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管理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63155XK/2023-00003 
    • [ 发文字号 ]
    • 渝北无废组〔2022〕1号 
    • [ 主题分类 ]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 体裁分类 ]
    • 公告公示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生态环境局 
    • [ 生成日期 ]
    • 2022-12-30 
    • [ 发布日期 ]
    • 2023-01-04 

重庆市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渝北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渝北无废组〔2022〕1号

重庆市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渝北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国有平台公司: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要求,经区“无废城市”领导小组同意,现将《渝北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重庆市渝北区生态环境局代章)

2022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渝北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

实施方案


重庆市渝北区生态环境局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办发〔2018〕128号),选取深圳、重庆市(中心城区)等11个城市和雄安新区等5个特殊地区开展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总结出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模式。2021年11月,印发实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要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1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2022年4月,重庆市(中心城区)等100余个城市被正式纳入“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名单。2022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会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22〕52号),提出要深化重庆市中心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果,分期分批启动重庆市其余区县(自治县)、万盛经开区和四川省成都市等15个市“无废城市”建设。

渝北区地处重庆市中心城区北大门,长江、嘉陵江两江环绕,铜锣山、明月山、中梁山三山列屏,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阵地,两江新区开发的主战场,国家首批临空经济示范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和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枢纽节点。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谱写渝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渝北区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促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为渝北区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途径,为长江经济带“无废城市”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乃至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渝北经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

一、指导思想 - 1 -

二、基本原则 - 1 -

三、建设范围及时限 - 3 -

第二章 城乡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概况 - 4 -

一、渝北区城市发展基本情况 - 4 -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4 -

(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 5 -

(三)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 6 -

(四)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 7 -

二、渝北区固体废物管理与利用处置现状 - 8 -

(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 8 -

(二)城市生活领域固体废物 - 9 -

(三)建筑垃圾 - 12 -

(四)农业固体废物 - 13 -

(五)危险废物 - 14 -

三、“无废城市”试点完成情况 - 16 -

(一)总体完成情况 - 16 -

(二)试点工作成效 - 17 -

四、存在问题与挑战 - 19 -

第三章 建设指标与目标 - 23 -

一、建设目标 - 23 -

二、具体指标 - 24 -

第四章 建设任务 - 28 -

一、健全环境共建共保机制 - 28 -

二、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 29 -

三、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 33 -

四、促进生活源固废资源化 - 34 -

五、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 36 -

六、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 - 39 -

七、强化危险废物监督管理 - 40 -

八、构建全民共建共享体系 - 44 -

第五章 保障措施 - 47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47 -

二、抓好工作落实 - 47 -

三、落实资金保障 - 47 -

四、加强宣传推广 - 48 -

附件 - 49 -

附件1渝北区固体废物产生清单 - 49 -

附件2 渝北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部门责任清单 - 58 -

附件3 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清单 - 65 -

附件4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清单 - 81 -

第一章  总  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锚定渝北“四个大区”和标杆城区目标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紧密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农业废弃物、危险废物等为重点,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之地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系统谋划。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部署下系统谋划“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推进固体废物管理“双核”联动联建和“双圈”互动,促进成渝地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针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期间发现的产业发展能级不高、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不足、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不够高等问题以及“十四五”期间固体废物管理面临的新挑战,逐一靶向施策,实现重点问题突破,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有效化解环境风险。

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深化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长效机制。依托国家首批临空经济示范区优势,在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开展生产工艺装备绿色升级改造,提升工业清洁水平。建设危险废物云平台,推进危险废物数字监管能力提升。

坚持党政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厘清部门职责,发挥全社会各行业力量,构建党政主导推动、部门协同推进、企业自我约束、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监督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格局。推动全社会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循环、绿色、低碳理念,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建设范围及时限

建设范围:渝北区行政管辖区域(不包括两江新区代管的8个街道),即龙溪街道、龙山街道、龙塔街道、双凤桥街道、两路街道、王家街道、双龙湖街道、回兴街道、宝圣湖街道、悦来街道、仙桃街道11个街道,石船镇、洛碛镇、龙兴镇、大湾镇、古路镇、统景镇、大盛镇、木耳镇、兴隆镇、茨竹镇、玉峰山镇11个镇。

数据基准年:2020年。

建设实施期:2021年至2025年。

第二章 城乡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概况

一、渝北区城市发展基本情况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渝北区位于重庆中心城区北大门,长江、嘉陵江两江环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三山矗立,全区幅员面积1452平方公里,辖11个镇19个街道(含两江新区直管区8个街道),城市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公里,2020年渝北区常住人口为219.87万人,城镇化率达89.05%。渝北区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持续发挥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效应,全力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引领区、内陆开放先行区、城乡融合示范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发展动能加速集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总量连续十年位居重庆首位。2020年,渝北区生产总值2009.52亿元,年均增速达到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92690元,三产结构比为1.38:32.63:65.99,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十二五”时期末明显提升,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

根据中央、四川省、重庆市安排部署,规划渝北区与四川广安市毗邻区域共建川渝高竹新区,致力培育发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都市近郊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城、生态康养旅游带,形成“两区一城一带”功能布局。川渝高竹新区范围包括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大湾镇的部分行政区域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坛同镇的部分行政区域,总面积262平方公里,其中渝北区124平方公里、邻水县138平方公里。

(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渝北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先后获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命名。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2020年,渝北区全年未出现重污染天气,各项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除SO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5天,同比增加17天,优良率达91.5%,位列中心城区第二。水环境质量不断优化。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优良,次级河流水质断面达标率为100%,大中型湖库水质达标率100%,2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20年区域环境噪声网格达标率为100%。基本实现城区国有空地绿化全覆盖,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保持1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持续巩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三)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渝北区作为传统工业大区,“十三五”期间聚焦传统产业绿色转型,5家单位获得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称号。企业主体不断壮大,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87户,较2015年末净增加50户,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154.85亿元,同比增长14.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7%,高于全市5.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为13.84%,持续位居全市第一。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先后关停重庆川庆化工、西南合成制药一分厂、重庆江北化肥、重庆江合煤化等10家“两高”类企业。

产业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以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为统领,打造智能终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航空物流产业园、现代消费走廊、两江国际商务中心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3+4”市、区共建工业园区架构进一步完善,园区总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90%,实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产业结构稳固性显著增强,汽车、电子、装备三大产业产值比例由“十二五”末的6.5:2:1调整为5.5:6.9:1,三大产业由汽车一家独大,逐步发展成汽车、电子两大产业齐头并进。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产值136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6.2%,较“十二五”末提高23个百分点。

(四)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渝北区下辖涉农镇街11个,行政村共计180个,主要分布在辖区东、北区域,截至2020年末,乡村户籍人口约31.9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1.81%。202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8.90亿元,年均增加4.26%,处于中心城区第二位,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97亿元,乡村旅游收入达20.6亿元。

立足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渝北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高效推进农村“双十万工程”,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三环十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11.86万亩、“七化”示范基地7万亩;建成统大路、大白路、张白路、南北大道四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率先开展农产品绿色行动,引进柑橘、李、梨、灵芝、白芨等名优新品种260余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88个、市级名牌农产品50个,评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个。全区耕地保有量47.69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约56.93万亩,粮食总产量11.07万吨,位于中心城区第二位。蔬菜总产量约30.05万吨。

二、渝北区固体废物管理与利用处置现状

(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渝北区2020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5.33万吨,占重庆市产生总量(2272万吨)比例约为0.2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约为0.010吨/万元。渝北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汽车摩托车制造业、电子行业及装备制造业,种类主要包括废钢材、废金属渣及其他废物等。主要产生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渝北工厂、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模具事业部、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等企业,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100吨以上的单位有31家。

2020年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约3.29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0.03万吨),综合利用率约为61.52%。实现综合利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钢材、废金属渣、废旧包装材料等。另外,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生的污泥、玻渣、废成型网、边角料、报废料及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产生的边角料等暂未实现综合利用,进入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场。渝北区现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单位1家,即重庆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应急填埋Ⅱ类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能力10.95万吨/年(约300吨/日)。2020年,渝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2.07万吨(含处置往年量0.06万吨)。

(二)生活领域固体废物

1.生活垃圾

渝北区率先在全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坚持全域推动,城区9个街道、12个场镇驻地全域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全区295个公共机构、216所学校、441家医疗机构、206家规上工业企业、117家限上商贸企业、12家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已基本实现强制分类全覆盖,115个行政村建成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其余64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全覆盖”。

渝北区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总体按照“辖区收集-区级收运-市级处理”的模式进行,由各市政环卫所(城区)和涉农镇街(农村)进行前端分类收集,市环卫集团负责清转运,再由市统一调运至各个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区内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日益完备。城市建成区共设置分类收集转运站54个,分类收集点1001个,分类垃圾箱桶4万余个,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定时收集点655个。涉农镇街共有分类收集点1329个,投用分类设施设备2202个,共设置片区分拣基地4个,大件垃圾收集点28个、大件垃圾处理粉碎场3座,可回收物回收站100个、集中兑换点185个,厨余垃圾沤肥池330个,分类垃圾箱桶13.8万余个。截至2020年底,全区4607家餐馆参与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餐厨垃圾智慧收运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配备餐厨垃圾专用收运车辆38台、专业作业人员131名。

依托洛碛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区内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30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餐厨及果蔬2100吨/日、家庭厨余1000吨/日)垃圾应急填埋场1座(1600吨/日),配套建设大型垃圾二次转运站1座(转运能力4100吨/日),服务中心城区范围,受市城市管理部门统一调度。

2020年,全区城乡生活垃圾共清运58.30万吨,包括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54.46万吨,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量4.38万吨。其中8.52万吨厨余垃圾(餐厨垃圾5.63万吨、果蔬垃圾0.85万吨、家庭厨余垃圾2.05万吨)由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通过“厌氧消化、热电联产”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分类收运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余下49.77万吨其他垃圾送至北碚同兴生活垃圾焚烧厂和洛碛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

2.市政污泥

截至2020年底,渝北区内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4座,分别是城北污水处理厂、城南污水处理厂、肖家河污水处理厂和石坪污水处理厂(2020年未运行),2020年全区累计处理生活污水5403万立方米,城镇污水污泥产生量约4.5万吨,经“浓缩+机械脱水”处理后送往富皇水泥、园林科技院、冀东水泥、华新水泥、小南海水泥、博洲环境有限公司等单位生产建材或土地利用。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基本达到100%。

3.快递包装

渝北区大力推进“绿色快递邮政城市”试点工作,持续推进“9792”工程,鼓励引导快递行业绿色发展,截至2020年底,实现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装比例92%、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77%、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92%,新增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85个。

