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其他公文

    • [ 索引号 ]
    • 11500112009319624P/2024-00084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回兴街道 
    • [ 生成日期 ]
    • 2024-08-19 
    • [ 发布日期 ]
    • 2024-09-05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回兴街道办事处关于转发《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的通知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回兴街道办事处

关于转发《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的通知


各办公室,各社区,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回兴街道办事处

2024年9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区属有关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重庆市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8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8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工作原则

1.4适用范围

2渝北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3应急组织体系

3.1应急指挥机构

3.2现场组织机构

4预警机制

4.1预警分级

4.2预警信息发布

4.3预警行动

4.4预警行动调整和终止

5信息报送

5.1报送流程及时限

5.2报送内容

6先期处置

7分级响应

7.1应急响应流程

7.2应急处置主要措施

7.3响应调整

7.4响应终止

8后期处置和新闻报道

8.1后期处置

8.2社会救助

8.3保险理赔

8.4调查评估

8.5新闻发布

9应急保障

9.1信息与通信保障

9.2应急救援队伍保障

9.3应急救援装备

9.4资金和物资保障

9.5制度保障

10预案管理

10.1预案制定

10.2预案修订

10.3宣传、培训和演练

11附则

11.1名词解释

11.2预案解释

11.3预案颁布实施

11.4附件

附件1 渝北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组织结构图

附件2 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流程图

附件3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分级表

附件4地质灾害临灾预警分级表

附件5 地质灾害雨情分级响应表

附件6 地质灾害险情分级响应表

附件7 地质灾害灾情分级响应表

附件8渝北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部分成员单位通讯录

附件9相关镇街通讯录

附件10 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通讯录

附件11 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专家通讯录



重庆市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科学规范、协调有序、快速高效开展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救援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预防为主,科学救援。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发挥现代科技和专业支撑作用,依托消防救援、专业救援、军民联动、社会志愿群体等多种力量,有效预防和科学应对地质灾害。

统一领导,分工联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本行业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部门间加强沟通协调,社会共同参与,实现联动互通,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防灾格局。

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地质灾害灾(险)情发生后,由事发地政府首先作出应急响应。根据灾情(险情)等级,由区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镇街)、区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渝北区行政区域内(不含两江新区直管区),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应对处置,以及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处置工作。

各镇街、区级有关部门可参照本预案编制镇街或各类专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渝北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渝北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类型以滑坡、不稳定斜坡、危岩崩塌为主,主要分布于茨竹、大湾、兴隆、木耳、玉峰山、龙兴、洛碛、大盛、统景、石船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在开发区、采矿区、道路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剧烈地区,人工堆积体(弃渣场、消纳场、矸石山)易形成滑坡、泥石流,不合理切坡可能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每年汛期在长时间暴雨和洪水的诱发下,均要产生为数不少的新生地质灾害隐患点,其突发性和破坏性对我区城市及乡村规划建设、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根据《重庆市渝北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价报告》(1:5万),全区按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面积约59.94平方公里,占比4.11%,中易发区面积约591.78平方公里,占比40.58%,低易发区面积约797.95平方公里,占比54.71%,非易发区面积8.79平方公里,占比0.60%。

3应急组织体系

3.1应急指挥机构

3.1.1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

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区地指)作为区自然灾害应急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区应急总指挥部)下设的专项指挥部,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指挥、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全区地质灾害防治救援工作。区地指指挥长由区政府分管应急管理和规划自然资源的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分别由区政府办副主任、区应急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区府办、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应急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气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公安分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委、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国资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林业局、区人武部、团区委、区消防救援局、重庆铁路办事处、民航重庆监管局、国网重庆江北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分管负责人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增加有关镇街、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参加。

必要时,由区地指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区地质灾害防治救援工作,并接受市地指的指挥调度。

区地指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地指办)设在区应急局,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应急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分管负责人兼任。

3.1.2镇街

各镇街人民政府设立本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指挥机构(以下简称镇街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的领导指挥与统筹协调。

3.2现场组织机构

3.2.1现场指挥部

当发生重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时,区地指根据实际情况,在受灾地区由区应急局或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分别牵头组建灾情或险情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由区应急总指挥部或区地指指定。

在现场指挥部未成立前,由相关责任主体按照“谁先到达谁指挥,逐步移交指挥权”的原则,统一指挥调度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和组织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主要承担制定和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处置方案,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及时收集、汇总并向区地指报告事件发展态势及救援情况,落实区地指交办的其他事项等工作。

3.2.2现场工作组

现场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主要职责为:

