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牛皇村——挖掘礼文化 振兴空心村
国庆假日,汪海龙的遇龙湾农家乐游客爆满,7天共接待游客600多人次,收入3万余元。附近村民们说汪海龙一手厨艺征服了游客的胃,他却认为“是我们的礼文化赢得了游客的心”。
院子里的敬老礼仪活动。
汪海龙家住渝北区兴隆镇牛皇村,他的农家乐位于一个叫礼朝屋基的地方。近日,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牛皇村挖掘礼文化振兴空心村的秘密。
挖掘礼资源
礼朝屋基毗邻渝北南北大道,22栋农房排列错落有致,房前花草拥簇,路旁古树林立,土墙、青瓦、古井、石磨、草亭、水车等,散发着浓浓的乡愁。
兴隆镇党委宣传委员游宏宇介绍,过去,礼朝屋基房屋破旧、杂草丛生,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年人。2018年,镇里在对礼朝屋基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时,发现断瓦残垣下尘封着厚重的礼文化资源。“乡村振兴,既要塑型,更要铸魂。”游宏宇说,镇里决定把环境整治与文化挖掘结合起来实施,并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合作,围绕礼朝屋基“亲和”“勤劳”“乐观”“好客”的礼文化,挖掘梳理村落人文历史、了解人民生产生活实况、分析区域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提炼出以“兴隆有礼、家园亲亲”为主题的地域文旅品牌,确立“春牛喜耕”作为牛皇村地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及文旅品牌符号体系。
礼朝屋基一角。
兴隆镇对礼朝屋基不搞大拆大建,围绕乡村田园修旧如旧,利用红沙石、土坯、木头、青瓦、茅草等本地材料和元素进行整治。同时,挖掘完善了“一敬家长,二正礼仪,三和兄弟,四信朋友,五端蒙养,六重农桑,七尚节俭,八务本业”的传统文化。
“春牛祈生,汇集传统农耕生命信仰。喜耕乐业,浓缩山地移民奋斗精神。”牛皇村党总支书记汪清文称,文化挖掘与环境整治结合,让枯藤老树、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在当地得以重现。
传承礼文化
走进礼朝屋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小不同、字体各异的“礼”字,镌刻在扎进地面的条石上。
“礼文化,既要展现出来,更要融入村民心中。”汪清文介绍,牛皇村更注重培植家庭为重、尊祖尚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以丰补歉等人文精华,传播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等中华传统美德。
现在,牛皇村建起了乡情馆、文创产品展示厅、文化艺术体育广场、“二十四节气”艺术照明健身步道等,以“家园亲亲”为主题的造型艺术、新媒体艺术和纤维编织艺术的村居艺术馆也陆续建成,完成了以“春牛喜耕”为主题的乡土景观风貌改造。
牛皇村展示的文创产品。
同时,牛皇村试点“兴隆有礼.家园亲亲”乡村治理新模式,创新设立“亲亲家园”平台,推进养老互助和生产互助,设立红黑榜和禁止性清单,借助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三治融合”。
如今,全村以礼朝屋基为依托,建起了18个互助养老小组,通过发现和培育出本土养老专员,策划开展文娱、养身、医疗等老人擅长和接受的活动,把养老服务、孝道文化延伸到每一个院落、每一位老人。
资料图
“礼文化吸引了我,更感染了我。”2019年,城里人谭青春与另外两姐妹来到礼朝屋基创办了部落格民宿。在这里,她们感受到了村民的以礼相待,隔三岔五就会收到左邻右舍送来的瓜果蔬菜。她们也礼尚往来,教村民做菜、煮饭,带动大家办农家乐。谭青春说,“礼文化在我们之间传播。在这里,我们不是做生意,而是享受生活。作为牛皇村的新居民,我们要把礼文化传承开去”
打造礼产品
9月23日,渝北区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牛皇村开幕。节会期间,游客们将牛皇村的杨梅酒、晚秋·逅葡萄、牛皇面等土特产品抢购一空。
田园风光、礼仪文化,让牛皇村成为城市人休闲度假打卡地。依托日渐兴旺的人气,牛皇村开始着手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产品。汪清文说,“既要传播礼文化,还要打造礼产品。要让游客奔着礼文化而来,带着礼产品回家。”
一边是闲置的土地,一边是乡村旅游带来的农产品需求。为此,牛皇村成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农民入股1456人,土地入股2600亩,通过土地宜机化整治,引入机械化耕种和智能化管理,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培育发展1000余亩杨梅、200余亩蓝莓、200余亩沃柑、50余亩草莓大棚,同时建起了200余亩生态鱼垂钓场。
资料图
立足礼文化,依托农产品,牛皇村在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的帮助下,开发出了非遗产品牛皇面和古法榨油,以及以“春牛喜耕”为主题的文化衫、太阳伞、篮球、手机壳等20多种文创产品,村集体经济组织还注册了商标,申请了外观设计保护,并建起了文创产品展示厅,让农产品带着文化味儿走进市民的生活。
2020年,牛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被文旅部确定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2021年,牛皇村荣获全市书香乡村。
“礼待游客、礼聚商气。有礼在先,牛皇村一二三产业正健康融合发展。”游宏宇介绍,截至目前,全村引入投资主体和返乡创业人员8家,今年1-9月,全村接待游客5万人次,创收1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