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574372Q/2021-00044
- [ 发文字号 ]
- 渝北汛办〔2020〕18号
-
- [ 主题分类 ]
- 应急管理
- [ 体裁分类 ]
- 预测预警;防灾减灾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应急局
-
- [ 生成日期 ]
- 2021-02-23
- [ 发布日期 ]
- 2021-02-23
重庆市渝北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统筹做好安全度汛和抗御伏旱工作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防指各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当前,正处于“七下八上”的防汛抗旱关键期。据气象部门预测,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全区仍可能出现暴雨天气过程,近期晴热高温天气还将持续,9月初进入较强的华西秋雨时段,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统筹做好安全度汛和抗御伏旱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压实责任
各镇街、区政府有关部门,各单位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严格落实行政首长双值班制度及“四级分片包干”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防汛抗旱责任,预防洪旱交替、旱涝急转等复杂局面;要未雨绸缪,提前防范、周密部署,有效应对,克服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和厌战情绪,继续保持半夜惊醒、如履薄冰的紧张状态,全力以赴,最大程度减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二、加快水毁修复,确保安全度汛
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好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水毁修复进度,建立水毁修复台账,列出任务清单,对较大和较重要的水毁修复项目,要分门别类,按轻重缓急,组织地方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多渠道筹措资金,务必按时限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修复任务;对一般和较小的水毁修复项目要以乡镇为单位,广泛动员基层力量,把责任落实到底,结合冬春兴修水利,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抓紧实施。要重点紧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易涝区、江河两岸防洪不达标区域、病险堤库等重点区域,危旧房屋、工棚、旅游景区、学校、养老院等重点部位的水毁修复和隐患治理,逐级细化责任,不等不靠,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三、提前谋划,及早做好抗御伏旱准备
各镇街、区政府有关部门,各单位要密切关注雨水情趋势变化,提前做好抗御伏旱准备工作。要抓紧抗旱设施建设,干旱缺水区域要因地制宜加快修建各种蓄水、引水、提水、雨水集蓄工程及再生水利用、人工增雨设施,特别要做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机井、小水窖、小塘坝、小泵站等小微型抗旱设施建设。要优化方案预案,全面掌握工程蓄水现状和用水需求,认真做好供水形势分析预测,进一步修订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和供水方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再生态”的总体原则,适时调整实施供水计划。要合理调配水资源,督促指导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抓住降雨过程,在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前提下,合理有效利用洪水资源,采取拦、引、提、调等方式引水入库、入塘、入堰、入渠,做到能蓄则蓄、应蓄尽蓄,夯实抗旱水源基础。要做好送水准备,对高温伏旱期间可能出现供水危机区域,要严格水源统一管理,做好优化调度,细化节约用水措施,尽可能延长现有水源供水时间,同时做好应急调水、提水和送水各项准备,确保群众生活用水需要。
四、严格值班值守,全力组织好抢险救灾
各镇街、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收集掌握降雨、江河来水、蓄水、墒情、作物受旱和人畜饮水等汛旱情信息,并按相关制度要求报送灾情信息。要及时补充抢险救灾物资装备,对现有物资再清理、清点、翻晒、保养。区级、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消防救援队伍等要24小时备战备勤,加强队伍训练及抢险救灾演练,确保遇暴雨、洪涝、干旱等紧急情况拉得出、打得赢。要提前预置布防队伍,对临灾区域群众果断转移避险,做好现场管控,防止人员回流发生次生灾害。对高山易旱区、煤矿采空区、水利工程匮乏区、喀斯特地貌区等区域已经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的,及时做好应急找水、抽水、调水、送水工作。
五、强化部门协同,形成防汛抗旱工作合力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区应急管理、气象、水文、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会商研判,做好雨水情监测和洪旱趋势分析,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工程运行监管,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实施水量调度。应急管理部门要统筹救援力量,备足备全救灾物资,组织好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路段的实时监控,及时疏导交通,必要时段采取限行、禁行等交通管制措施。农业部门要科学组织农田生产管理,及时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文化和旅游部门要指导景区排查安全隐患,遇有大风、短历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及时关闭游览路线,安全转移、妥善安置滞留游客。其他相关部门要全力配合,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撑,形成决战决胜高温汛期的工作合力。
重庆市渝北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20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