4.再生资源

经全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摸底排查,渝北区现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01家(含限上企业1家、限下企业100家)、个体589家,回收加工基地2个、分拣中心(含料场、打包站)69家、从业人员1601人。2020年渝北区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55820吨,主要再生资源种类为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纺织品、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分别为2000吨、900吨、800吨、52000吨、10吨、110吨。

(三)建筑垃圾

2020年,全区新建建筑面积为203万平方米,其中绿色建筑面积为198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为97.53%。“十三五”期间,渝北区工程渣土消纳能力不断提升,建成投用工程渣土消纳场4座,渣土消纳总能力为2862万立方米,分别是木耳石鞋弃土场,库容400万立方米;沙坪23、26社弃土场,库容262万立方米;江北机场D6地块土石方回填场,库容1200万立方米;前沿科技城片区土石方回填场,库容1000万立方米。2020年,全年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产生量约973万立方米,统一由重庆渣娃运输有限公司清运至上述正规渣土消纳场回填处理。截至2022年2月底,库容余量合计约1040万立方米,难以满足“十四五”时期渣土消纳需求。

目前,渝北区已建成投用建筑垃圾区级监管平台。在全区主要干道、重要节点、重点区域、城乡结合部及建筑渣土车辆许可的运输路线等区域安装27个道路卡口视频监控,初步实现已“入网”新型智能渣土运输车辆智能监管;在全区所有在建且具有1万m³渣土处置需求的工地,全部安装移动视频监控,实现监控全覆盖;对办理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运输)证的出入建筑工地的渣土车辆全部安装了GPS定位装置,并将相关数据信息与渝北区渣土渣车监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应用物联网、图像识别算法、人工智能(AI)技术,可对新型智能渣土运输车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实时预警、智能取证和预警快速处置。

(四)农业固体废物

农作物秸秆方面。渝北区农作物秸秆主要为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2020年,全区水稻、玉米播种面积分别为10.01万亩、8.18万亩,理论可收集量约77988吨,综合利用70502.6吨(肥料化利用52631.6吨、饲料化利用1622.9吨、能源化利用16232.6吨、原料化利用15.5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4%。

畜禽粪污方面。全面开展了区内畜禽污染源调查,有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2个,规模养殖场19个。在规模化养殖场大力推广粪污干湿分离、沼气利用、沼液(渣)还田(土)及生产有机肥料的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全区新建大型沼气池4个,其中天友两江牧场、阿兴记养兔场和石船隆生种猪场的沼气灌溉管网已经全部建成,2020年畜禽粪污产生量约261176.95吨(测算),其中229879.94吨实现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

依托区内5家农药经营主体建成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络,设立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83个,建成符合环保条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临时集中堆放/暂存场所1座,具备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资质企业有1个(处置规模3万吨/年)。2020年,全区农药包装废弃物产生量约13.5吨,共计回收60.7万个,回收量约11.5吨,无害化处置量约11.5吨(含往年库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5%。

渝北区已逐步建成“村、镇(街道)回收转运—区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的农膜回收体系,在玉峰山旱土村、兴隆永兴村、茨竹中兴村、大盛明月村等四个赶集场设立镇级废弃农膜回收站共23个,在大盛、茨竹等13个涉农镇(街)建成村级回收点175个,2020年,全区农膜使用量为80.765吨(其中:地膜48.9585吨,棚膜31.8065吨),废弃农膜回收量78.02吨,农膜回收率达95%。

(五)危险废物

2020年,全区共产生工业危险废物5263.74吨(不含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主要来自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医药化工等行业。产生量较大的危险废物类别主要有HW17(表面处理废物)、HW49(其他废物)、HW06(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占比分别为31.77%、21.63%和8.07%。渝北区工业危险废物主要交由长寿、江津、永川等地有资质单位利用处置,2020年利用处置量共5397.64吨,其中约有504.16吨的HW17表面处理废物和HW08含矿物油废物实现资源化利用,截至2020年年底贮存量为159.24吨(含交由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单位的量与企业贮存未处置量两部分)。

全年社会源危险废物产生量1760.23吨,主要来自汽车维修行业、实验室检验机构等,社会源危险废物类别主要有HW08(废矿物油和含矿物油废物)、HW49(其他废物)和HW06(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占社会源危险废物总量比例分别为55.76%、36.99%、2.23%。

全区共有医疗机构778家,基本均已纳入医疗废物收运处理体系,2020年共产生医疗废物564.61吨,全部交由重庆同兴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通过高温蒸汽灭菌的方式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医疗废物规范化转移处置率达100%。

截至2020年底,区内布局危险废物经营单位5家,分别是重庆炬缘环保有限公司(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贮存单位)、重庆午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单位)、重庆正鑫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单位)、重庆油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废矿物油收集单位)及重庆瑞涵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废矿物油收集单位),经营类别主要包括HW08废油、HW31废铅蓄电池、HW06有机溶剂废物、HW17表面处理废物、HW49其他废物等,累计收集、贮存能力57500吨/年,废包装桶处置能力15万只/年,有效解决了辖区及毗邻区县小微工业企业、汽修行业、检验机构等单位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难的问题。

三、“无废城市”试点完成情况

(一)总体完成情况

“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期间,渝北区高规格健全组织机构、高要求推动试点工作、高标准编制工作方案、高效率推进工作任务、高水平广泛营造氛围、高质量建设“无废细胞”,聚焦区域优势、创新打造重点亮点,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取得一定成效。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建设试点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领导小组,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全区2020年“十件大事”之一,印发实施《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多次举行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促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各项工作落实。截至2020年底,《试点方案》提出的40项指标均已达到预期目标;共设置任务63项,要求2020年完成的62项已全面完成,提前完成“配合市级部门推进夏家坝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改造”任务,目标、任务完成率均已达到100%。

(二)试点工作成效

工业领域。试点期间,渝北区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工厂2家,分别是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和重庆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一厂。扶持“基于云仿真的新能源汽车底盘隔振系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及产业化”“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真空泵研发及产业化”等6个汽车工业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与示范。区生态环境局、镇街及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等有关单位形成合力,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各镇街完成对245家涉危险废物单位拉网式排查;区生态环境局完成全区5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70家工业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产生企业的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100%合格;推进危险废物年产生量50吨以上的产废单位以及经营单位已落实“一物一码”精细化管理要求;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检查企业22家,重拳查处典型案例3件,实施行政处罚2件。

生活领域。全域全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将生活垃圾分类经费列入每年区财政预算,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累计投入经费9785万元。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各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日趋完善,自主开发生活垃圾分类智慧收运管理系统,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八进”宣传活动,引导居民从“嫌麻烦”“分不好”到“会分”“愿分”,全区垃圾分类投放知晓率达98%以上,参与率达90%以上,准确率达76%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2020年被列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名单。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开展夏家坝二次转运站改造及洛碛静脉产业园建设,全市生活垃圾清转运、处理处置能力实现显著提升。

农业领域。联合农膜、农药生产单位合理布局废弃农膜、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网点,统一回收物分类及价格补助标准,构建集销售、回收、利用、推广为一体的“村、镇(街道)回收转运—区级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的有偿回收体系,健全辖区农膜、农药等使用量及农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回收量统计渠道,并摸清底数、建立台账,2020年废弃农膜回收量78.02吨,完成目标任务66吨的118.21%,回收率达82%以上;肥料包装物回收量14.91吨,完成目标任务8吨的186.38%;农药包装废弃物共计回收60.7万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6%。

矿山修复领域。将铜锣山矿山生态修复与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有机结合,按照“山为筋骨、水为血脉,林田湖草为肌体”的布局思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通过“治山理水、保田护林、综治村貌”等措施,因地制宜实施环山公路沿线国土绿化、景观步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矿坑水体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等修护与保护措施,有效消除矿山安全隐患,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明显;充分利用矿山丰富多彩的景观资源,高起点编制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规划,发展生态旅游,为全区乃至全市生态修复工作、“两山”转化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宣传领域。区“无废办”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垃圾分类办、各镇街等单位制定了符合渝北实际的详细宣传方案,通过网络、纸媒体、社会宣传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宣传,多次受到人民日报、华龙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居民对“无废城市”建设参与度、知晓度、满意度显著提升。累计培育“无废景区”“无废医院”“无废机关”“无废学校”“无废商场”“无废饭店”“无废小区”“无废公园”等“细胞工程”52个,其中28个获得市级“无废城市细胞”命名,位居全市首位。

四、存在问题与挑战

工业领域。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作为渝北区支柱产业,但总体上产业发展能级不高,产业链延伸度和延伸能力不足,企业间、园区内工业固体废物未实现高效循环利用。工业垃圾、污泥等低值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较低。新《固废法》的实施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提出了更高管理要求,但现阶段区内部分企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意识缺乏,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生活领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的推广初见成效,但尚未形成规模发展,仍有部分小微企业、个体商家、电商及快递行业基层从业人员未执行快递绿色包装要求,过度包装的现象仍然存在,快递循环回收体系尚未健全,消费者对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使用率不高。塑料制品减量仍面临较大压力。城乡生活分类收集、转运设施设备布局待进一步完善升级。尽管已发布实施《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针对未履行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提出了处罚条款,但目前尚未形成强制性约束,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度和分类准确率有待提高,有害垃圾仍未得到有效回收,仍有少数餐饮企业未按要求对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当前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处理需求。

再生资源领域。再生资源网点分布不均,存在部分区域无人收而进入垃圾清运系统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涉及多头管理,部门间缺少联动,导致存在监管盲区,行业门槛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单靠行业自律难以改变回收网点“脏、乱、差”现象。

农业领域。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推广覆盖面较小。在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中,以村建立的农膜使用量台账误差大,未压实镇、村、组责任,形成合力;回收站点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低,导致收据、台账填写不规范,档案佐证资料不齐全。受非洲猪瘟、新冠疫情影响,畜禽交易量下降,养殖户养殖效益大幅降低,对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改造意愿不强。由于渝北区农业分布相对分散,在秸秆综合利用上缺乏规模效应,效率低下,由于核验面积难等,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机制难以落地,故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参与度不高。

建筑垃圾。“十三五”期间,我区绿色建筑实现了量的突破,但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较少,存在“重数量、轻品质”现象。由于缺乏上位法支撑,区级层面推进工程垃圾再生产品强制使用押金制度难度大,区内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比例不高,2020年全区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总替代率仅5.5%。装配式建筑应用推广尚未形成合力,由于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方式成本增加,建设单位落实装配式建筑的意愿不强。除工程渣土外,其余建筑垃圾(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等)产生量、利用处置量及去向底数不清。由于场地选址等原因,目前区内暂无规范的装修垃圾分选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建筑垃圾分选能力、资源化利用能力不足。

