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8295N/2023-00083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农发〔2023〕26号
-
- [ 主题分类 ]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农业农村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3-07-13
- [ 发布日期 ]
- 2023-07-17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新增3项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有关街道办事处,委属各单位:
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介发布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2023〕-35)以及市对区考核任务要求,在2023年已发布的农业主推技术7项(渝北农发〔2023〕18号)基础上新增遴选3项农业主推技术,现予推介发布。
区级推荐单位要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等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开展技术集成和示范展示,确保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同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开展农业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指导培训,努力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落地应用。
附件:1.2023年新增重庆市渝北区农业主推技术
2.2023年新增重庆市渝北区农业主推技术简介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7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2023年新增重庆市渝北区农业主推技术
序号 |
类型 |
数量 |
技术名称 |
区级推荐单位 |
指导员 |
联系方式 |
1 |
粮油 |
1 |
“玉米-大豆-绿肥”周年高效种植技术 |
区农技站 |
潘建华 |
13996018988 |
2 |
生态 |
1 |
玉米草地贪夜蛾减药增效化学防控技术 |
区农技站 |
曾令玲 |
13996030922 |
3 |
经作 |
1 |
草莓生态高效种植技术 |
区经作站 |
赵金凤 |
13883236152 |
附件2
2023年新增重庆市渝北区农业主推技术简介
“玉米-大豆-绿肥”周年高效种植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基本情况
针对重庆丘陵旱地地力下降,带状种植田间配置不规范,品种密植性差、劳动密集、种植效益低等问题,2017年起,联合四川农大杨文钰教授团队,依托国家科技部、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财政等项目,开展不同行比配置、机械化种肥同播、缓释肥减量高效施用等研究,集成以“选配紧凑品种、规范田间配置、抢墒增密种肥同播、肥药增效减施”为关键的带状套作玉米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发布地方标准“丘陵山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B50/T 1297-2022)”,授权专利 ① 一种适宜丘陵山地带状套作的大豆播种机,CN 211861005 U ② 适用于重庆丘陵带状套作的青贮玉米收获打捆机,CN214708820U ③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播种机,CN 216673799 U ④ 一种鲜食玉米带状种植施肥装置,CN 217564044 U。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玉米、大豆收获后,通过种植一季绿肥,连续多年定位试验表明,耕地地力得到显著提升,达到耕地周年“用养”结合目的。
(二)示范情况
2018年至2021年,本团队在潼南米心、南川大观、武隆巷口、铜梁侣俸、彭水保家等地,以“科研院所+新型农业种植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为核心,构建“三位一体”的示范模式,形成企业标准7套,其中,潼南米心示范基地2019年9月18日获重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
2022年,农业农村部决定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安排我市20万亩的目标任务。
(三)提质增效情况
1.利用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菌,在减少氮肥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作物增产增效;玉米带、大豆带年际间轮换,玉米大豆收获后,撒播绿肥,实现耕地质量持续提升 。
2.玉米、大豆分带种植,通过高低作物搭配,充分利用作物边际效应,实现作物行行有边际,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3.规范田间配置,实现标准化种植。宜机化改造的地块可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提高作业效率。
二、技术要点
(一)土地耕整
宜耕期选型配对农机耕整土地,地势平坦的区域选择轮式拖拉机,缓坡区域选择履带式拖拉机,土地耕整做到早、深、细,前茬作物(绿肥)高度超过 15 cm 时,先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灭茬或深耕翻埋还田。
(二)种子准备
1.品种选择。按照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甜糯玉米、普通籽粒玉米)大豆(鲜食大豆、干籽粒大豆),根据海拔高度、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通过审定且种植区域涵盖重庆的品种。
玉米宜选紧凑型品种;大豆宜选耐荫、抗倒品种,全程机械化收获时,大豆品种底荚高度应≥10 cm 。