(1)综合协调组:按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分别由区应急局或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牵头,区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和事发地镇街配合。主要任务为传达现场指挥部指令;报告应急处置情况;协调抢险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2)抢险救援组:由区应急局牵头,区人武部、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消防救援局、各驻守地质单位等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及区社会救援组织配合。主要任务为制定并组织实施排危除险和抢险救援方案;组织协调抢险救援队伍、装备和设施;搜救被困群众;落实应急处置和应急治理相关措施。

(3)技术工作组: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各驻守地质单位、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运输委、区水利局和事发地镇街配合。组织地质灾害救援和有关行业方面的专家及技术人员成立区级地质灾害应急现场技术组。专家主要任务为会商研判地质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级别及应急处置措施等,为地质灾害应对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技术人员任务为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对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开展应急调查和动态监测;实时观测救灾场地安全变化及监控次生灾害情况;向现场指挥部提供险情、灾情发展变化趋势,提供气象、水文变化情况,提出排危除险和抢险救援有关建议。

(4)治安防范组: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区人武部配合。主要任务为维护地质灾害现场警戒区治安;协助组织人员疏散撤离;防范和打击趁机盗窃、抢劫救灾物资和公私财产,传播谣言、制造恐慌等违法犯罪活动。

(5)医疗卫生组:由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卫生健康系统有关医疗卫生单位配合。主要任务为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重伤人员转运救治;开展受伤人员、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心理疏导;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防范和控制传染病暴发。

(6)群众安置组:由事发地镇街牵头,区应急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公安分局、区人武部等相关部门(单位)配合。主要任务为落实应急避难场所,转移安置受灾群众,防止人员回流;负责伤亡人员家属接待、抚恤和经济补偿等。

(7)新闻发布组:区委宣传部牵头,区委网信办、区应急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配合。主要任务为负责新闻发布及与新闻媒体的联络协调工作;做好舆情管控工作。

(8)后勤保障组:由事发地镇街牵头,区府办、区经济信息委、区气象局、区交通运输委、区水利局、区商务委、国网重庆江北供电公司、重庆铁路办事处、民航重庆监管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团区委等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配合。主要任务为负责抢险救援应急电力、供水和通讯保障;负责地质灾害现场的公路、水路、铁路、航空交通运输保障;做好交通管制和道路交通疏导工作;做好应急拨款准备,调配、发放应急救济资金和物资;为抢险救援人员提供后勤保障。

各镇街参照区级应急指挥机构设立本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以下简称镇街指挥机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救援工作的领导指挥与统筹协调。

4预警机制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包括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和地质灾害临灾预警预报。

4.1预警分级

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划分为4个级别,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示。

4.2预警信息发布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由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会同区气象局联合发布,并抄送区地指。主要内容包括预警级别、预警时限、风险范围、提示事项、防御应对措施建议等。

地质灾害临灾预警预报由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发布,其中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临灾预警预报由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根据监测结果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批准后发布。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

4.3预警行动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发布后,各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根据预警预报级别,立即进入预警状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应对工作,必要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临灾预警预报由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根据地质灾害风险大小、临时撤离转移受威胁群众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情况,按相应级别的地质灾害险情予以应对。

(1)蓝色预警

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保持通信联络畅通;气象、规划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主管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及地质灾害风险情况,定期更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有关单位及时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传达至有关防灾责任人,组织开展预警区内地质灾害的巡查监测,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并向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通报。

(2)黄色预警

在蓝色预警应对措施的基础上,有关单位密切关注降雨预报和降雨实况,会商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时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传达至受威胁群众,提醒其做好转移撤离准备;对黄色预警区内的地质灾害极高、高风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密巡查监测。

(3)橙色预警

在黄色预警应对措施的基础上,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和短时预警预报;有关单位加密开展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必要时按照《重庆市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有关规定,提前转移撤离受威胁群众;视情启动熔断机制,采取交通管制、关闭景区等临时性措施;区级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4)红色预警

在橙色预警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属地镇街适时在预警区内启动熔断机制;区地指派出工作组赴红色预警区指导防范应对工作,并配合市地指派驻的工作组做好相应工作;应急救援队伍提前至高风险镇街驻防。

4.4预警行动调整和终止

根据气象条件以及实时雨情、水情、灾情(险情)监测情况变化,可动态调整预警级别,逐步升级或降级。超出地质灾害预警时限未再发布新的预警信息的,视为预警终止。

5信息报送

5.1报送流程及时限

突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获悉情况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立即向属地镇街、区应急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各单位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区政府和区地指报告。区地指接报后应在30分钟内口头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市地指。区地指根据地质灾害发展变化以及应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有关情况的续报和终报工作。