危险废物领域。工业危险废物风险防范压力持续增大。渝北区工业以汽车、电子、通用设备、运输设备以及电气设备制造业为主,涉及金属制品机械加工的较多,同时随着渝北制造业发展,以及国家和重庆市对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日趋严格,渝北区危险废物产生量在“十四五”期间预计会持续增长,但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危险废物监管力量薄弱,辖区企业众多,现有危险废物专职管理人员较少且工作任务繁重,难以对众多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实行精、准、细的全过程管理,危险废物信息化、数字化监管水平有待提升。企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危险废物台账记录、申报登记、信息公开等不够规范等问题。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未落实到位,部分民营医疗机构未按规定进行严格的医疗废物分类。部分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包装、储存不规范。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废物的应急处置方式和能力亟待提升。

第三章 建设指标与目标

一、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发挥渝北作为国家首批临空经济示范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阵地、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枢纽节点等重要区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深化渝北“无废城市”建设,巩固试点工作成效,强化成渝毗邻地区合作,健全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保障固体废物处置安全。到2025年,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协同高效的“无废城市”建设体制机制稳定运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生态共治机制基本建立,固体废物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突破新高度,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绿色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普遍推行,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和响应,“无废城市”建设公众参与率与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具体指标

根据《“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要求,结合渝北“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情况及区域特点,衔接上级及本级有关专项规划,制定渝北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与目标,如下表所示。指标体系共计44项指标,其中,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建设指标14个、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指标12个、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指标5个、保障能力建设指标10个、群众获得感建设指标3个。

渝北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归口部门

2020年现状

2025年目标

1.

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工业源头减量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

区生态环境局

0.010吨/万元

≤0.039吨/万元

2.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

区生态环境局

0.001吨/万元

≤0.006吨/万元

3.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业企业占比★

区生态环境局

100%

100%

4.

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的规模以上企业占比

区经济信息委

2.4%

5%

5.

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园区建设的工业园区数量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

0个

1个

6.

城市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降低幅度

区生态环境局

/

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目标

7.

农业源头减量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推广面积占比

区农业农村委

0.61%

1%

8.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占比

区农业农村委

5.26%

10%

9.

建筑业源头减量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区住房城乡建委

97.53%

100%

10.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区住房城乡建委

1.5%

50%

11.

生活领域源头减量

生活垃圾清运量★

区城市管理局

58.30万吨

102万吨

12.

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区城市管理局

100%

100%

13.

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区城市管理局

96.1%

100%

14.

快递包装源头减量/过程控制

市邮政管理局五分局

全区电子运单使用率99%,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77%,循环中转袋使用率92%,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数量85个。

全区电子运单使用率10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9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98%,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数量达800个。

15.

固体废物

资源化利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区生态环境局

61.52%

70%

16.

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

区生态环境局

9.58%

稳步提升

17.

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秸秆综合利用率★

区农业农村委

90%

≥90%

18.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区农业农村委

88%

≥90%

19.

农膜回收率★

区供销合作社

95%

≥95%

20.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

区农业农村委

85%

90%

21.

化学农药施用量下降幅度

区农业农村委

/

1%

22.

化学肥料施用量下降幅度

区农业农村委

/

1%

23.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

区城市管理局

近100%

70%

24.

生活领域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区城市管理局

37%

40%

25.

再生资源回收量增长率

区商务委

/

10%

26.

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

区卫生健康委

100%

100%

27.

固体废物最终处置

危险废物处置

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

区卫生健康委

100%

100%

28.

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

区生态环境局

100%

100%

2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量下降幅度★

区生态环境局

/

稳中有降

30.

生活领域固体废物处置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

区城市管理局

100%

100%

31.

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区住房城乡建委

基本达到100%

100%

32.

保障

能力

制度体系建设

“无废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政策性文件及有关规划制定★

区生态环境局

制定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和“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宣传方案

逐步完善

33.

“无废城市”建设协调机制★

区政府办

成立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逐步完善

34.

“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情况

区政府办

纳入考核

35.

开展“无废城市细胞”建设的单位数量(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社区、村镇)

区无废办

52个

1个“无废公园”、

1个“无废商圈”、

3个“无废社区”、

2个“无废学校”、

1个“无废饭店”、

1个“无废景区”、

1个“无废医院”、

1个“无废村庄”

36.

市场体系建设

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范围的固体废物相关企业数量占比

区生态环境局

35%

完成市级下达的

任务

37.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率

区生态环境局

40%

100%

38.

监管体系建设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

区生态环境局

100%

100%

39.

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立案率★

区公安分局

未发现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刑事案件

100%

40.

涉固体废物信访、投诉、举报案件办结率

区生态环境局

100%

100%

41.

固体废物环境污染案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覆盖率

区生态环境局

未发生固体废物环境污染事件

100%

42.

群众获得

群众获得感

“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培训普及率

区无废办

80%

90%

43.

政府、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环境织、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参与程度

区城市管理局

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90%

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0%以上

44.

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满意程度★

区无废办

90%

95%

注:★为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必选指标。

第四章 建设任务

一、健全环境共建共保机制

着力推动成渝“双圈”高竹新区生态环境共建共保。积极融入川渝高竹新区建设,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生态补偿、生态共建、联合执法等机制,落实一张负面清单,统一环境准入政策,落实统一固体废物管理与污染防治要求,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权责清单。深化重点污染源联合防治,推进高竹新区工业大气、污水处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土壤风险防控协同监管,建立污染预警及告知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运行体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高竹新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城镇污水污泥等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共建共享。建立跨区域协同应急处置危险废物机制,简化新区危险废物跨区域备案流程,提升统筹调度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深化与四川德阳、广安等地合作交流,推动两地企业建立产业专业化配套协作关系,支持以长安新能源汽车等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带动双城双圈区域、产业、企业间物料闭路循环,产学研协同创新、品牌共建共享和数据协同共享,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加速融合,提升区域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深化与毗邻区县生态环境保护协商共谋。加强与两江新区等比邻区县合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主动协同相邻区联防联控联治,在生活垃圾清运、环境风险源管控等方面实现常态化对接。及时完成两江新区新开发区块管理权限交接,确保监管不留空白。及时通报临近区域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协同完成应急处置。依托洛碛静脉产业园建设,探索建立固体废物异地处理处置生态补偿机制。

健全固体废物污染部门联防联治机制。制定实施“无废城市”建设部门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提升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协同增效的固体废物联防联治体制机制。建立党委政府牵头制度、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点问题会商制度,实现生态环境、经信、城管、商务、住建、农业农村、卫健、交通等部门数据互通、信息共享。

二、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严格区域环境准入。充分发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在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布局中的作用,原则上禁止工业园区外新建工业项目,序推进空港新城、创新经济走廊等区域内高能耗、低效、负增长、不符合发展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开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情况跟踪评估,依法依规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调整。严格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从严审批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区域难以实现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项目,严把环境影响文件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内容审查关,尤其是固体废物分类管理、污染防治措施、利用处置方式及去向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清洁低碳改造,探索建立碳排放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复核与清洁生产审核联合实施机制。建立健全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统计方法。依法推进“双超双有高耗能”企业实施碳排放评价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组织区内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积极申报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开展行业生产工艺全过程诊断,梳理行业关键共性问题,制定实施具有行业特色的清洁生产方案,为全国汽车、电子等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提供“渝北智慧”。完善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激励机制,鼓励其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照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及国际国内先进做法,实施清洁低碳改造,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到2025年,全区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工业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通过率达到100%,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达到20家。

深入推进绿色工厂建设。会同行业龙头企业,探索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碳减排路径,鼓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全过程,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支持企业研发、推广应用环境友好、节能低碳的先进生产工艺设备,使用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和溶剂,推动危险废物减量化工艺改造。实施绿色工厂创建激励措施,重点引导汽车、电子及装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建设。对通过绿色认证的工厂和园区实施持续跟踪监管,保障绿色生产要求长效落实。到2025年,完成10家绿色工厂创建。

实施空港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扶持以长安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产业及OPPO(重庆)、传音科技等为核心的智能终端制造产业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统筹考虑资源、能源、市场、环境承载力和企业上下游产品关系,分类布局关联性产业,促进产能集聚、产品集聚、资源集聚,带动产业、园区、企业间上下游产品、工业副产品、固体废物闭路循环,统筹优化园区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布局,实现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提升区域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实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制度,落实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暂予免征环境保护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系列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全面开展渝北区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利用、处置现状调查评估,分析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提升路径,推进上下游企业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针对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一厂、重庆旺峰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部分一般工业固废利用不充分问题研究制定提升措施。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一般工业固废高值化利用研究,积极引育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企业。推进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在道路填充材料、混凝土制品、新型墙体材料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保障洛碛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渣全量资源化利用。

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强化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培训与应用,督促产生一般工业固废的规模以上企业、一般工业固废年产生量100吨及以上的企业及从事一般工业固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单位有效应用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般工业固废管理电子台账,逐步推进其余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落实工业固废台账与申报登记制度。依法逐步将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证,加强排污许可证中工业固体废物内容审核把关,对工业固废产生量大、种类复杂的产废单位开展现场审核。督促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对其委托的工业固体废物运输、利用、处置单位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及时公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

三、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大辖区节能节水产品、绿色建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品生产、销售补贴力度,鼓励辖区绿色消费品生产,提高绿色消费品供给;鼓励商超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扩大绿色、生态、有机鲜活农产品消费。深入推进“光盘行动”,推广小份菜、分餐制、智慧自主计量点菜模式,引导餐饮企业提供剩餐免费打包服务,促进厨余垃圾源头减量。餐饮、酒店等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倡导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车辆,提倡“轨道+公交+慢行”出行模式。

推动物流业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首批临空经济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将“无废”理念融入西部地区航空物流枢纽、圆通速递西部地区总部基地及航运枢纽、中通智慧电商物流园、重庆东方嘉盛一带一路供应链协同平台、重庆市快件集散中心(一期)、国际快件集散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中,鼓励物流企业探索股权合作、共同注资、引入第三方等方式,建设可循环包装跨平台运营体系,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的绿色智能物流体系。到2025年,建成一批绿色分拨中心。

持续推行快递绿色包装。支持使用商品和物流一体化包装,同城生鲜配送、连锁商超散货物流中推广应用可循环可折叠快递包装、可循环配送箱、可复用冷藏式快递箱,推进低克重高强度快递包装箱、免胶箱等使用,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鼓励社区营业网点配备标志清晰的包装回收容器。持续深入开展行业绿色包装专项治理。到2025年,建成一批绿色快递网点,全区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10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8%,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数量达800个。