2.种子质量。机械化播种,种子发芽率≥90%,其他指标应符合GB 4404.1;GB 4404.2(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禾谷类;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豆类)的要求。
(三)播种
1.播种质量。播种深度 5 cm~7 cm,机械化播种时应符合NY/T 503(单粒/精密播种机 作业质量)的要求。
2.播种期。耕作层地温稳定通过 12 ℃ 时适墒播种。海拔 700 m 以下区域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玉米大豆播期集中在 3月上旬至 3月中旬;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玉米 3月上旬至 3月中旬播种,大豆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播种。高海拔区域,以玉米间作大豆为主,玉米大豆播期集中在 3月下旬至 4月中旬。
3.播种。玉米大豆行比和密度配置应符合NY/T 263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的要求,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可采用2:2田间配置,普通籽粒玉米、青贮玉米间作、套作大豆可采用2:3田间配置。
(四)田间管理
1.病虫草防控。病虫草害防治,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若需化学防治,应符合 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所有部分)的要求。
播后苗前,注意病虫草害防控,播后可喷施封闭除草剂,出苗后/移栽后,注意防治地下害虫;苗后除草可结合中耕松土进行,苗后化学除草应分带进行;玉米大喇叭口期或大豆花荚期,根据害虫种类利用高效低毒农药统防统治。
2.养分管理。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的要求。作种肥时应“种、肥”分开,间作时优先选用缓释肥;带状套作玉米每 667 m2施底肥纯 N 4 kg~6 kg、P2O5 5 kg~7 kg、K2O 4 kg~7 kg,玉米大喇叭口期每 667 m2 追施纯 N 6 kg~9 kg。大豆底肥不需单独施氮肥,一般每 667 m2 施底肥 P2O5 3 kg~5 kg、K2O 3 kg~5 kg,玉米收获后视大豆长势每 667 m2 可追施纯 N 2 kg~3 kg。
(五)收获与贮藏
1.收获。田间随机手掐鲜食玉米果穗顶部籽粒,能见乳白色玉米浆液时开始采收(一般在吐丝后20-25天左右);青贮玉米果穗中部籽粒胚乳乳线1/2~1/3时;离地30厘米全株收获,粉碎后喂养牲畜或入窖青贮;籽粒玉米完熟后,苞叶枯黄、果穗下垂,中部籽粒胚乳出现黑层收获;
鲜食大豆在鼓粒盛期-初熟期采摘;干籽粒大豆叶片完全脱落,茎、荚、粒呈原品种色泽,豆粒全部归圆开始收获;
2.贮藏。鲜食玉米(大豆),采收后应低温冷藏,尽快上市,相关参数应符合NY/T 1056(绿色食品储藏运输准则)的要求;青贮玉米收割后,入窖青贮应符合NY/T 2696(饲草青贮技术规程)的要求;籽粒玉米贮藏时,含水量控制在14%以内,干籽粒大豆储藏时,含水量控制在12%以内,其他参数应符合GB/T 29890(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
(六)秸秆还田
有条件的地方,玉米、大豆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还田时应符合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 作业质量)的要求,或堆沤还田。
(七)撒播绿肥
玉米、大豆收获后撒播绿肥,持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三、适宜区域
重庆玉米旱粮区均可推广。
四、注意事项
(一)机械化耕整作业时应按照农机安全作业规程进行,驾驶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相关证件。
(二)化肥农药使用与国家“两减政策”一致;引导各地在玉米,大豆收获后种植绿肥,培肥地力。
(三)苗后化学除草严格分带进行。
五、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农科大道
邮政编码:401329
主要研究人员:田红琳、许明陆、易靖(重庆农技推广总站)、张晓春、刘春英、周茂林、李晔、龚万灼。
联系人:田红琳(18983692513)
电子信箱:403288290@qq.com
玉米草地贪夜蛾减药增效化学防控技术
一、技术概述
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生产有巨大的威胁,严格防控是保障玉米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全国都已开展常态化的监测、预警,化学杀灭是主要的防控措施。重庆以春播玉米为主,是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过渡区,在发生规律、危害情况和防治时机上,与南方周年繁殖区和北方夏玉米区有很大差异。需要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防控技术,既要保障防控质量,又要节省防控成本。
玉米草地贪夜蛾减药增效化学防控技术是针对本地发生的第二轮草地贪夜蛾的低龄幼虫,具体技术指标是:在重庆春玉米喇叭口期,有虫株率大于10%时,选用氯虫苯甲酰胺+乙二醇,或甲维盐+乙二醇,通过喷雾方式将药液施入心叶基部。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玉米室通过连续多年研究,总结出玉米出苗后发生地本地第一轮草地贪夜蛾,虫口基数极低,危害小,即使采取防治措施,依然可能会被其他迁飞虫群带来第二轮虫情高峰,防治价值不大。第二轮草地贪夜蛾的虫情高峰出现在玉米喇叭口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代,幼虫发生时虫口基数较大、庇护条件好,温度适宜、食物充足,危害严重,对重庆本土玉米生产极大威胁,防治不力还会导致第三轮虫情大爆发,同时对重庆以北玉米主产区生态威胁极大,需要重点防治。第三轮虫情高锋发生在玉米抽丝期,玉米新叶已全部抽出,植株高度一般3米左右,不利于施药作业,且幼虫生长期庇护条件一般,食物来源一般,危害程度一般,在防好第二轮虫的情况下,第三轮虫危害较小。
重庆三峡农科院研究集成的草地贪夜蛾减药增效防控技术2020年-2022年已在梁平、万州、潼南等区县进行了多点示范。
二、技术要点
(一)选用高效的药剂
