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商务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393号提案的复函
渝北商函〔2022〕61号
重庆市渝北区商务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393号提案
的复函
余璐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利用会展业带动我区区域经济发展”提案区政协转交我委主办。接到提案后,我委高度重视,召开党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商办理,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商务委积极推进商务会展业发展,商务会展业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举办展会活动115次,其中大型展会10 次,大型会议 68 次,累计展出面积176.6万方,累计参加人次112万,实现会展直接收入21.4亿元,拉动消费192亿元。对我区住宿、餐饮、购物、商务、娱乐等全产业链的发展起到极强的带动作用。
一、健全会展促进机制,强化政府引导作用
(一)建立会展业诚信体系。建立覆盖全区会展场馆、办展办会机构、宾馆酒店、参展企业及其他配套服务环节的会展行业诚信体系,对会展企业服务质量信誉等级进行评定,鼓励诚信经营,惩戒失信行为。建立会展行业分类信用档案和违法违规单位信息披露制度,推动会展、旅游、工商、税务等部门之间监管信息的共享和公开,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实现信用分类监管。坚决惩处通过弄虚作假方式骗取会展奖励资金行为。
(二)建立会展行业标准体系。支持区会展协会牵头制定展览会设计搭建标准、经贸类专业展览会“四化”(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规范化)标准,推进会议型宾馆酒店评定工作。开展品牌展会影响力评估标准、会展从业人员素质与能力标准的调查与研究工作等,规范会展市场人员与市场行为,引领我区乃至全市会展业发展。
(三)完善会展业统计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会展业统计监测工作体系,实现对会展业各类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实时监测。根据需要编制统计分析报告,强化数据挖掘,深化价值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依据。
(四)优化奖励扶持政策。2018年2月我委出台了《渝北区促进会展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对于在我区工商注册、申报纳税且主营业务是会展经营的独立法人企业给予落户奖励(对新入驻的实缴注册资本300万元以上的会展企业,注册之日起两年内在区内举办展会项目,单次展览规模在1万平方米以上,项目举办当年给予一次性企业落户奖励30万元)、税收扶持(对新入驻的实缴注册资本在300万元以上的会展企业,从企业注册之年起,3年内分别参照其对本区地方经济贡献部分的100%、80%、60%给予产业扶持)、租金补贴(对新入驻的实缴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且从业人员10人以上,实缴注册资本300万元以上且从业人员20人以上的会展企业,在区内租用办公用房的,按实际租用面积每平方米给予20元/月、25元/月的租金补贴,补助不超过5年,每年分别不超过10万元、20万元)、购房补贴(对新入驻的实缴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且从业人员10人以上,实缴注册资本300万元以上且从业人员20人以上的会展企业,在区内购买办公用房的一次性给予不超过购房总价10%的补贴,最高分别不超过30万元、50万元)、人才培养(对新入驻的实缴注册资本在300万元以上的会展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前5年参照其在渝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区级分成部分,全额安排给企业用于高管业务培训补助)等方面的扶持,促进会展产业的发展;2017年10月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重庆悦来会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设立悦来会展专项资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市商务委、两江新区管委会、渝北区政府、悦来集团为成员单位,资金池全年限额5000万,每年6月和12月各成员单位分别对已举办的项目进行联合评审,各出资单位根据对评审结果的确认,按照市商务委40%、其他单位20%的比例将资金分别拨付给国博中心和会议中心,由两个中心将其兑付给项目实施单位。《办法》主要内容包括:1.展会补贴。1.对在“国博中心”举办的本地展会(包括国博中心自办、合办展会),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按每1万平方米1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单个展会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连续多届举办同项目的展会,在上述补贴外按新增面积每5000平米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单个展会新增面积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同一企业一年内举办多届同一题目的展会项目,其展览面积可累计计算。2.对在“国博中心”举办的全国巡回展、区域性展会,展览面积在1万平方米至3万平方米的,按每1万平方米1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达到3万平方米的,给予50万元补贴,超出面积按1万平方米1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单个展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全国巡回展需当地政府承担的交通、安保、保洁、宣传等公共服务另行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3.对由国内外知名展览公司举办的,对促进产业、发展品牌、社会效益明显且能举办三届及以上的重大展会,经联席会议审定,展览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前3届按每1万平方米3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第4届及以后按每1万平方米2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单个展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2.会议补贴。在“会议中心”由国家级行业学会、协会举办的行业性会议论坛活动,以及企业、旅行社及专业会议组织者(PCO)等机构举办的国际性会议和行业年会,出席人员500人以上且市外参会者不低于50%、实际会期2天及以上的,按每500人1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单个会议最高不超过50万元。3.落户奖励。对同时符合条件的在悦来会展城设立西部总部的知名会展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1.注册资本金在300万以上的;2.注册之日起两年内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或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展会项目,且展览规模在1万平方米以上,或会议规模在500人以上。项目举办当年享受该奖励资金。4.认证奖励。对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或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认证的重庆本地会展企业,给子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5.一事一议。对重大境内外会展及经贸交流活动的补助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支持,通过联席会议审定。