雨情应急响应期内,区地指有关成员单位按要求每日向区地指办报送有关工作情况,有特殊情况时及时报送。

规划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间应建立地质灾害信息共享和情况通报机制。

5.2报送内容

地质灾害事件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灾害类型、灾害体规模、伤亡人数、经济损失、采取的措施、可能的引发因素和事件发生趋势等。

雨情应急响应期内每日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包括:降雨量、转移安置人数、防范应对工作、发生灾情(险情)及应急处置情况等。

6先期处置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事发地镇街、基层群众组织及有关责任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派人赴现场,采取控制措施,迅速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抢险救灾;紧急疏散、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封锁进出道路,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可先行组织搜救被困人员;做好专业应急队伍的引导;向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报告事件情况。

7分级响应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由低到高分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包括雨情、险情(单点)和灾情(单点)应急响应。区地指组织相关部门会商研判后决定是否启动及启动等级

7.1应急响应流程

1)雨情响应

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雨情应急响应由区地指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受威胁地区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各级雨情响应行动内容见附件5

2)险情(单点)应急响应

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险情(单点)应急响应由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牵头处置。

各级险情(单点)响应行动内容见附件6

3)灾情(单点)应急响应

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灾情(单点)应急响应由区应急局负责组织抢险救援。

各级灾情(单点)响应行动内容见附件7

7.2应急处置主要措施

1)划定危险区范围。组织开展应急调查,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设立明显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组织受威胁群众避险转移;开放应急避难场所或设置集中安置点,对安置场所进行地震、洪灾、地质灾害等风险评估,确保安置场所安全;组织和调运食品、饮用水、帐篷、衣被等各类救灾物资,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鼓励受灾群众采取投亲靠友等方式解决临时困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安置受灾群众。

3)开展人员搜救。组织基层组织、有关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自救互救,组织各方应急救援力量,调配救援装备,开展被困或失联人员搜救。根据需要,协调驻渝部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援。

4)抢修基础设施。抢修因灾损毁的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协调运力优先保障应急抢险救援人员、救灾物资和伤病员运输需要。抢修供电、供水、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保障灾区群众生活需要和应急处置工作正常开展。

5)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协调组织应急医疗队伍赴现场,抢救受伤群众。加强救护车、医疗器械、药品等医疗车辆、物资组织调度,确保被救人员得到及时医治,最大程度减少人员致伤致残。加强卫生防疫。开展心理援助。

6)开展应急监测与处置。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分析、监测预警及周边隐患排查,会商研判灾情(险情)及发展趋势,指导开展排危除险及应急治理等应急处置措施,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7)维护社会治安。加强灾区治安、道路交通管制,加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安全保卫工作,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做好社会治安风险监测、矛盾纠纷化解,严密防范、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8)涉及应急处置和救援的其他工作。

7.3响应调整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变化、灾情(险情)及其发展情况对响应级别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7.4响应终止

经会商研判或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风险或灾情(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或已消除,由启动应急响应的机构终止应急响应。

8后期处置和新闻报道

8.1后期处置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结束后,由事发地镇街负责,按有关法规和政策,对地质灾害受灾人员给予救治、救济,做好灾民安抚、转移安置、灾后后续监测及必要的防范等善后工作。迅速对地质灾害现场进行清理,排除障碍、恢复交通、保障城市功能,统筹安排灾区的生产生活和恢复重建工作。

8.2社会救助

地质灾害发生后,基金会、慈善组织、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区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依法接受社会、个人和外国机构向受灾人员捐赠的资金和物资,并按规定加强管理使用。

8.3保险理赔

地质灾害发生后,区府办(金融服务科)应及时协调有关保险公司提前介入,按有关规定做好保险理赔工作。

8.4调查评估

地质灾害抢险救援工作结束后,由区应急局牵头,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开展调查评估工作。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在国务院、市委市政府调查组的组织下,由有关单位配合开展。

8.5新闻发布

地质灾害发生后,有关信息发布工作按照《重庆市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区级负责中型、小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新闻发布工作。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牵头成立新闻发布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向媒体发布灾害监测预警情况、损失情况、救援情况等信息。

9应急保障

9.1信息与通信保障

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构建由有线、无线和卫星等组成的通信系统,配备多路传真机、对讲机、手机终端、移动单兵等通信设备,保证日常应急管理联络安全、畅通。区地指成员单位及各应急救援队伍确定1名负责人和联系人,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远程会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覆盖全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信息网络。利用渝快政、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全市地质灾害应急能力。

9.2应急救援队伍保障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各镇街和区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加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开发利用工作力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和水平。区应急管理、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建设,重点镇街要加强对地质灾害应急技术的投入,选择可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技术服务的技术支撑单位,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9.3应急救援装备