深入推进塑料制品减量。严厉打击违规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部分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的行为。以餐饮、外卖、商超、快递及电商等行业为重点,逐步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倡导商家和消费者使用简化包装、绿色包装,科学稳妥推广可降解塑料制品,到2025年底,城市建成区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四、促进生活源固废资源化

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完善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运输、贮存设施设备布局,定期交由具备资质单位处置。完善可回收物统计核算方法。布局城市新开发片区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实施城镇建成区、重点景区和农村集居点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提质升级。补足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设施能力,升级改造转运站,完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新建转运站综合考虑大件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分类转运需求。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城乡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达100%。立足洛碛静脉产业园建设,鼓励开展飞灰处置、渗滤液及浓缩液处理、餐厨垃圾源头分质分流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和试点示范。配合市级部门开展夏家坝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洛碛餐厨垃圾处理厂改扩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能力以及厨余垃圾、生物柴油处理能力。

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效。加快推进《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实,推动单位、组织和个人等生活垃圾产生者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完善现有以社会单位投入为主的“居民分类投放-社会单位分拣-责任单位分类收运-市级分类处置”的分类收运模式,通过居民、物业、第三方服务公司多方签约以及党员包户等形式将星级评比、“绿色账户”等正向激励与量化考核等反向约束相结合,形成多方有约束、基层共治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各城区街道会同第三方服务公司进一步落实桶边指导和值桶、净桶、翻桶“三桶”行动。持续开展“七个一”“八进”等宣传活动,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常态长效机制,巩固公众分类意识,切实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继续推动餐厨垃圾收运协作联动,借助“四到五包”“门前三包”“五长制”等工作,有效助力餐厨垃圾收运工作。确保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至40%以上。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两网融合”试点建设,加快建成洛碛“两网融合”物资集散基地。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加工行业准入、激励、淘汰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合检查执法,增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各环节的治安管控、环境监管和经营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拆解废旧家电和报废机动车。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支持废旧物资网络回收平台发展,运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互联网媒介,实现网上预约、上门回收,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提升城镇污水污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城镇污水污泥转移联单制度,持续推进城镇污水污泥在建筑材料制造领域的应用,保障新增两座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建设石坪通沟污泥处置点(一期),提升管渠污泥处理能力10吨/日。至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95%以上。

五、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高标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城镇规划区内新建建筑自设计阶段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辖区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建公共建筑、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标准。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以5.8平方公里重庆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为载体,携手三圣股份、中投发展等龙头企业,建立集标准规范研究、规划设计、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检测运维为一体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全区政府投资或主导的建筑工程项目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社会投资的办公、商业、文教、科研等公共建筑以及计容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居住建筑、工业与物流仓储类建筑(工业地产和工业2.5厂房)应在供地方案中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且每年在建设项目供地面积总量中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50%。力争到2025年,全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

着力推进绿色建造示范试点建设。落实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激励优惠政策,引导实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推进装配式与绿色建筑融合发展示范工程。

积极推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与分类。按照“谁产生、谁负责”原则,落实建设单位建筑垃圾减量化的主体责任,督促建设单位将建筑垃圾减量化目标和措施纳入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将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费用纳入工程概算,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存放、计量并建立台账,并监督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具体落实。鼓励所有在建项目、拆除项目、运输单位、建筑垃圾利用处置等单位及时通过区建筑垃圾信息化平台填报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利用处置情况。

加快提升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按照国家及市级要求完善建筑垃圾统计范围、口径、分类和方法。健全建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动处理规模100万吨/年的渝北区建筑弃物资源化处置示范中心尽快投产见效。配合上级部门加快推进洛碛装修垃圾填埋场用地和建设。新建一批工程渣土消纳场,保障“十四五”时期渝北工程渣土无害化处置需求。组织开展现有建筑垃圾填埋场排查治理,提高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防治能力。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70%。

开展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积极开发品质优良、节能环保、功能良好的绿色建材,鼓励符合条件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申报重庆市绿色建材评价标识。鼓励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烧结制品及回填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在满足设计、技术和使用功能要求的情况下,政府投融资的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城市生态修复、景观园林等项目,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到2025年,政府投融资项目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替代用量(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实际使用数量与该部位应使用的同类建筑材料总量的比例)超过30%,全区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70%。

六、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生产。积极开展“两品一标”培育与认证,推广“花果渝北”等区域公用品牌。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有机肥、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探索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强化病虫监测预警,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到2025年,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稳定在150个以上,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推广面积明显扩大,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1%。

深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分区管理规定,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工程,打造“畜禽-粪便-沼气-作物”“作物-沼气-畜禽”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设施设备建设,推动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规范病死畜禽及其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到2025年,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定期组织培训和技术帮扶,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宣传和资源化利用指导工作。积极争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政策,支持和引导种植业主自觉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制宜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有效带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到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90%以上。

持续推进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全面推广使用0.01mm以上的加厚地膜,开展加厚和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应用,科学应用适时揭膜、机械拾膜等农膜技术,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推动地膜源头减量和再利用。各涉农镇(街)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快建成行政村全覆盖的废弃农膜回收网络,分解落实年度农膜回收目标任务,压实农膜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回收处理主体责任,做好回收宣传指导和台账登记工作。强化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贮存环节的环境监管。到2025年,力争全区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95%,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到90%。

七、强化危险废物监督管理

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压实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单位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新、改、扩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设施,依法落实标识、台账、管理计划、申报登记、转移、排污许可、应急预案、源头分类、信息公开等制度,开展重点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复核,因《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生产工艺、建设自行利用处置设施等调整导致危险废物产生类别、产生量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跟进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定期对区内危险废物转移行为进行抽查。将全区危险废物重点监管源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在汽摩行业、电子行业、装备制造行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单位、危险废物豁免利用单位中打造一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示范企业。

建立基础信息“一张表”。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评估。结合全区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管理现状调查及日常监管情况,建立渝北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单、自行利用设施清单、经营单位清单、重点监管单位清单以及重点单位贮存设施清单“五个清单”并动态更新。根据产废单位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产生数量、环境风险、综合管理水平等因素,分级分类建立细化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并实施差异化监管要求。将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达标、环境管理水平高、环境风险小的企业纳入监管“白名单”,适当减少抽查频次。对于发生了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以及上年度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环保黑名单企业或其他需要进行强化监管情形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纳入强化监管范围。

建立突出问题“一本账”。建立健全跨科室、跨部门的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会同交通、卫健、经信和公安等部门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联合排查,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或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加快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力量建设,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追踪、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开展经费。整合、共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环境领域专项行动或督导帮扶、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审核、建设项目环评要求落实情况、排污许可证验收情况核查等相关检查结果,形成渝北区涉危险废物单位监督检查问题台账,并进行跟踪核查销号,为研究制定危险废物管理政策提供支撑。

建立管控流程“一张图”。夯实年产50吨以上危险废物重点产废企业和经营单位“一物一码”精细化管理工作,逐步推动10吨以上危险废物产废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依托渝北区生态环境智慧系统平台建设,构建集统一指挥调度、网格化生态环境监管、转移联单审批、转移实时监控、风险预警、数据集成分析共享等功能的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平台,会同企业完善危险废物管理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视频监控布点,并与政府管理平台进行对接,形成“互联网+服务+监管”的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实时采集追溯,促进固体废物监管能力提升。

加强医疗废物常态化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和处置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物分类及源头管理,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医疗可回收物等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网络,持续推进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分片区收集转运,推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体系覆盖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组织排查区内医疗废物的产生、贮存、运输以及处理处置情况,推进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和医疗系统进行电子化系统对接。到2025年,全区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筑牢医疗废物安全处置防线。健全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将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纳入重大传染病疫情领导指挥体系,统筹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资源,保障所需的车辆、场地、处置设施和防护物资。鼓励发展移动式小型医疗废物就地消毒设施设备,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为试点开展涉疫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示范,引进集医疗废物自动收储、冷库暂存、高温蒸汽消毒处理、破碎毁形以及工艺废气治理、污水预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涉疫废物处理数字化无人方舱设备,依托区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示范单位(洛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对消毒破碎后的残渣进行焚烧处置,构建“闭环转运-就地消毒-焚烧处置”的涉疫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模式,推动机场涉疫医疗废物率先实现就地规范处置,有效降低衍生疫情扩散风险,保障区域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总结经验模式,开展效益评估,为全国机场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提供“渝北经验”。

强化区内企业帮扶与指导。以汽摩、电子、装备制造、机动车维修、医疗行业为重点,分行业制定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操作手册或技术指南。鼓励采取购买专业服务的形式对区内涉危险废物单位开展定期培训和技术帮扶,在危险废物种类识别,收集、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建设与环境管理,台账或经营记录簿制定,固废信息系统填报,危险废物应急处置以及国家、地方危险废物新标准、新政策解读与宣贯等方面给予指导,全面提升区内涉危险废物单位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

八、构建全民共建共享体系

积极营造“无废城市”宣传氛围。制定并实施“十四五”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方案。充分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生活垃圾分类、“6·5环境日”“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等工作宣传契机,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商场等广泛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制作科普漫画、原创视频、海报、周边及线上有奖问答等多元化宣传形式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本地新闻媒体、公众号的宣传引导作用,开设“无废城市”宣传专栏,开展专题宣传和集中报道,及时公布“无废城市”建设推动情况,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将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纳入有关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无废文化”。畅通“无废城市”建设监督建议渠道,构建“无废城市”建设全民行动体系,提升全区人民群众“无废城市”建设参与度、知晓率与满意度。

建设“无废文化”宣教基地。依托区内社区活动中心、村文化室、公园、文化广场等打造一批“无废文化”宣传载体。以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AAAAA旅游景区为契机,建设一座“无废文化”体验宣教基地,展示铜锣山矿坑遗址变‘废’为宝、化‘坑’为园的“无废”演变,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发放“无废文化”宣传册及主题纪念品等,推进“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深化“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巩固试点期间“无废城市细胞”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十四五”时期新形势新要求,动态调整渝北区“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标准。衔接绿色饭店、绿色商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居)、美丽医院等低碳环保绿色创建活动,高标准打造一批精品“无废城市细胞”,建成1个“无废公园”、1个“无废商圈”、3个“无废社区”、2个“无废学校”、1个“无废饭店”、1个“无废景区”、1个“无废医院”、1个“无废村庄”。