二、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一)加强品牌会展机构引进力度。2017年9月成立由区商务委、临空招商公司、国博中心、悦来集团及悦来街道组成联合招商工作组,近年引入一批优质企业,如市外的知名会展企业汉森、智展、振嘉、明一、恒辉国际、世远航会展、英威诺展览、中凯国际展览等,市内的优质会展企业如优创会展我区也积极引进落户,这些优质企业在我区会展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二)培育壮大会展市场主体。多措并举,引导扶持,培育壮大我区会展市场主体,重点培育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本地会展企业以及产业龙头企业,支持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联合等形式组建竞争力强的会展企业集团,大力推动本土会展企业尽快上规模、提档次,增强竞争力,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鼓励大型骨干会展企业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资源加快发展壮大。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会展企业加快发展。
(三)助推产业融合发展。根据渝北产业特色,积极推动会展产业链条和先进制造业集群、航空会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融合延伸,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航空服务业、智能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交通物流业、电子信息业、金融服务业及旅游休闲、跨境商品、电子商务等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策划举办或扶持培育相关专业展览和高端会议,培育展会品牌,打通连接产业与市场、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发挥专业会展对产业的凝聚力和带动力。
(四)加大对外宣传营销。宣传、商务、旅游、体育、航空、国博等多部门联动,建立统一对外的渝北会展整合营销机制和平台,加大城市及品牌会展对外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经贸、文化、旅游、体育等对外交流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境内外主题营销和专项推介活动。借助渝北各部门的境外出访活动和接待外宾来访活动,特别是借助悦来会展城现有的国际会展活动宣传推广渠道,多层面、立体化增强我区会展目的地营销工作。
(五)促进会展行业国际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性会展联盟组织,加强与各城市间的融合联动,促进各城市之间的多边合作,增强国际合作意识,鼓励区内会展主体、会展品牌积极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独立组展商协会(SISO)、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鼓励会展项目进行国际认证。开发融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交流和资本合作。
三、优化会展发展环境,规范会展市场秩序
(一)完善会展配套设施。加快悦来会展城场馆周边区域交通、物流、餐饮、住宿、购物、旅游、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治安消防、海关、检验检疫等配套服务功能。推动两江国际商务中心、机场航空会议中心、临空会展产业园等会展产业功能区建设,优化全区会展场地层次结构,为进一步繁荣渝北会展市场创造更好条件。
(二)构建临空会展生态圈。着力于会展业上中下游,强化各环节主体服务能力,打造完整的会展产业链和竞争力强的配套半径,促进整体协调发展,构建良性循环的会展产业生态圈。提升发展会展搭建、信息咨询、广告宣传、展品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观光等传统会展服务业态,积极培育和发展会展审计、信息化技术、服务总承包、新型会展媒体等会展新业态,不断延伸会展经济产业链,着力推进商贸、旅游、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抢抓会展经济溢出效益。
(三)提升会展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区会展场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会展主办单位实现展会大数据运用和智慧管理提供支撑。支持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建设成为全国“第六代+”智慧型数字化会展场馆。大力推动“绿色展览”和“循环经济”会展业节能降耗工作,鼓励和促进展览展示企业使用环保材料,提升会展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多国语言翻译、同声传译等专业服务水平,增强举办国际商务、政务会议的服务能力。
(四)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建立会展公共服务保障协调机制,充分调动消防、公安、海关、检疫、市政等公共服务部门积极性。探索建立市、区、展馆三级联动保障机制,根据不同会展类型和规模,做好人流、车流引导疏散方案,提高交通保障能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在会展场馆内完善告示类、公共服务类标识。加快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和收费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做好会展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层级清晰、责任明确、措施有效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并完善处置突发事件预案,确保会展活动顺利举行。
四、加强会展理论研究,提升会展人才素质
加快会展智库和专业人才体系建设。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或机构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进和培养造就一大批会展专业人才。支持会展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设立人才教育培训专项资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常态化、系统性开展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建立会展行业在职培训、脱岗短期培训等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和会展人才信息库。为会展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库支撑,逐步把我区打造成为高端、专业会展人才集聚区。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坚持“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特色化”发展方向,整合会展资源,规范会展市场,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会展业对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及提升城区综合品质的带动作用,建设知名会展集聚地、会展旅游目的地。助力国博中心发展,提高承载能力,打造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临空会展产业发展布局。“一核”即支持国博中心承接更多全国、全市大型会展,加强与国际重要会展组织合作,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展会落户渝北,做强汽车、电子、智能装备等专业会展品牌,让更多的客人走进来,带来几何级数的商流。“一轴”即以同茂大道为轴线,南北两侧3公里辐射区内延伸会展经济产业链条,强化展会与消费的联动,培育食宿、购物、商务、休闲、娱乐等全产业链,加快建设城市新型会展商务区。“两翼”即在渝北南部城市区域办好渝北本土优质会展项目,在渝北北部农村区域开展特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力争到2026年,全区会展业实现较大发展,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展会、季季有特色、全年可持续,实现会展直接收入50亿元以上,拉动关联消费突破450亿元。
感谢您对商贸流通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重庆市渝北区商务委员会
2022年5月7日
(联系人:洪云鹏;联系电话:67821090、1573040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