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371号提案的复函

字体:

民建渝北区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渝北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示范增长极作用的建议》(第371号)收悉。首先感谢贵委对我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心,特别是在发挥示范增长极作用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具体工作建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此建议,我委高度重视,结合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对此建议内容开展了系列工作。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正如贵委在建议中提到的,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而我区作为唯一与四川接壤的主城中心城区、江北国际机场所在地、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到主战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产业、体质和生态优势。对照建议,现将已开展的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和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并印发了《渝北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及7个子方案和“7+5+7”可视化实事清单,并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2020年形象进度目标,挂图推进。

二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联合保税港区、机场集团共同申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为江北机场国际化航空枢纽建设争取国家级政策支持。积极拓展卡车航班业务,支持航空物流园业务发展,利用陆路联运、卡车航班等形式,连通成渝范围内规划的4大主要机场,覆盖成渝地区以及黔北区域,可提高重庆航空物流枢纽的集货能力和枢纽设施使用效率,降低航空运输成本。

三是强化与成都及周边开展区域合作。与成都市双流区签订“1+4”战略协议,在临空经济协同发展、产业协作共兴、科技协同和成果交易转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现代商贸业协同发展、文旅体融合协同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成都周边眉山、德阳、资阳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产业联动发展、交通互联畅达、社会事业共享、协同开放创新、人才交流培育等方面合作事宜。推动我区企业与成都空港现代服务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临空国际贸易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区外贸促进会与四川广元外贸促进会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四是推进成渝地区开放性经济共建。与成都双流区商务局、航空经济局加强开展对接,就共建航空枢纽、促进临空口岸经济发展、共同举办航空航天展览会、航空经济行业峰会、争取实现成渝144小时过境免签互认等进行磋商,推动成渝两地国际旅游发展和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策划新打造临空国际经贸合作产业园项目,以贸易结算、跨境电商、国际行业协会为主业态,打造我区开放型经济集聚发展的产业生态示范窗口。

二、下步工作打算

《渝北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方案》及其子方案和“7+5+7”可视化实事清单对都做了详细的部署安排,下步我委将会同交通局、经信委、商务委、人社局、临空办、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协调发展”“构建人才共建共享机制”“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加强舆论宣传”等方面加大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空港枢纽能级,配合市级部门和机场集团推进江北机场第四跑道及T3B航站楼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空港枢纽承载能级。与成同完善中转集散功能,协同提升空铁联运服务都市双流区合力推动航空枢纽共建,协同推进国际航线开辟,协推进铁路、轨道通道建设,与毗邻地区共谋共商策划“1小时通勤圈”建设,向上争取渝达城际铁路尽早开工,相关轨道线路进入国家《成渝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启动洛碛港口建设。加快渝邻快速路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实现开工;以国家高速公路扩容和加强省际公路衔接为重点,推动实现区域交通无缝对接以及内部交通网络互联互通;打通毗邻地区断头路,畅通与毗邻区县的村社微循环。

二是推动制造业发展协同共兴。全力打造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推动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空港工业园区和龙兴工业园区,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和产品升级。探索与成都天府新区、高新区深度合作,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强链补链。与成都双流区合力推动航空产业共育,协同推进行业资源共享,共同利用双方招商平台资源,推进招商信息共通共享。依托千亿级航空物流产业园企业联盟与广元空港物流园、川北医疗仓储物流基地企业开展物流经贸合作。强化与毗邻地区高附加值、小型、轻量电子元器件为主的临空制造业开展产业合作,做大江北国际机场航空物流量

三是建立人才共建共享机制。制定出台《渝北区服务成渝地区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作为长期性指导,因地制宜吸引合适人才服务产业发展,为成都个大中院校人才来渝就业提供政策优惠。挖掘成渝两地共性科创需求,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基地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推动科研项目和人才资源的聚集,打造互惠人才特区。依托“渝北青年人才成长驿站”和仙桃大数据学院,加强成渝两地高校联动,共同发布就业实习岗位、搭建对接平台,促进两地青年人才交流发展。推进成渝两地猎头机构互动合作平台,实现更加充分更加高效的人才资源社会化供给。加强与成都各大院校的交流合作,鼓励其将创业课程学习、创新项目训练、创业平台打造和创业产品孵化落实我区。

四是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服务成渝国际开放大通道建设,全力支持江北国际机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加快融入开放平台建设。加强与天府新区、成都双流临空经济示范区联动,提升成渝地区整体战略通达能力,利用临空优势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加强两地相互协调,探索在航班班期、时刻上互补发展,共同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门户。深化与两江新区联动发展机制,切实保障土地供给和劳动力调配,继续做好联合招商。依托区外贸促进会,联动驻成都境外使领馆、境外商协会在两地开展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以江北国际机场、重庆火车北站、洛碛港口为基础,叠加保税港区、出口加工、自由贸易等优惠政策,联动各大开发主体,共同构建对外开放大平台体系。

五是加强宣传汇报。加大对毗邻地区和友好城市开展合作的宣传推广力度,将领导视察动态、协议签署情况、产业园建设和产业发展、旅游合作开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方面事项在两地融媒体上发布,营造我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的良好气氛,壮大舆论声势。定期将我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和进展情况向市级部门上报。

最后,再次感谢贵委对我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希望贵委继续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此复函已经石品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联系我委或所在联系小组,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陈惊雷

联系电话:67818377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