建立“无废城市细胞”后评估机制。制定“无废城市细胞”后评估实施标准,以“每3年一复核”为原则,确保“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水平不降低,对评估不合格“细胞”实施提质升级或退出,对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或明显提高公众参与度、满意度明显提升的“无废细胞”给予适当奖励。到2023年,完成试点期间7个“无废公园”、1个“无废景区”、3个“无废医院”、11个“无废机关”、10个“无废学校”、2个“无废商场”、3个“无废饭店”、15个“无废小区”共计52个区级“无废城市细胞”的评估与提质升级。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完善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形成有效的组织实施体系,指导协调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在本实施方案基础上,各任务牵头部门进一步研究细化,制定相关部门年度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将具体任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三是建立协作和调度机制,形成职责明确、执行有力、推进有序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与协调会,及时总结创建经验,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二、抓好工作落实

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跟踪评估机制,强化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并将其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内容,确保“无废城市”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项指标达到目标要求。

三、落实资金保障

加强政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保障示范项目建设用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保障体系。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重庆市有关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支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二是强化政策性补贴及奖励资金执行情况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制度,确保资金合法依规高效使用。三是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渠道,充分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新能源、绿色建筑、绿色制造业、静脉产业园建设等绿色项目和绿色技术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渝北区国有公司、优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努力实现金融改革和经济转型良性互动,助力渝北区打造成为具有重庆特色的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四、加强宣传推广

抓好宣传引导。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公民自觉行动。面向学校、社区、家庭、企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实效。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纳入有关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积极举报环境问题,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

附件

附件1渝北区固体废物产生清单

(一)渝北区2020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单位:吨)

废物类别

总产生量

一般工业固废名称

产生量

自行利用处置量

自行利用处置方式

委外利用处置量

委外利用处置方式

截止上年年底遗留贮存量

截止本年年底遗留贮存量

其他废物

25347.83

包装箱、泡沫

5.40

0.00


5.40

综合利用

0.00

0.00

报废汽车冲压件

75.68

0.00


75.68

综合利用

0.00

0.00

报废汽车零部件毁型

68.71

0.00


68.71

综合利用

0.00

0.00

报废汽车装配工废件

42.57

0.00


42.57

综合利用

0.00

0.00

冲压后废料

80.00

0.00


80.00

贮存

0.00

0.00

打包带

12.84

0.00


12.84

综合利用

0.00

0.00

带胶紫铜线

0.12

0.00


0.12

综合利用

0.00

0.00

废包装、废边角料、废纸板

335.81

0.00


335.81

综合利用

0.00

0.00

废布料

2.70

0.00


2.70

综合利用

0.00

0.00

废钢

9.45

0.00


9.45

综合利用

0.00

0.00

废钢材

125.83

0.00


119.35

综合利用

0.68

7.16

废铝

1387.29

0.00


1393.25

综合利用

5.96

0.00

废铝带

51.81

0.00


50.01

综合利用

0.64

2.43

废木材边角料锯灰

76.50

0.00


76.00

综合利用

0.00

0.50

废木料、包装废纸

21.25

0.00


21.25

综合利用

0.00

0.00

废塑料

127.90

0.00


127.90

综合利用

0.00

0.00

废铁

99.23

0.00


74.23

处置

0.00

0.00

25.00

综合利用

废铁丝

86.76

0.00


86.76

综合利用

0.00

0.00

废铁屑

96.99

0.00


23.99

处置

0.00

0.00

73.00

综合利用

废铜

1125.14

0.00


1128.48


14.49

11.14

废铜接头、检验测试头

14.32

0.00


8.42


0.00

5.90

废杂塑料

111.21

0.00


111.21


0.00

0.00

废纸

10.00

0.00


10.00


0.00

0.00

废纸板

134.16

0.00


16.00

处置

0.00

0.00

118.16

综合利用

废纸箱

869.685

0


44.40

贮存

0

0

825.29

综合利用

废紫铜

0.30

0.00


0.30

综合利用

0.00

0.00

钢材边角余料

6.00

0.00




0.00

6.00

黄杂铜

2.22

0.00


2.22

综合利用

0.00

0.00

金属废边角料

12.00

0.00


12.00

综合利用

2.00

2.00

铝屑

846.00

0.00


846.00

综合利用

0.00

0.00

木屑、锯灰

372.40

0.00


372.40

综合利用

0.00

0.00

牛粪

550.00

0.00


550.00

综合利用

0.00

0.00

轻料

16966.40

0.00


16966.40

综合利用

0.00

0.00

塑料料头

11.00

11.00

综合利用



0.00

0.00

铁泥

661.70

0.00


759.40

综合利用

197.51

99.81

无价值一般工业固废

0.31

0.00


0.31

处置

0.00

0.00

香辛料废渣

136.00

0.00


136.00

综合利用

0.00

0.00

羊绒纱线

0.40

0.00


0.40

综合利用

0.00

0.00

一般垃圾

811.76

0.00


811.76

处置

0.00

0.00

冶炼废渣

6219.60

废冲压钢材及报废钢材料

6191.60

0.00


6191.60

综合利用

0.00

0.00

铝屑

10.00

0.00


10.00

综合利用

0.00

0.00

铝渣

6.00

0.00


6.00

综合利用

0.00

0.00

铁屑

12.00

0.00


12.00

综合利用

0.00

0.00

污泥

511.17

污泥

106.17

0.00


106.17

综合利用

0.00

0.00

淤泥

405.00

0.00


405.00

处置

0.00

0.00

炉渣

423.79

废铝渣

93.79

0.00


93.79

综合利用

0.00

0.00

炉渣

330.00

0.00


330.00

综合利用

0.00

0.00

重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废企业名单(产生量1000吨及以上)

序号

企业名称

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渝北工厂

2

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3

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一厂

(二)渝北区2020年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利用情况(单位:吨)

种类

产生量

截至上年底贮存量

委外综合利用量

(含往年贮存量)

综合利用率

委外处置量

(含往年贮存量)

处置率

转移量

利用处置率

截至当年底贮存量

总量

7588.58

307.55

1141.28

15.57%

6573.72

86.63%

7714.99

97.71%

181.14

HW01

564.61

0.00

0.00

0

564.61

100.00%

564.61

564.61

0.00

HW02

145.10

3.99

0.00

0

147.57

98.98%

147.57

98.98%

1.53

HW03

0.13

1.19

0.00

0

1.32

100.00%

1.32

100.00%

0.00

HW06

384.56

6.84

0.00

0

381.71

97.52%

381.71

97.52%

9.69

HW08

1599.34

75.40

320.80

19.16%

1332.46

79.56%

1653.27

98.72%

21.48

HW09

148.19

2.20

5.66

3.76%

142.57

94.80%

148.23

98.56%

2.16

HW12

525.99

30.37

0.00

0

536.81

96.49%

536.81

96.49%

19.55

HW13

244.04

0.38

0.00

0

243.04

99.44%

243.04

99.44%

1.38

HW16

0.39

0.00

0.00

0

0.39

100.00%

0.39

100.00%

0.00

HW17

1738.60

8.82

363.52

20.80%

1383.89

79.20%

1747.42

100.00%

0.00

HW22

2.12

0.00

0.00

0

2.12

100.00%

2.12

100.00%

0.00

HW23

8.05

0.00

0.00

0

8.05

100.00%

8.05

100.00%

0.00

HW26

5.03

0.00

0.00

0

5.03

100.00%

5.03

100.00%

0.00

HW29

0.00

0.00 

0.00

0

0.00

100.00%

0.00

100.00%

0.00

HW31

0.11

0.00

0.00

0

0.11

100.00%

0.11

100.00%

0.00

HW34

4.62

1.00

0.00

0

5.62

100.00%

5.62

100.00%

0.00

HW35

20.62

0.93

16.10

74.71%

4.00

18.56%

20.10

93.27%

1.45

HW49

2197.08

176.43

435.19

18.34%

1814.41

76.44%

2249.60

94.78%

123.91

企业名称

产生量

占全区比例

截止2019年底遗留贮存量

截止2020年年底遗留贮存量

利用处置量

委外利用量

委外处置量

重庆川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400

5.69%

100

100

400


40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渝北工厂

333.657

4.75%

0

0

2389.735

26.72

2363.015

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集团)有限公司

321.38

4.58%

0

0

321.38


321.38

重庆正鑫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272.928

3.89%

0

15.318

257.61

257.61

0

重庆春瑞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125.26

1.78%

0.02

0

187.44


187.4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123.7

1.76%

0

0

123.7

123.7

0

重庆凯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10.21

1.57%

0

0

154.31

65.75

88.56

(三)渝北2020年生活源固体废物产生、处置利用情况(单位:吨)

1.城市生活垃圾

类别

清运量

分类收运覆盖率

利用处置量

利用处置方式

利用处置去向

城市生活垃圾总量

544610.95

100%

80.007

——

——

厨余垃圾

家庭厨余垃圾

15051.40

1.505

厌氧发酵

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洛碛餐厨垃圾处理厂

餐厨垃圾

56261.43

5.626

果蔬垃圾

6397.95

6397.95

可回收物

268.57

268.57

再生

再生企业

有害垃圾

0.1724

0.1724

无害化

有资质单位

其他垃圾

466900

466900

焚烧

同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洛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农村生活垃圾

类别

清运量

分类收运覆盖率

利用处置量

利用处置方式

利用处置去向

农村生活垃圾总量

45998.55

99.4%

45998.55

——

——

家庭厨余垃圾

5396.71


5396.71

厌氧发酵

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洛碛餐厨垃圾处理厂

可回收物

2168


2168

再生

再生企业

其他垃圾

38433.84


38433.84

焚烧

同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洛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附件2 渝北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部门责任清单

(四)渝北2020年建筑垃圾产生、处置利用情况(万立方米)

产生源

固体废物种类

产生量

资源化利用/处置方式

利用/处置量

综合利用率

建筑施工、装饰装修

建筑垃圾

工程弃土)

973

土方回填、消纳处置

973

100%

工程弃料

未统计

——

——

——

其他废弃物

未统计

——

——

——

(五)渝北2020年农业源固体废物产生、处置利用情况(吨)

产生源

固体废物种类

产生量

收集量

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量

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率

收运处置体系

畜禽养殖

畜禽粪污

261176.95

229879.94

固体粪便堆肥

229879.94

88%

——

农作物种植

秸秆

89000

77988

肥料化

52631.6

90%

——

饲料化

1622.9

能源化

16232.6

农资投入

棚膜使用量71

废弃农膜

82

78.02

再生

78.02

95%

建成镇级回收站点23个、村级回收点155个,覆盖全区涉农镇(街)

地膜使用量11

农药年销售量72.76

农药包装废弃物

11.5

11.5

无害化处置

11.5

100%

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83个,符合环保条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临时集中堆放/暂存场所1个;具备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资质企业1个,处置能力3万吨/年,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处置的方式包括焚烧、填埋。