区应急管理、规划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应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购买配备相应的应急调查、监测、救援、通信、交通等装备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对装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并及时更新。各镇街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配备必需的应急装备。应急救援和应急技术支撑队伍根据工作任务要求,配备适宜的工作装备。

9.4资金和物资保障

各镇街和区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等必要的专用物资,加强抢险救灾物资保障,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9.5制度保障

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建立临灾“叫应”、提前避险转移、“六情一动态”信息报送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完善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和24小时值班、灾情速报等日常应急管理制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标准化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组织体系、应急救援组织指挥调度体系,为保障预案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10预案管理

10.1预案制定

各镇街应参照本预案,组织制定或修编本辖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区应急管理主管部门备案后印发实施。

10.2预案修订

根据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需要,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修订期限最长为5年。

10.3宣传、培训和演练

全区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各镇街应每年组织开展至少1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全覆盖组织各隐患点开展1次疏散避险应急演练;及时将评估报告报送上级应急管理、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11附则

11.1名词解释

(1)地质灾害险情:已出现地质灾害临灾前兆,短期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体有关情况,包括对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地点、规模、影响范围、威胁人员和财产等情况的预估。

(2)地质灾害灾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情况,包括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受灾规模、引发因素、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有关影响等。

(3)重要地质灾害:指特别重大、重大地质灾害灾情或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以及需市地指应对的较大、一般地质灾害灾情或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4)“四重”网格员:指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工程师、区级技术管理员等四重地质灾害基层监测预警预报人员。

(5)预警行动:针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采取相应防御措施的行动。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1.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区应急局编制并负责解释。

11.3预案颁布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重庆市渝北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渝北减委〔2020〕4号)同时废止。

11.4附件

(1)渝北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组织结构图

(2)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流程图

(3)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分级表

(4)地质灾害临灾预警分级表

(5)地质灾害雨情分级响应表

(6)地质灾害险情分级响应表

(7)地质灾害灾情分级响应表

(8)渝北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部分成员单位通讯录

(9)相关镇街通讯录

(10)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通讯录(略)

(11)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专家通讯录(略)


附件1    渝北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组织结构图

附件2渝北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流程图


附件3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分级表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风险描述

对应地质灾害预警等级

Ⅰ级

气象因素致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很高

地质灾害Ⅰ级预警(红色)

Ⅱ级

气象因素致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较高

地质灾害Ⅱ级预警(橙色)

Ⅲ级

气象因素致地质灾害发生风险高

地质灾害Ⅲ级预警(黄色)

Ⅳ级

气象因素致地质灾害发生有一定风险

地质灾害Ⅳ级预警(蓝色)

附件4

地质灾害临灾预警分级表

预警分级

风险描述

风险等级

红色

预警

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形进入加速阶段,各种短期临滑前兆特征显著,在数小时内或数天内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和塌岸的概率很大。

极高

橙色

预警

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形进入加速阶段中后期,有一定的宏观前兆特征,在几天内或数周内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和塌岸的概率大。

黄色

预警

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形进入加速阶段初期,有明显的变形特征,在数月内或一年内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和塌岸的概率较大。

中等

蓝色

预警

地质灾害隐患点进入匀速变形阶段,有变形迹象,一年内发生崩塌、滑坡和塌岸的可能性不大。

附件5         地质灾害雨情分级响应表

响应级别

四级响应

响应条件

区气象局发布暴雨灾害Ⅳ级预警或暴雨黄色预警,经指挥部研判可能出现一般地质灾害;或者区规划自然资源和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橙色气象风险预警涉及的镇街数量在3个以上不满5个;或者出现一次降雨过程导致全区转移总人数在100人以上不满300人。

启动程序

区地指办主任(应急管理方面)组织区应急管理、气象、规划自然资源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区地指主要成员单位及有关镇街会商研判,经其批准,视情启动雨情四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内容

区地指

1.区地指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应急管理方面)组织开展视频调度,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2.加强对高风险区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属地政府和有关责任人落实防灾责任。3.向有关镇街发出工作提示。4.每日收集汇总全区地质灾害应对情况后及时上报。

区气象局

严密监测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会同区气象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开展会商研判,实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划定风险区域,提出转移意见;督促有关镇街组织“四重”网格员开展巡查排查工作,抽查在岗在位情况;督促专业监测单位及时关注监测平台监测数据变化,加强巡查,提前预警预报;安排驻守地质工程师开展技术指导。