氯虫苯甲酰胺14g/亩+20g/亩乙二醇助剂;或甲维盐6g/亩,亦或甲维盐4g/亩+20g/亩乙二醇助剂均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抓准防治时期
防治喇叭口期出现的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1-3龄,不能啃穿玉米叶片),其幼虫2-3龄时期为最佳防控时期,典型性状为田间玉米植株上出现明显可见的幼虫啃食“窗孔”。
(三)采用正确施药方式很重要
采用人工喷雾方式,施药时喷头对准玉米心叶,使杀虫剂达到玉米新叶生长的基部,杀虫效果最好。
三、适宜区域
重庆大面积玉米播种区域。
四、注意事项
施药后3-5天,应查看草地贪夜蛾杀灭情况,如为达到杀虫效果,应加大药量及时补杀。
五、增产效益情况
与见虫就防,在玉米生长季防治三次草地贪夜蛾相比较,采用减药增效防控技术,适时一次防控亩均减少0.25个用工,减少用工费用25元;减少甲维盐或氯虫苯甲酰胺用量30%以上,防治药剂成本控制在每亩2.4元—5.5元之间。综合减少用药和用工成本25.30元/亩
六、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联系人:羊炼
电话:13996660247
草莓生态高效种植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基本情况
草莓是我市重要的特色水果产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产值可达6万元/亩以上,2022年,全市草莓种植面积4.2万亩,总产量3.29万吨,总产值4.58亿元;全区草莓种植面积440亩,产量492吨,产值295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提质增效情况
比常规生产区亩产量提高20%以上;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效果提高50%以上;化学农药减量40%以上;技术核心示范区亩均增效达1000元。
二、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主栽品种为红颜,主要示范品种为粉玉2号、红玉、黑珍珠、隋珠。选择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繁殖生产用苗的母株。
(二)定植
1.整地
在7月中旬,每亩施商品有机肥5000公斤、复合肥30公斤后耕地,田间灌水后地面覆盖地膜,利用太阳热能进行土壤消毒。定植前15天-20天,揭开地膜并按1米包沟开厢,厢高0.3米。定植前浇水润土时施入含量为10亿个/克的微生物菌肥如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各1公斤/亩。
2.定植
一般9月上中旬,抢阴天或晴天傍晚定植。定植前摘除老叶,并用生根粉200毫克/L或5~10毫克/升的中威萘乙酸浸根处理。每畦种两行,采用三角形法打孔穴栽,窝距为0.2米,带土移栽。秧苗的弓背统一朝沟,根颈与地面相平,定植后浇透定根水并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盖遮阳网。
(三)大田管理
1.覆膜
地膜覆盖一般在大棚上膜前进行,大约在10月下旬左右,盖地膜时铺设滴灌带,边盖膜边破膜提苗。当夜间温度低于12℃时覆盖大棚外膜,当夜间温度低于5℃时盖内层大棚膜。
2.温湿度调控
通过调节棚门、两侧通风口的大小以及揭盖内层棚膜来进行调控。现蕾前温度白天控制在30℃以下,夜间15℃以上:开花期白天22℃左右,夜间8℃-10℃;果实膨大和成熟期白天20℃-25℃,夜间5℃以上。整个草莓生长期间尽可能降低棚内湿度,一般湿度控制在60%左右。
3.肥水管理
土壤湿度以清晨草莓叶缘吐水为宜,果实膨大期需每隔10天-20天灌水1次,同时添加含量为60%的高钾型水溶肥,浓度约为0.8%,灌水量以沟中有水渗出为宜,在白天中午进行。
4.植株整理
及时摘除老黄叶、病叶和抽生的匍匐茎;疏花疏果,每花序留形态正常的果3- 5个。
5.放蜂授粉
草莓初花开始放养蜜蜂,一个标准棚(240平方米左右)放蜂一箱。
(四)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虫害
红中根腐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红蜘蛛、蚜虫。
2.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3.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深施腐熟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作基肥;合理密植;深沟高厢;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病果。
4.物理防治
安装粘虫板;调节棚膜通风口控温控湿。
5.生物防治
投放捕食螨;使用微生物菌肥增强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
6.药剂防治
严格按照NY/T 393 规定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化学药物。
炭疽病: 用 250g/L吡唑醚菌酯菌乳油 20 毫升/亩喷雾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防。
红蜘蛛:用40%联苯·乙瞒唑瞒15-20ml/亩预防和灭杀红蜘蛛;27%阿维·螺醋30-40ml/亩或20%阿维·联苯阱15-20ml/亩防治。
蚜虫: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25 克/亩或10%氟啶虫酰胺30-50 克/亩喷雾进行防治。
灰霉病: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30-45g/亩或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5-25克/亩喷雾进行防治。
白粉病: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10-15g/亩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30克/亩喷雾进行防治。
(五)适时采收
一般11月底按成熟度不同分批采摘,采后按大小挑选分级。
三、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重庆市渝北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联系人:郑贵先
电话:153103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