序号

单位

主要职责

具体责任事项

部门职责边界

1 

区发展改革委

负责统筹协调循环经济发展有关工作。

组织拟定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规划、政策并协调实施;

贯彻落实上级能源双控目标;

负责重大环保项目审批或者核准工作;

统筹安排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

落实市级部门有关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费、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排污费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费政策;

会同经信部门统筹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

会同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塑料污染治理。


2 

区生态环境局

对本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牵头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等;

组织落实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拟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计划并监督实施;

负责审批建设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负责排污许可证

负责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环节环境管理;

负责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

负责本行政区域尾矿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

负责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监督执法;

牵头推进生态环境有关普法工作;

负责生态环境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牵头指导和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生态环境局负责做好有害垃圾的处置指导和设施监管。

3 

区经济信息委

负责统筹工业绿色发展,参与协调工业环境保护工作。

拟订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促进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指导和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指导本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

负责组织研究开发、推广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

指导和督促全区工业企业(工业园区)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贯彻落实智能化相关规划、政策,负责推进工业领域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发展;

负责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负责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4 

区农业农村委

负责农业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开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

牵头负责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负责秸秆、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收储运、综合利用体系建设;

负责推进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

负责病死畜禽集中专业无害化处置的监管;

牵头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5 

区教委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内部固体废物监督管理

组织指导各类学校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知识教育普及;

组织开展“无废学校”建设;

负责指导、督促开展学校实验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6 

区科技局

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先进技术推广

负责组织开展先进固废处置利用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示范;

负责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产学研协同创新。


7 

区财政局

负责固体废物有关环境保护工作财政资金保障。

联合区生态环境局共同争取国家、重庆市环境保护财政资金支持;

拟定并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和经济政策;

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

负责区级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的筹措、安排和绩效监督工作。


8 

区住房城乡建委

负责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负责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处理的管理。

负责组织“无废小区”建设;

负责推进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管理;

负责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管理,推广装配式建筑,负责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及无害化处置。

建筑垃圾管理中,住房城乡建委负责施工场地内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收集等监督管理工作。

9 

区城市管理局

负责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建筑垃圾运输、资源化利用、消纳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起草本区生活垃圾管理规范性文件,研究拟定生活垃圾分类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统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和分类处置体系建设及运行监督管理。

建筑垃圾管理中,城市管理局负责区内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把建筑垃圾消纳、综合利用等设施的设置,纳入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项规划。

有害垃圾管理中,城市管理局负责有害垃圾的收运体系建设和处置费用保障。

10 

区交通局

负责固体废物道路运输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

负责本地危险废物运输企业监督管理;

加强机动车维修行业的环保管理;

负责所管辖地方通航水域船舶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负责危险废物运输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11 

区商务委

负责指导监督商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行业的环境保护。

负责电子商务、外卖等行业包装物的监督管理;

负责城镇生活垃圾可利用资源回收;

负责全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分拣和回收体系建设;

负责组织农膜薄膜回收;

负责旧货流通等特殊流通行业的相关监督管理;

负责监督报废车辆解体回收有关信息审核,规范机动车报废解体企业回收车辆行为;

负责绿色商场、绿色饭店(除星级饭店)、无废商场等示范创建;

负责牵头开展绿色消费推进活动的宣传推广。


12 

区文化旅游委

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落实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防治生活破坏和环境污染;

指导景区景点及文化娱乐场所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鼓励节能减排和绿色出游;

负责景区和星级酒店内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13 

区卫生健康委

负责医疗机构内部固体废物的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

负责指导和监督医疗废物在医疗机构内的分类、收集、运送、暂存、交接;

负责组织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工作

建立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

及时向生态环境部门通报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产生、转移、处置情况;宣传医疗机构废弃物科学分类、规范处理。


14 

区应急局

负责煤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

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监督管理相关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落实情况。


15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负责采矿业领域固体废物环境管理

牵头组织编制本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并实施有关生态修复工程;

负责组织、指导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

牵头负责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负责固体废物收集、利用、处置相关设施用地保障。


16 

区公安分局

负责本行政区内固体废物领域违法案件侦查

负责报废机动车辆登记工作;

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治安管理;

负责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查处。


17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负责产品销售环节过度包装的监督管理;

加强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在内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依法归集公示生态环境部门产生的信用信息,完善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贯彻执行市场监督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配合生态环境部门督导检测机构实验废物收集处置工作。

负责指导、监督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落实有关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后产品质量、技术规范等;

牵头组织打击侵权假冒工作。


18 

区机关事务中心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固体废物监督管理工作。

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工作,推行绿色办公,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推动绿色采购,牵头开展节约型机关、无废机关创建工作。


19 

区大数据局

负责区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负责将固体废物信息化能力建设纳入全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负责组织协调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固体废物信息化应用,协调区固体废物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统筹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融合应用。


20 

市邮政管理局五分局

负责绿色邮政建设。

推进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提高符合标准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


21 

区金融办

负责固体废物领域绿色金融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实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探索建立绿色投融资平台,支持企业污染治理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

鼓励保险经营机构创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监督其依法合规经营,完善承保理赔流程,提供保险服务。


22 

区供销合作社

统筹废弃农膜回收利用

组织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指导并实施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


23 

镇人民政府

落实上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安排。

组织实施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无废城市”建设等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


附件3 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清单

序号

任务清单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一、健全环境共建共保机制

1 

着力推动成渝“双圈”高竹新区生态环境共建共保

积极融入川渝高竹新区建设,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生态补偿、生态共建、联合执法等机制,落实一张负面清单,统一环境准入政策,落实统一固体废物管理与污染防治要求,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权责清单。

区生态环境局

高竹新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卫生健康委、各街道办事处等

2025

2 

深化重点污染源联合防治,推进高竹新区工业大气、污水处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土壤风险防控协同监管,建立污染预警及告知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运行体系。

区生态环境局

高竹新区管委会

2024

3 

推动高竹新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城镇污水污泥等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共建共享。

区生态环境局

高竹新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城市管理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卫生健康委、各街道办事处等

2025

4 

建立跨区域协同应急处置危险废物机制,简化新区危险废物跨区域备案流程,提升统筹调度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区生态环境局

区交通局、区公安分局

2025

5 

建立川渝产业专业化配套协作关系

深化与四川德阳、广安等地合作交流,推动两地企业建立产业专业化配套协作关系,支持以长安新能源汽车等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带动双城双圈区域、产业、企业间物料闭路循环,产学研协同创新、品牌共建共享和数据协同共享,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加速融合,提升区域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区经济信息委

区生态环境局、区科技局、高竹新区管委会、有关国有平台公司

2025

6 

深化与比邻区县生态环境保护协商共谋

强与两江新区等比邻区县合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主动协同相邻区联防联控联治,在生活垃圾清运、环境风险源管控等方面实现常态化对接。及时完成两江新区新开发区块管理权限交接,确保监管不留空白。及时通报临近区域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协同完成应急处置。

区生态环境局

区城市管理局

2023

7 

依托洛碛静脉产业园建设,探索建立固体废物异地处理处置生态补偿机制。

区生态环境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

2025

8 

健全固体废物污染部门联防联治机制

制定实施“无废城市”建设部门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提升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协同增效的固体废物联防联治体制机制。

区生态环境局

各街道办事处

2022

9 

建立党委政府牵头制度、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点问题会商制度,实现生态环境、经信、城管、商务、住建、农业农村、卫健、交通等部门数据互通、信息共享。

区生态环境局

区经济信息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商务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卫生健康委、区交通局

2023

二、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10 

严格区域环境准入

原则上禁止工业园区外新建工业项目,推进空港新城、城市更新公司等区域内低效、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工业企业有序退出,开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情况跟踪评估,依法依规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调整。

区生态环境局

区经济信息委、有关国有平台公司

2025

11 

严格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从严审批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区域难以实现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项目,严把环境影响文件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内容审查关,尤其是固体废物分类管理、污染防治措施、利用处置方式及去向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12 

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

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清洁低碳改造,探索建立碳排放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复核与清洁生产审核联合实施机制。依法推进“双超双有高耗能”企业实施碳排放评价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业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通过率达到100%。

区生态环境局

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

2025

13 

建立健全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统计方法。

区生态环境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

2025

14 

组织区内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积极申报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开展行业生产工艺全过程诊断,梳理行业关键共性问题,制定实施具有行业特色的清洁生产方案,为全国汽车、电子等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提供“渝北智慧”。

区生态环境局

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

2025

15 

完善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激励机制,鼓励其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照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及国际国内先进做法,实施清洁低碳改造,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到2025年,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达到20家。

区经济信息委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16 

深入推进绿色工厂建设

会同行业龙头企业,探索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碳减排路径,鼓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全过程,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支持企业研发、推广应用环境友好、节能低碳的先进生产工艺设备,使用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和溶剂,推动危险废物减量化工艺改造。实施绿色工厂创建激励措施,重点引导汽车、电子及装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建设。到2025年,完成10家绿色工厂创建。

区经济信息委


2025

17 

实施空港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

扶持以长安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产业及OPPO(重庆)、传音科技等为核心的智能终端制造产业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统筹考虑资源、能源、市场、环境承载力和企业上下游产品关系,分类布局关联性产业,带动产业、园区、企业间上下游产品、工业副产品、固体废物闭路循环,统筹优化产业园区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布局,实现设施共建共享。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

区生态环境局、空港经济开发公司、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相关企业等

2025

18 

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推广实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制度,落实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暂予免征环境保护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系列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

区经济信息委

区财政局、区税务局

2024

19 

全面开展渝北区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利用、处置现状调查评估,分析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提升路径,推进上下游企业间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针对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一厂、重庆旺峰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部分一般工业固废利用不充分问题研究制定提升措施。

区生态环境局

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

2024

20 

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一般工业固废高值化利用研究,积极引育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区科技局

区生态环境局、区经济信息委

2025

21 

推进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在道路填充材料、混凝土制品、新型墙体材料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保障洛碛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渣全量资源化利用。

区生态环境局

区生态环境局、重庆三峰御临环保发电有限公司

2025

22 

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水平

强化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培训与应用,督促产生一般工业固废的规模以上企业、一般工业固废年产生量100吨及以上的企业及从事一般工业固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单位有效应用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般工业固废管理电子台账,逐步推进其余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落实工业固废台账与申报登记制度。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23 

依法逐步将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证,加强排污许可证中工业固体废物内容审核把关,对工业固废产生量大、种类复杂的产废单位开展现场审核。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24 