区应急局

加强抢险救援队伍、装备、物资准备;通知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危化、工贸等企业做好防范应对工作;视情派出工作人员赴重点镇街开展督导。

区水利局

及时发布山洪预警和安全提示信息;通知预警区内山区在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督促其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巡查;做好山洪、泥石流灾害协同应急抢险准备。

区住房城乡建委

通知预警区内山区在建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督促其加强对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巡查。

区文化旅游委

配合旅游景区主管部门通知受地质灾害影响的景区管理单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督促其加强对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巡查。

区交通运输委

通知交通运营部门做好对公路、航道和港口、城市轨道交通等控制区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巡查;组织抢险队伍做好险情处置准备工作。

区教委

通知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学校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停止预警区内学校山区研学、实践等户外活动;督促其加强对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巡查。

区民政局

通知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养老服务机构、福利机构等做好防范应对工作,督促其加强对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巡查。

其他部门、有关单位

加强对预警信息的关注,根据职能职责做好地质灾害巡查排查、抢险救援准备等工作。

属地镇街

属地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开展会商研判,通知受地质灾害影响的村(社区)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做好预警区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三个紧急撤离”等防范应对工作;做好抢险救援准备;向区地指报告雨情应急响应情况。

地质灾害雨情分级响应表

响应级别

三级响应

响应条件

区气象局发布暴雨灾害Ⅲ级预警或暴雨橙色预警,经指挥部研判可能出现较大地质灾害;或者区规划自然资源和气象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橙色气象风险预警涉及镇街数量在5个以上或地质灾害红色气象风险预警涉及镇街数量在1个以上不满3个;或者出现一次降雨过程导致全区转移总人数在300人以上不满500人。

启动程序

区地指副指挥长(应急管理方面)组织市应急管理、气象、规划自然资源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区地指主要成员单位及有关镇街会商研判,经其批准,启动雨情三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内容

区地指

1.区地指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应急管理方面)调度地质灾害高风险镇街,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2.视情组织应急管理、规划自然资源等重点行业主管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区级工作组,赴重点镇街督导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区气象局

严密监测天气变化情况,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加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发布;指导预警区内不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以及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临坡、临崖、临水、临沟等区域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避险转移工作;视情派出专家组进驻重点镇街指导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区应急局

指导预警区内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存在较大地质灾害风险的野外作业有关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避险转移工作;视情派出工作组赴重点镇街开展督导工作。

区水利局

指导预警区内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存在较大地质灾害风险的水利等工程建设单位暂停建设作业,并做好野外作业有关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避险转移工作;指导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威胁人员的避险转移工作。

区住房城乡建委

指导预警区内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存在较大地质灾害风险的在建工程建设单位暂停建设作业,做好野外作业有关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避险转移工作。

区文化旅游委

统筹协调旅游景区主管部门督促关闭预警区内地质灾害隐患涉及的旅游景区;视情暂停预警区内山区户外文旅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普通涉山涉水类景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排查巡查工作。

区交通运输委

指导客运企业做好山区公路安全运营工作,必要时在预警区内采取停运等临时性措施。

区教委

指导预警区内受地质灾害隐患影响的学校视情停课停学。

区民政局

指导预警区内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养老服务机构、福利机构等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视情开展人员避险转移工作。

其他部门、有关单位

加强对预警信息的关注,指导预警区内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存在较大地质灾害风险的野外作业有关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避险转移工作。

属地镇街

主要领导加密会商研判;派出包片干部进驻村(社区)指导地质灾害应对工作;派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和地防员加密巡查防控;视情启动熔断机制,采取交通管制、关闭景区等临时性措施;视情前置救援力量和物资,做好抢险救援准备;根据指导实施人员避险转移。

地质灾害雨情分级响应表

响应级别

二级响应

响应条件

区气象局发布发布暴雨灾害Ⅱ级预警或暴雨红色预警,经指挥部研判可能出现重大地质灾害;或者区规划自然资源和气象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红色风险预警涉及镇街数量在3个以上不满10个,或者出现一次降雨过程导致全区转移总人数在500人以上不满1000人。

启动程序

区地指副指挥长(应急管理方面)组织区应急管理、气象、规划自然资源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区地指主要成员单位及有关镇街会商研判,经区地指指挥长同意,启动雨情二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内容

区地指

1.区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或区地指指挥长调度灾害高风险镇街,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2.组织应急管理、规划自然资源等重点行业主管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区级工作组,赴重点镇街督导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3.调派区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提前在重点镇街驻防,强化抢险救援准备。4.配合市级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

区气象局

严密监测天气变化情况,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指导预警区内不稳定和基本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以及临坡、临崖、临水、临沟等区域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避险转移工作;督促专业监测单位加密监测。配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派驻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

