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784XN/2024-00285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卫健函〔2024〕71号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卫生健康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4-05-17
- [ 发布日期 ]
- 2024-05-29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第十六届政协三次会议第327号提案的复函
谭林委员:
根据您提出的《关于强化我区社区养老医养结合的建议》(第327号),我委领导非常重视,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认真办理,分管领导召集相关科室进行了专题研究,结合我委职能职责,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系统谋划,整合资源。一是系统谋划,着力夯实医养结合发展基础。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与卫生健康、养老事业一体部署、齐头推进。出台了《渝北区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20余个,配套用地保障、税费减免等“保障措施九条”“养老扶持八条”,全区医养结合机构7家、医养结合床位1465张。二是整合资源,着力健全医养结合服务网络。按照《重庆市渝北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渝北府办发〔2020〕11号)文件精神,要求以一街(镇)一中心,一社区(村)一站(点)全覆盖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区民政局在全区建成了22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15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01个互助养老点、35个慢性病康养理疗站。采用“中心带站”的运营模式,引入专业的养老企业运营养老服务设施,全区61家养老机构(含区级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敬老院12个、社会办养老机构、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就近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建立健康指导、急救急诊、预约就诊、定期巡诊等合作机制,签约覆盖率100%。将所有签约机构纳入医养结合联盟成员单位和“互联网+医疗”网络体系,形成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格局。全区各医疗机构畅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100%,设置康复、护理床位110张,3家医疗机构通过设置养老床位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4家养老机构通过内设护理院、医务室等方式,提供基本医疗、养老服务。仙桃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建设,木耳镇金岗村互助养老点与卫生室毗邻建设,大湾镇敬老院增设医务室,实现“楼上养老、楼下看病”。依托219个“1+1+1+X”家医团队,累计为39.57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为2511名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累计投入1731万元,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率达70%。8家医疗机构设置家庭病床,21家基层医疗机构均能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巡诊服务。打造老年人心理关爱点2个、慢性病康养理疗站35个、家庭养老床位200张、配备健康服务车36台、转诊快车175台。三是用心宣传,着力增强医养结合发展动能。扎实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开设“夕阳红健康大讲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增至30.42%。开展“长寿之星排行榜、敬老模范单位、银龄健康之家”等系列评选,深度融合医养结合元素和理念,老年人满意率达98%以上。全区各养老中心、各站点为辖区的老年人开展休闲娱乐、老年课堂、康复理疗等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各站点每年两次以上联系辖区的医院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活动,邀请医生到站点进行坐诊,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采用上门探访、电话关爱等方式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动态,关爱老年人零距离。
(二)明确标准,规范培训。建立医养结合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政策支持等重大问题。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国卫办老龄发〔2019〕24号)文件精神,细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置标准,对辖区医养结合机构设置要求、机构科室设置、人员配置、设施设备配置、药品配备要求、服务人员资质要求、环境要求等进行明确,强化综合监管,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及“回头看”,跟踪督促整改,无医疗质量安全和涉老等重大负面事件发生。印发了《渝北区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服务对象和目标任务,基层医疗机构每年对辖区65岁及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2次医养结合服务,并为65岁以上失能老人提供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支持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平等对待。组织参加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11人次,举办各类培训48期,医养结合专业人员增至317人。设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5个,联合广安等地开展专项培训、技能大赛1万人次。推动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9家学校开设健康养老服务等相关专业,6人获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三)数据赋能,提升质效。区卫生健康委聚焦重点人群,精准目标定位,对有健康需求的老年人、慢病患者、独居老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十个一”服务,即交一个医生朋友、建立一份健康档案、签署一份协议、提供一个服务包、发放一张联系卡、发送一条短信(微信)或拨打一个电话、提供一次健康体检、提供一次健康指导、搭建一个健康咨询平台、开通一条家医专线的“十个一”服务模式,逐步提升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将悦来老年康养中心打造为全市一流的,以医疗为保障、养老为主体、护理为支撑的“医养护”一体化康养中心,做好“智慧养老、人文养老、健康养老”三篇文章,入选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获2020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十佳智慧健康产品”。创新“医+养+科技”三位一体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开发智慧养老APP,一键呼叫、快速应答,为高龄、失智、失能老人提供定制式健康养老服务,把服务触角延伸至老人家中,获评“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基地(养老)”。深化“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养老”建设,搭建全区智慧养老云平台,绘制“养老关爱地图”,建成远程会诊、影像等6大区域医疗中心,增设网络问诊、AI辅助诊疗等功能。增配智能床枕、定位报警卡等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血压、脉搏等生理指标,高效预警处置跌倒、坠床等意外情况。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关注社区居家养老开展情况,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化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积极弘扬尊老敬老美德,共同营造良好的敬老爱老服务氛围。
一是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扎实开展家医签约,推动家庭医生进网格。通过双向融合,将家庭医生团队融入相应的村(社区)网格,同时每个社区网格员作为健康指导员,融入相应的家庭医生团队中,实现双向融合。通过分类管理,建立以老年人、儿童、残疾人、重精等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及居民健康需求的“健康台账”,按需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包。通过拓展服务,定人、定时、定点、定标准的开展“家医巡诊”“家医赶场”“健康直播”三类服务,切实提升老年人家医签约服务质量。
二是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服务。把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工作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认真贯彻落实,融入到整体工作中统筹安排,抓好每个环节,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各镇街、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失能老人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同时持续落实好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相关要求,持续优化老年人就医环境和就医流程,营造老年友善社会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厚爱。
联系人:李棹圻,联系电话:15803677177。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