督促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对其委托的工业固体废物运输、利用、处置单位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及时公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三、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25 

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加大辖区节能节水产品、绿色建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品生产、销售补贴力度,鼓励辖区绿色消费品生产,提高绿色消费品供给。

区商务委

区经济信息委

2025

26 

鼓励商超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扩大绿色、生态、有机鲜活农产品消费。

区商务委


2023

27 

深入推进“光盘行动”,推广小份菜、分餐制、智慧自主计量点菜模式,引导餐饮企业提供剩餐免费打包服务,促进厨余垃圾源头减量。

区商务委


2025

28 

餐饮、酒店等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

区商务委


2025

29 

倡导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车辆,提倡“轨道+公交+慢行”出行模式。

区交通局


2025

30 

推动物流业绿色发展

充分发挥国家首批临空经济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将“无废”理念融入西部地区航空物流枢纽、圆通速递西部地区总部基地及航运枢纽、中通智慧电商物流园、重庆东方嘉盛一带一路供应链协同平台、重庆市快件集散中心(一期)、国际快件集散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建成一批绿色分拨中心和绿色网点。鼓励物流企业探索股权合作、共同注资、引入第三方等方式,建设可循环包装跨平台运营体系,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的绿色智能物流体系。

区商务委

邮政管理五分局、相关企业等

2025

31 

支持使用商品和物流一体化包装,同城生鲜配送、连锁商超散货物流中推广应用可循环可折叠快递包装、可循环配送箱、可复用冷藏式快递箱,推进低克重高强度快递包装箱、免胶箱等使用,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鼓励社区营业网点配备标志清晰的包装回收容器。持续深入开展行业绿色包装专项治理。到2025年,建成一批绿色快递网点,全区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10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8%,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数量达800个。

邮政管理五分局


2025

32 

深入推进塑料制品减量

严厉打击违规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部分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的行为。

区市场监管局


2025

33 

以餐饮、外卖、商超、快递及电商等行业为重点,逐步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到2025年底,城市建成区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区商务委


2025

34 

倡导商家和消费者使用简化包装、绿色包装,科学稳妥推广可降解塑料制品。

区商务委


2025

四、促进生活源固废资源化

35 

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

完善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运输、贮存设施设备布局,定期交由具备资质单位处置。

区生态环境局

区城市管理局

2025

36 

完善可回收物统计核算方法。

区城市管理局

区商务委

2024

37 

布局城市新开发片区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实施城镇建成区、重点景区和农村集居点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提质升级,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城乡全覆盖。

区城市管理局

各镇街

2025

38 

补足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设施能力,升级改造转运站,完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新建转运站综合考虑大件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分类转运需求。

区城市管理局


2025

39 

立足洛碛静脉产业园建设,鼓励开展飞灰处置、渗滤液及浓缩液处理、餐厨垃圾源头分质分流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和试点示范。

区科技局

区城市管理局

2025

40 

配合市级部门开展夏家坝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洛碛餐厨垃圾处理厂改扩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能力以及厨余垃圾、生物柴油处理能力。

区城市管理局

区住房城乡建委

2025

41 

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效

快推进《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实,推动单位、组织和个人等生活垃圾产生者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

区城市管理局

各镇街

2025

42 

完善现有以社会单位投入为主的“居民分类投放-社会单位分拣-责任单位分类收运-市级分类处置”的分类收运模式,通过居民、物业、第三方服务公司多方签约以及党员包户等形式将星级评比、“绿色账户”等正向激励与量化考核等反向约束相结合,形成多方有约束、基层共治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各城区街道会同第三方服务公司进一步落实桶边指导和值桶、净桶、翻桶“三桶”行动。

区城市管理局

各镇街

2025

43 

持续开展“七个一”“八进”等宣传活动,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常态长效机制,巩固公众分类意识,切实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

区城市管理局

各镇街

2025

44 

继续推动餐厨垃圾收运协作联动,借助“四到五包”“门前三包”“五长制”等工作,有效助力餐厨垃圾收运工作。

区城市管理局

各镇街

2025

45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统筹规划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两网融合”试点建设,加快建成洛碛“两网融合”物资集散基地。

区商务委

区市场监管局、各镇街

2025

46 

建全再生资源回收、加工行业准入、激励、淘汰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合检查执法,增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各环节的治安管控、环境监管和经营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拆解废旧家电和报废机动车。

区商务委

区供销合作社、区市场监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公安分局

2025

47 

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支持废旧物资网络回收平台发展,运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互联网媒介,实现网上预约、上门回收,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区商务委

区大数据发展局

2025

48 

全面落实城镇污水污泥转移联单制度,持续推进城镇污水污泥在建筑材料制造领域的应用,保障新增两座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建设石坪通沟污泥处置点(一期),提升管渠污泥处理能力10吨/日。至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95%以上。

区住房城乡建委


2025

五、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49 

高标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城镇规划区内新建建筑自设计阶段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辖区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建公共建筑、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标准。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

区住房城乡建委


2025

50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

以5.8平方公里重庆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为载体,携手三圣股份、中投发展等龙头企业,建立集标准规范研究、规划设计、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检测运维为一体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区住房城乡建委

空港经济开发公司

2025

51 

全区政府投资或主导的建筑工程项目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社会投资的办公、商业、文教、科研等公共建筑以及计容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居住建筑、工业与物流仓储类建筑(工业地产和工业2.5厂房)应在供地方案中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且每年在建设项目供地面积总量中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50%。力争到2025年,全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

区住房城乡建委

空港新城公司、城市更新公司、空港经济开发公司、区征地事务中心、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等有关单位

2025

52 

着力推进绿色建造示范试点建设

落实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激励优惠政策,引导实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推进装配式与绿色建筑融合发展示范工程。

区住房城乡建委

空港新城公司、城市更新公司、空港经济开发公司、区征地事务中心、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等有关单位


53 

积极推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与分类

按照“谁产生、谁负责”原则,落实建设单位建筑垃圾减量化的主体责任,督促建设单位将建筑垃圾减量化目标和措施纳入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将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费用纳入工程概算,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存放、计量并建立台账,并监督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具体落实。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城市管理局

2025

54 

鼓励所有在建项目、拆除项目、运输单位、建筑垃圾利用处置等单位及时通过区建筑垃圾信息化平台填报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利用处置情况。

区城市管理局

区住房城乡建委

2025

55 

加快提升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

按照国家及市级要求完善建筑垃圾统计范围、口径、分类和方法。

区城市管理局

区住房城乡建委

2025

56 

健全建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动处理规模100万吨/年的渝北区建筑弃物资源化处置示范中心尽快投产见效,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70%。

区城市管理局

空港经济开发公司

2025

57 

配合上级部门加快推进洛碛装修垃圾填埋场用地和建设。

区城市管理局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5

58 

新建一批工程渣土消纳场,保障“十四五”时期渝北工程渣土无害化处置需求。

区城市管理局

空港新城公司等相关国有平台公司

2025

59 

组织开展现有建筑垃圾填埋场排查治理,提高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防治能力。

区城市管理局

空港新城公司等相关国有平台公司、区生态环境局、区应急局、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镇街等

2025

60 

开展绿色建材推广应用

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积极开发品质优良、节能环保、功能良好的绿色建材,鼓励符合条件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申报重庆市绿色建材评价标识。

区住房城乡建委


2025

61 

鼓励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烧结制品及回填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在满足设计、技术和使用功能要求的情况下,政府投融资的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城市生态修复、景观园林等项目,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到2025年,政府投融资项目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替代用量(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实际使用数量与该部位应使用的同类建筑材料总量的比例)超过30%,全市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70%。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城市管理局

2025

六、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

62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生产

实施农产品绿色行动,积极开展“两品一标”培育与认证,推广“花果渝北”“兴隆有礼”“御临农珍”等区域公用品牌。到2025年,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稳定在150个以上,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推广面积明显扩大。

区农业农村委


2025

63 

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有机肥、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探索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强化病虫监测预警,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1%。

区农业农村委


2025

64 

深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分区管理规定,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区农业农村委


2025

65 

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工程,打造“畜禽-粪便-沼气-作物”“作物-沼气-畜禽”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设施设备建设,推动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规范病死畜禽及其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到2025年,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区农业农村委


2025

66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定期组织培训和技术帮扶,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宣传和资源化利用指导工作。

区农业农村委


2025

67 

落实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政策,优化秸秆综合利用奖补面积核验方法。

区农业农村委


2025

68 

培育专业化秸秆收储运机构和秸秆利用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收储运,因地制宜采用菌菇培植、饲料加工、堆沤制肥、生物肥加工等新技术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打造秸秆综合利用示范试点。

区农业农村委


2025

69 

持续推进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

全面推广使用0.01mm以上的加厚地膜,开展加厚和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应用,科学应用适时揭膜、机械拾膜等农膜技术,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推动地膜源头减量和再利用。

区供销合作社

区农业农村委

2025

70 

各涉农镇(街)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快建成行政村全覆盖的废弃农膜回收网络,分解落实年度农膜回收目标任务,压实农膜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回收处理主体责任,做好回收宣传指导和台账登记工作。到2025年,力争全区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95%。

区供销合作社

区农业农村委

2025

71 

强化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贮存环节的环境监管。到2025年,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到90%。

区农业农村委


2025

七、强化危险废物监督管理

72 

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

压实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单位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新、改、扩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设施,依法落实标识、台账、管理计划、申报登记、转移、排污许可、应急预案、源头分类、信息公开等制度。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73 

开展重点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复核,因《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生产工艺、建设自行利用处置设施等调整导致危险废物产生类别、产生量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跟进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74 

定期对区内危险废物转移行为进行抽查。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75 

将全区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76 

推动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到2025年,区内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率达100%。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77 

在汽摩行业、电子行业、装备制造行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单位、危险废物豁免利用单位中打造一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示范企业。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78 

建立基础信息“一张表”

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评估。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79 

结合全区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管理现状调查及日常监管情况,建立渝北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单、自行利用设施清单、经营单位清单、重点监管单位清单以及重点单位贮存设施清单“五个清单”并动态更新。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80 

分级分类建立细化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并实施差异化监管要求。将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达标、环境管理水平高、环境风险小的企业纳入监管“白名单”,适当减少抽查频次。对于发生了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以及上年度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环保黑名单企业或其他需要进行强化监管情形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纳入强化监管范围。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81 

建立突出问题“一本账”

建立健全跨科室、跨部门的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会同交通、卫健、经信和公安等部门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联合排查,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或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82 

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加快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力量建设,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追踪、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开展经费。