区应急局

督促指导相关行业部门停止预警区内野外作业,及时对有关工作人员开展避险转移工作;视情调派专业救援力量前置高风险镇街驻防。配合市应急局派驻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

区水利局

暂停预警区内所有水利工程建设作业,指导做好野外作业有关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避险转移工作。

区住房城乡建委

暂停预警区内所有在建工程建设作业,指导做好野外作业有关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避险转移工作。

区文化旅游委

统筹协调旅游景区主管部门督促关闭预警区内所有旅游景区;暂停预警区内山区户外文旅活动。

区交通运输委

合理安排山区交通运力保障,停运预警区内危险山区客运线路;对国省县道重点路段实施巡查封控。

区教委

指导预警区内受地质灾害隐患影响的学校停课停学。

区民政局

指导预警区内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养老服务机构、福利机构等开展人员避险转移工作。

其他部门、有关单位

加强对预警信息的关注,指导做好预警区内主管的所有野外作业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避险转移工作。

属地镇街

主要领导加强会商研判,强化预警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巡查排查、监测预警、转移避险等防范应对工作,调集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提前驻防,做好抢险救援准备,根据指导实施人员避险转移。

地质灾害雨情分级响应表

响应级别

一级响应

响应条件

区规划自然资源和气象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红色气象风险预警涉及的镇街数量在10个以上,或者出现一次降雨过程导致全区转移总人数在1000人以上。

启动程序

区地指指挥长组织区应急管理、气象、规划自然资源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区地指主要成员单位及有关镇街会商研判,经区应急总指挥长同意,启动雨情一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内容

区地指

1.服务保障区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或区地指指挥长调度灾害高风险镇街,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必要时,提请区委主要领导部署防范应对工作。2.组织由区领导带队,应急管理、规划自然资源等重点行业主管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区级工作组,赴重点镇街督导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3.视情调派区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提前驻防重点镇街,强化抢险救援准备。4.收集汇总应对情况及时上报。

区地指有关成员单位和属地政府

在雨情二级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要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加密会商研判,指导山区人员提前做好避险转移工作,及时启动熔断机制,对重点部位进行管控封闭。

附件6地质灾害险情分级响应表

响应级别

四级响应

响应条件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30人以上不满50人,或者潜在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不满1000万元。

启动程序

区地指办主任(规划自然资源方面)组织区规划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区地指主要成员单位及有关镇街会商研判,经其批准,启动险情(单点)四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内容

区地指

1.区地指指挥长或副指挥长(规划自然资源方面)调度事发地镇街,了解险情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及受威胁对象,部署应急处置工作。2.必要时,组织规划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地质灾害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人员和专家成立专项指导组,赴灾害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3.收集汇总险情处置情况后及时上报。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视情派出工作组、专业技术力量、专家赴事发地镇街指导做好灾害应急调查与风险监测、划定受威胁区范围、提出应急处置建议措施等技术支撑工作。

区应急局

视情派出工作组赴事发地镇街指导险情处置、受威胁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并根据镇街需要调集应急救援力量、物资等。

其他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灾害情况指导事发地镇街做好有关领域地质灾害险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属地镇街

落实险情应对主体责任,及时上报险情信息,视情成立险情应对镇街现场指挥部,统一组织做好危险区管控、受威胁群众转移安置、险情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工作。

地质灾害险情分级响应表

响应级别

三级响应

响应条件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人以上不满100人,或者潜在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不满5000万元。

启动程序

区地指副指挥长(规划自然资源方面)组织区规划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区地指主要成员单位及有关镇街会商研判,经其批准,启动险情(单点)三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内容

区地指

1.区地指指挥长或副指挥长(规划自然资源方面)调度事发地镇街,了解险情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及受威胁对象情况,部署应急处置工作。2.区地指有关副指挥长或区地指办有关主任带领区级专项指导组赴现场,指导事发地镇街开展抢险救援工作。3.收集汇总险情处置情况后及时上报。4.配合市地指派驻工作组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派出工作组、专业技术力量、专家赴镇街做好指导灾害应急调查与风险监测、划定受威胁区范围、提出应急处置建议措施等技术支撑工作。按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派驻工作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区应急局

派出工作组赴事发地镇街做好险情处置、受威胁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并根据需要调集应急救援力量、物资等。按市应急局派驻工作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其他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职能职责指导事发地镇街做好有关领域地质灾害险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属地镇街

落实险情应对主体责任,及时上报险情信息,配合区地指成立险情应对现场指挥部,统一组织做好危险区管控、受威胁群众转移安置、险情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工作。

