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504310635L/2021-00233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发改〔2021〕38号
-
- [ 主题分类 ]
- 行政事务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发展改革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1-06-28
- [ 发布日期 ]
- 2021-07-02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五次全会第250号提案的复函
陈相颖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推动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第250号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全区产业发展的关注,特别是对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统筹产业规划、创新产业布局模式等建议,对于我区推动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我单位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认真落实,现就此项工作推进情况函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情况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明确成渝地区目标定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承接全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安排及工作要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7月15日,渝北区政府正式印发《渝北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方案》(渝北府办发〔2020〕22号),围绕提升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制定了推进现代产业协同发展行动方案。
目前我区已与广元、德阳、眉山、广安、攀枝花、成都双流缔结协同发展友好城市,部门签订专项协议近40个,共同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广安共谋联建的川渝高竹新区成功获批设立,新区总体方案印发实施,招商引资、产业规划等工作稳步推进,新区建设起步扎实、开局良好。为加快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我区在推动川渝两地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两地工业企业加强协作,推进产业链补链成群。围绕成渝两地汽车、摩托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建立工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引导企业参与产业协作,共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产生“本地市场效应”。定期梳理发布工业产品、整机(车)生产需求,与合作城市链上重大企业信息互通合作。引导我区龙头企业及关联企业优先采购和供应兄弟地区的产品,相互成为合格供应商和采购商。组织玮兰床垫、吉能电器、朗萨家私等企业赴广元与林丰铝电、天源机械、力源电子等企业开展对接并洽谈,推动广元恒大铝业等企业与渝北嘉泰精密、凯嘉机械等企业对接,促进两地企业间配套协作。组织北斗星通、南方英特、恒伟林等企业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深化合作对接活动。
住宿餐饮、展会展示、招商引资、产品贸易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与广元、双流等地区签订合作协议,支持双方农副产品贸易、餐饮品牌互驻、物流合作等方面合作。助推协同互通互融,支持特色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双方超市和农产品市场。设立德阳、广元、攀枝花等地特色销售展区,打造成渝双城特产馆,引进上百种商品。举办川渝两地消费节,汇集60余家商贸企业、100余种川渝特色产品,活动三天累计销售额达80余万元,现场签订意向订单150万元。“百企友城行”“百万人次友城行”顺利推进,组织一次电子企业德阳行、节能环保企业资阳行、制造企业广元行、大数据企业眉山高校行。支持区内企业到毗邻地区、友好城市商圈、城市综合体、商业街等开馆、驻场、设展、办活动、推促销、搞跨界等,将本土产品推向川渝市场。联合广元、德阳、资阳实现公共就业网站链接互挂,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成立广元驻重庆农民工工作站渝北分站,与广元共建的高技术人才康养基地选址完成。
二、下一步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我单位拟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一是协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空港工业园区和仙桃数据谷,推动汽车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使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发挥长安汽车等品牌引领作用,与川东地区加快构建“整零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池管理等产品,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全产业链,形成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利用川东地区土地、人力等资源优势,合理高效配置要素,支持高竹新区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开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协同招商。二是协同发展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主动融入成渝地区行业科技资源整合,探索成立协同发展产业联盟,协同攻关瓶颈技术,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跨区域协同发展生态圈,争取国家省市级项目研究成果转化落地,共同优化“产业链+创新链”模式。以智能制造产业园和前沿产业园为载体,发挥OPPO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领川东地区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三是协同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联动川东地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推动消费品工业迭代升级,推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打造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形成智慧建筑产业链。引进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等系统软件,协同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企业协同联动、融通发展,争取成为互联网工业协同发展先行试点区。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新兴服务业协同发展。一是协同发展创新金融。加快推进基金小镇等项目建设,引进金融租赁、汽车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提升创新金融集聚区综合实力。积极融入成渝两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强新兴金融协同发展,推动风险投资中心、航空物流金融中心等布局共建。支持自贸试验区联合向上争取先行先试金融政策,推动功能性金融中心共建共赢。二是协同现代物流推动商贸服务发展。依托江北机场,重点打造木耳航空物流园、机场航空物流园、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三大物流产业片区,合理布局航空货运、国际货代、保税物流、快件中心、金融结算等业态。吸引跨国贸易公司设立国际采购和分拨中心,推动物流新技术应用,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借助“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发展(国际)贸易,提高物资流通效率。三是协同共建特色旅游示范带。会同川东毗邻地区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统筹规划文旅项目,共同打造跨省界特色旅游示范带。联动王朴烈士纪念碑、邓小平故居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广安五华山、统景温泉风景区等天然景观,打造自然风光精品旅游线路;推进茨竹镇秦家片区与高滩镇保家片区联动开发,打造华蓥山康养小镇。四是协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技术产业,培育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群,加快形成以仙桃数据谷为核心的“一核多区”数字产业布局。积极融入成渝两地超大城市智慧治理体系,在数据、资源等方面探索融合共享、创新应用,协同打造西部数字经济引领区。
(三)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推进农业协同发展。一是协同打造山地生态农业典范。聚焦柑橘、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临空特色山地高效农业。全力推进“双十万”工程,推动生态林、经果林向邻水、华蓥等毗邻地区农村梯度发展,推动两地农业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品牌化、信息化、生态化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有机统一。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发展精品加工、深度加工产业,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直供基地和精深加工园区落户渝北川东地区。深化供销物流合作,开展农超合作、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接和粮食产销合作,打通两地双向流动“快速绿色通道”。二是协同发展“农业+”多产融合现代农业。加强与邻水、华蓥等毗邻地区联动,共同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开发田园观光、农耕民俗体验、乡村度假等多种乡村休闲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巴渝乡愁、五谷地等农旅融合项目建设,优化完善大盛樱花、印盒李花等田园休闲健康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创意体验或参与式农业康养区。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全区产业发展工作,并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此复函已经何毅副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联系我单位,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