区生态环境局

区公安分局

2025

83 

整合、共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环境领域专项行动或督导帮扶、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审核、建设项目环评要求落实情况、排污许可证验收情况核查等相关检查结果,形成渝北区涉危险废物单位监督检查问题台账,并进行跟踪核查销号。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84 

实施管控流程“一张图”

夯实年产50吨以上危险废物重点产废企业和经营单位“一物一码”精细化管理工作,逐步推动10吨以上危险废物产废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85 

依托渝北区生态环境智慧系统平台建设,构建集统一指挥调度、网格化生态环境监管、转移联单审批、转移实时监控、风险预警、数据集成分析共享等功能的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体系,完善危险废物管理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视频监控布点,并与政府管理平台进行对接,形成“互联网+服务+监管”的创新管理模式。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86 

加强医疗废物常态化管理

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和处置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物分类及源头管理,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生活垃圾、输液瓶(袋)等废弃物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贮存。

区卫生健康委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87 

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网络,持续推进小型医疗卫生机构或分片区收集转运。鼓励开展移动式小型化医疗废物就地消毒,推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体系覆盖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到2025年,全区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区生态环境局

区卫生健康委

2025

88 

组织排查区内医疗废物的产生、贮存、运输以及处理处置情况,推进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和医疗系统进行电子化系统对接。

区生态环境局

区卫生健康委

2024

89 

将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纳入重大传染病疫情领导指挥体系,保障所需的车辆、场地、处置设施和防护物资。

区生态环境局

区卫生健康委、区交通局

2025

90 

筑牢医疗废物安全处置防线

健全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将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纳入重大传染病疫情领导指挥体系,统筹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资源,保障所需的车辆、场地、处置设施和防护物资。

区生态环境局

区卫生健康委、区交通局

2025

91 

鼓励发展移动式小型医疗废物就地消毒设施设备,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为试点开展涉疫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示范,引进集医疗废物自动收储、冷库暂存、高温蒸汽消毒处理、破碎毁形以及工艺废气治理、污水预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涉疫废物处理数字化无人方舱设备,依托区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示范单位(洛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对消毒破碎后的残渣进行焚烧处置,构建“闭环转运-就地消毒-焚烧处置”的涉疫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模式,推动机场涉疫医疗废物率先实现就地规范处置,有效降低衍生疫情扩散风险,保障区域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总结经验模式,为全国机场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提供“渝北经验”。

区生态环境局

区卫生健康委、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2025

92 

强化区内企业帮扶与指导

以汽摩、电子、装备制造、机动车维修、医疗行业为重点,分行业制定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操作手册或技术指南。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93 

鼓励采取购买专业服务的形式对区内涉危险废物单位开展定期培训和技术帮扶,在危险废物种类识别,收集、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建设与环境管理,台账或经营记录簿制定,固废信息系统填报,危险废物应急处置以及国家、地方危险废物新标准、新政策解读与宣贯等方面给予指导。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八、构建全民共建共享体系

94 

积极营造“无废城市”宣传氛围

制定并实施“十四五”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方案。

区生态环境局


2023

95 

充分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生活垃圾分类、“6·5环境日”“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等工作宣传契机,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商场等广泛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制作科普漫画、原创视频、海报、周边及线上有奖问答等多元化宣传形式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区委宣传部

区生态环境局、区商务委、区机关事务中心、区教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各镇街等

2025

96 

充分发挥本地新闻媒体、公众号的宣传引导作用,开设“无废城市”宣传专栏,开展专题宣传和集中报道,及时公布“无废城市”建设推动情况,宣传报道先进典型。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97 

将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纳入有关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无废文化”。

区教委


2025

98 

建设“无废文化”宣教基地

依托区内社区活动中心、村文化室、公园、文化广场等打造一批“无废文化”宣传载体。

区生态环境局

区城市管理局、各镇街

2025

99 

以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AAAAA旅游景区为契机,建设一座“无废文化”体验宣教基地,展示铜锣山矿坑遗址变‘废’为宝、化‘坑’为园的“无废”演变,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发放“无废文化”宣传册及主题纪念品等,推进“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区委宣传部

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

2025

100 

深化“无废城市细胞”建设

巩固试点期间“无废城市细胞”建设经验,结合“十四五”时期新形势新要求,动态调整渝北区“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标准。

区生态环境局


2025

101 

衔接绿色饭店、绿色商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居)、美丽医院等低碳环保绿色创建活动,高标准打造一批精品“无废城市细胞”,建成1个“无废公园”、1个“无废商圈”、3个“无废社区”、2个“无废学校”、1个“无废饭店”、1个“无废景区”、1个“无废医院”、1个“无废村庄”。

区生态环境局

区城市管理局、区商务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农业农村委、各镇街等

2025

102 

建立“无废城市细胞”后评估机制

制定“无废城市细胞”后评估实施标准,以“每3年一复核”为原则,确保“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水平不降低,对评估不合格“细胞”实施提质升级或退出,对明显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或明显提高公众参与度、满意度明显提升的“无废细胞”给予适当奖励。到2023年,完成试点期间7个“无废公园”、1个“无废景区”、3个“无废医院”、11个“无废机关”,10个“无废学校”、2个“无废商场”、3个“无废饭店”、15个“无废小区”共计52个区级“无废城市细胞”的评估与提质升级。

区生态环境局

区城市管理局、区商务委、区机关事务中心、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文化旅游委、各镇街等

2025

附件4渝北区“无废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清单

序号

名称

内容简介

投资概算/万元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一、工业领域

1. 

空港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实施长安汽车C589系列乘用车生产线技术改造、特种电缆产业化及智能制造技改、车用轻量化核心零部件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关键补链项目18个;前沿科技城N标准分区垃圾中转站、石唐大道(二期)道路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6个。

374200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

区生态环境局、空港经济开发公司、创新经济走廊公司、相关企业等

2025

二、生活领域

2. 

绿色物流工程

依托西部地区航空物流枢纽、圆通速递西部地区总部基地及航运枢纽、中通智慧电商物流园、重庆东方嘉盛一带一路供应链协同平台、重庆市快件集散中心(一期)、国际快件集散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分拨中心、绿色快递网点,配置一批可循环可折叠快递包装、可循环配送箱、可复用冷藏式快递箱、免胶箱等绿色包装材料。

1000

区商务委

邮政管理五分局

2025

3.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系统工程

城市新开发片区新建生活垃圾收集站点,配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备;实施城镇建成区、重点景区和农村集居点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提质升级;升级改造转运站,完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新建1座转运能力400吨/日的转运站,配套大件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分类转运功能;实施夏家坝二次转运站改扩建。

4000

区城市管理局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各相关镇街

2025

4. 

高竹新区环境卫生设施

配合高滩-茨竹新区建设,新建垃圾分类收运设施。

5000

区生态环境局

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

2025

5. 

洛碛餐厨废弃物处理厂

扩建规模:餐厨垃圾500 t/d,家庭及其他厨余垃圾2000t/d,生物柴油400 t/d。

区城市管理局


2023

6. 

洛碛“两网融合”物资集散基地

建设玻璃、塑料、纺织物等回收物加工利用基地。

区商务委

区城市管理局、区发展改革委

2025

7. 

石坪通沟污泥处置点

于石坪污水处理厂控地范围内规划一座通沟污泥处置点,远期处理湿污泥规模30吨/日。“十四五”期末先行启动通沟污泥处置点(一期)10吨/天的生产线项目。工艺为:有机无机分离+粗细筛分+建材利用

2200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惠州西顿工业有限公司

2025

三、建筑垃圾

8. 

渝北区建筑弃物资源化处置示范中心

建设建筑弃物、工程废石、装修垃圾分选基地1座,设计处理规模100万吨/年。

1000

区城市管理局

区住房城乡建委、空港经济开发公司、重庆微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3

9. 

三圣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项目面积约9.5万㎡,建筑面积约8.3万㎡。新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基地,新建绿色环保智能制造新型商品混凝土及砂浆搅拌站、污水循环处理设备,新建预制装配式住宅构件研发中心及生产车间,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再生骨料60万吨、精品机砂250万吨,混凝土270万方,预制构件2万方的生产能力。

100000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空港园区管委会、空港经济开发公司、重庆市渝北区三圣建材有限公司

2025

10. 

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重庆中投渝北装配式产业项目

新建厂房及配套用房建筑面积4.5万㎡,拟建混凝土、预制构件、加气板材、沥青混凝土等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预制构件20万方,混凝土210万方和加气板材、砌块30万方、沥青混凝土80万吨的生产规模。

30000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空港园区管委会、空港经济开发公司、重庆中投稳盛有限公司

2022

11. 

工程渣土消纳场建设工程

新建一批工程渣土消纳场,满足“十四五”时期工程渣土全量规范消纳需求。

区城市管理局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空港新城公司

2025

12. 

洛碛装修垃圾填埋场

新建库容250万立方米的装修垃圾填埋场1座。


区城市管理局


2025

四、农业领域

13.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工程

新改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场50个,配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和污染防治设施,实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

500

区农业农村委

涉农镇街

2025

14. 

化肥减量增效项目

1.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片1万亩,完善数据库,开展农企对接,实施配方肥补贴;2.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增施商品(自制)有机肥5万亩,开展绿肥还田5万亩,实施秸秆综合利用5万亩;3.开展耕地质量检测。

5300

区农业农村委

涉农镇街

2025

五、危险废物

15. 

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评估及现状调查

1. 开展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利用、处置现状调查;

2. 分级分类建立细化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3. 对全区所有经营单位、重点产废单位及其他产废单位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业源+社会源+医疗废物),建立渝北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单、自行利用设施清单、经营单位清单、重点监管单位清单以及重点单位贮存设施清单“五个清单”。

100

区生态环境局


2024

16. 

危险废物数字化监管能力提升项目

依托渝北区生态环境智慧系统平台建设,构建集统一指挥调度、网格化生态环境监管、转移联单审批、转移实时监控、风险预警、数据集成分析共享等功能的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体系,会同企业在危险废物相关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应用视频监控,并与政府管理平台进行对接,形成“互联网+服务+监管”的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促进固体废物监管能力提升。

500

区生态环境局

区大数据发展局、区科技局

2025

17.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能力提升项目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建设涉疫废物处理数字化无人方舱1座,包括灭菌小车自动装载及自动搬运单元、蒸汽锅炉单元、破碎单元、废物自动收储、流转单元、方舱内空气集中收集消毒单元、污水预处理单元、循环冷却水单元、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废物自动收储、冷库暂存、高温蒸汽消毒处理、破碎毁形以及工艺废气治理、污水预处理等功能,日处理能力5吨/日以上。

500

区生态环境局

区卫生健康委、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20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