地质灾害险情分级响应表

响应级别

二级响应

响应条件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不满500人,或者潜在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不满1亿元。

启动程序

区地指副指挥长(规划自然资源方面)组织区规划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区地指主要成员单位及有关镇街会商研判,经区地指指挥长同意,启动险情(单点)二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内容

区地指

1.区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或区地指指挥长(规划自然资源方面)调度事发地镇街,了解险情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及受威胁对象情况,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赴一线督导。2.区地指有关副指挥长带领区级专项指导组赴现场,指导事发地镇街开展抢险救援工作。3.收集汇总险情处置情况后及时上报。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派出处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专业技术力量、专家赴事发地镇街开展灾害应急调查与风险监测、划定受威胁区范围、提出应急处置建议措施等技术支撑工作。配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派驻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

区应急局

派出由处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赴事发地镇街开展险情处置、受威胁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组织应急救援力量、物资靠前驻防,做好抢险救援准备。配合市应急局派驻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

其他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职能职责做好有关领域地质灾害险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属地镇街

落实险情应对主体责任,及时上报险情信息,配合市、区地指成立险情应对现场指挥部,统一组织做好危险区管控、受威胁群众转移安置、险情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工作。

地质灾害险情分级响应表

响应级别

一级响应

响应条件

受灾害威胁需避险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或者潜在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

启动程序

区地指指挥长(规划自然资源方面)组织区规划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市地指主要成员单位及有关镇街会商研判,经区应急总指挥长同意,启动险情(单点)一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内容

区地指

1.服务保障区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或区地指指挥长调度事发地镇街,了解险情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及受威胁对象,部署应急处置工作。2.成立险情处置应对现场指挥部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待市级现场指挥部成立后移交指挥权。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牵头开展险情处置应对工作,调集专业技术力量、专家做好灾害应急调查与风险监测、划定危险区范围、制定排危除险技术方案等工作。必要时上报市级协调国家级技术专家支持。

区应急局

根据灾害情况调集应急救援力量、物资,视情前置队伍做好抢险救援准备工作。

其他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职能职责和现场指挥部要求,做好有关领域地质灾害险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属地镇街

保障现场指挥部运行,按照现场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做好险情排危除险、受威胁群众转移安置等应急处置工作。





附件7地质灾害灾情分级响应表

响应级别

四级响应

响应条件

因灾死亡(含失联)人数在1人以上不满3人,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

启动程序

区地指办主任(应急管理方面)组织区应急管理、规划自然资源、气象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区地指主要成员单位及受灾镇街会商研判,经其批准,启动灾情(单点)四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内容

区地指

1.区地指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应急管理方面)调度事发地镇街,了解灾情处置应对情况,部署应急处置工作。2.必要时,组织区应急管理、规划自然资源、地质灾害、消防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辖区驻守地质单位等有关单位人员和专家成立专项指导组,赴灾害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3.发生跨镇街的小型地质灾害时,由区地指指定1个镇街负责牵头处置,其他镇街配合。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派出工作组、专业技术力量、专家赴事发地镇街做好指导灾害应急调查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工作。

区应急局

派出工作组、专家赴事发地镇街指导镇街现场指挥部运转、抢险方案制定与实施等工作。

其他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职能职责指导事发地镇街做好有关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和保障等工作;根据需要调集救援力量支援事发地镇街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属地镇街

落实灾情应对主体责任,成立镇街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排危除险等抢险救援工作。

地质灾害灾情分级响应表

响应级别

三级响应

响应条件

因灾死亡(含失联)人数在3人以上不满10人,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不满1000万元。

启动程序

区地指副指挥长(应急管理方面)组织区应急管理、规划自然资源、气象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区地指主要成员单位及受灾镇街会商研判,经其批准,启动灾情(单点)三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内容

区地指

1.区地指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带领区级专项指导组赴现场,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工作。2.组织区应急管理、规划自然资源、地质灾害、消防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驻守地质单位等有关单位人员和专家,赴灾害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3.根据需要,报请市地指调集市级、周边区县应急救援力量、专家、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支援抢险救援工作。4.发生跨区县的中型地质灾害时,区地指报请市地指视情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

区应急局

派出工作组、专家赴事发地,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抢险方案制定与实施等工作,根据需要调集救援力量、物资支援事发地镇街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视情组织开展调查评估工作。按市应急局派驻工作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派出工作组、专业技术力量、专家赴事发地镇街开展灾害应急调查和风险监测等工作。按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派驻工作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其他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职能职责做好事发地镇街有关领域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抢险和保障等工作;根据需要调集救援力量支援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属地镇街

