO、传音等龙头企业研发基地加快建设,争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60%。

(二)加速创新资源集聚。完善企业科技投入激励机制,在大数据智能化、汽车物联网、智能终端制造、智慧建筑等优势领域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高端应用研发平台,争取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机构)2个以上。

(三)营造创新生态环境。探索“揭榜挂帅”制度,2022年新增实施科技计划项目50个以上,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80亿元以上。持续扩大“种子、天使、风险、担保”四大科技基金规模,鼓励银行加大对渝北本地企业的金融支持。落实好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服务费政策,力争贷款总额突破7.5亿元,服务企业400家以上。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科技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此复函已经区科技局副局长杨朝军(主持工作)审签。对此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联系我们,我们会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