做好地质灾害先期处置工作,待区级现场指挥部成立后移交指挥权,在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排危除险等抢险救援工作。

地质灾害灾情分级响应表

响应级别

二级响应

响应条件

因灾死亡(含失联)人数在10人以上不满30人,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不满5000万元。

启动程序

区地指副指挥长(应急管理方面)组织市应急管理、气象、规划自然资源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市地指主要成员单位及受灾镇街紧急会商,经区地指指挥长(应急管理方面)同意,启动灾情(单点)二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内容

区地指

1.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管理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报告灾情和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按照上级领导指示批示要求,统一部署开展应对处置工作。必要时,请求市级解决需要紧急支援的事项。2.配合市地指成立灾害抢险救援现场指挥部及其工作组,按指挥部要求组织开展现场抢险救援行动。

区应急局

在市级现场指挥部统一部署下,负责现场和后方指挥部的运行保障工作;负责灾情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工作;组织、协调抢险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开展灾后调查评估工作。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在市级现场指挥部统一部署下,负责组织安排应急调查队伍加强对灾害现场的应急调查分析、动态监测预警及周边隐患排查,研判灾害灾情及发展趋势,划定危险区范围;指导做好群众安全避险转移场所的选择安排工作;指导开展排危除险及应急治理等工作。

其他部门、有关单位

按照市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承担有关工作。

属地镇街

做好地质灾害先期处置工作,在市级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地质灾害灾情分级响应表

响应级别

一级响应

响应条件

因灾死亡(含失联)人数在30人以上,或者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

启动程序

区地指指挥长(应急管理方面)组织市应急管理、气象、规划自然资源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市地指主要成员单位及受灾镇街紧急会商,经区应急总指挥长同意,启动灾情(单点)一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内容

区地指

1.做好地质灾害先期处置工作,待市级现场指挥部成立后移交指挥权,在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抢险救援工作。2.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按市应急总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协调要求开展地质灾害抢险救援工作。

区应急局

按市政府现场指挥部统一部署,开展现场和后方指挥部的运行保障,负责灾情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工作;组织、协调抢险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抢险救援。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按市政府现场指挥部统一部署,开展现场应急调查、动态监测预警及周边隐患排查,研判灾害灾情及发展趋势,划定危险区范围;指导做好群众安全避险转移场所的选择安排工作;指导开展排危除险及应急治理等工作。

其他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职能职责和现场指挥部要求,做好有关领域地质灾害险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属地镇街

做好地质灾害先期处置工作,在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附件8

渝北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

部分成员单位通讯录

成员单位

值班电话

区地指办值班室

67804066

区应急局

67804066,67137371(传真)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67821929,67821380,67805532(传真)

区委宣传部

67800680,67821149(传真)

区发展改革委

67821069,67816478(传真)

区教委

67821867,67821867(传真)

区气象局

67168091,67168090(传真)

区经济信息委

67811991,67821049(传真)

区民政局

86015078,86015056(传真)

区财政局

67137660,67137660(传真)

区公安分局

67821616,86006117(传真)

区消防救援局

67189791,67189899(传真)

区生态环境局

86006699

区住房城乡建委

67190595,67191773(传真)

区城管局

67180002(传真)

区交通运输委

86017006,86007209(传真)

区水利局

86006166,86006196(传真)

区农业农村委

86016006,86006063(传真)

区商务委

67822006,67821051(传真)

区文化旅游委

86017006,86007209(传真)

区卫生健康委

67810878,67821062(传真)

区人武部

89231700,89231755(传真)

附件9

相关镇街通讯录

镇街名称

值班电话

石船镇

67251096  67250368(传真)

洛碛镇

67381653  67388108(传真)

龙兴镇

67341069  67342905(传真)

大湾镇

67213243  67213895(传真)

古路镇

67166361  67169119(传真)

统景镇

67281149  67280385(传真)

大盛镇

67283312  67259377(传真)

木耳镇

67488012  67488838(传真)

兴隆镇

67171096  67171860(传真)

茨竹镇

67211046  67210483(传真)

玉峰山镇

67163129  67168338(传真)

龙溪街道

67071916  67071022(传真)

龙山街道

67913451  67669077(传真)

龙塔街道

86812400  86812438(传真)

双凤桥街道

67838752  67838970(传真)

两路街道

86095100  86095133(传真)

双龙湖街道

67056544  67811911(传真)

仙桃街道

67589600  67589600(传真)

回兴街道

67451207  67452502(传真)

宝圣湖街道

60350600  60350616(传真)

王家街道

67179799  67179781(传真)

悦来街道

67481299,67481630(传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