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8295N/2024-00055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农函〔2024〕16号 
    • [ 主题分类 ]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农业农村委 
    • [ 生成日期 ]
    • 2024-04-01 
    • [ 发布日期 ]
    • 2024-04-17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71号提案的复函

渝北农函〔2024〕16号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71号提案的

复  函


区致公党:

首先感谢贵党对渝北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贵党在政协第十六届三次会议提出“《关于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议 》(第171号提案),关于“提高特色农产品加工深度,打造一批有“网络基因”的特色产品;关于多渠道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反哺三农;关于延伸销售渠道,打造线上到线下完整销售通路;关于加强科技兴农,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进一步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的建议,经我委结合工作实际对提案进行了研究和办理,现将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有关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

为推动全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农业农村委围绕“做大做强”,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各项工作。一是培育领军带头主体。累计培育市级农产品加工百强领军企业、百强成长性企业7家,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1家,农产品加工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3家、市级6家、区级5家)。二是构架企业与基地合作桥梁。一方面组织辖区各镇及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与天圣制药和8040研究所对接,推进冻干产品和酵素生产。另一方面组织秦妈、胖子天骄、合序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基地召开现场会,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和加工企业原材料采购渠道。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加速度。持续完善农高区道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促建达产。加快推进天友优质乳业工程、嘉谦数字央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项目前期各项工作,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提速重庆嘉士德休闲食品智能化改造、旺鸿康智慧农产品加工园、农投大厨良选肉食品等项目建成投产。    

二、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多渠道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聚焦放牛坪梨、渝北歪嘴李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采取“产地+品类”的品牌打造模式,重点打造具有渝北特色的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争取国家、市级财政资金400万元建设放牛坪梨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工程项目,景观化打造100亩核心生产区,建成智慧梨园1500亩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举办第十二届梨花节,在重庆、北京召开2次放牛坪梨推介会,在重庆日报发表专刊一版宣传放牛坪梨,在重庆地标建筑洪崖洞、央视媒体集中展播放牛坪梨地标产品,与重庆卫视少儿频道携手策划 《放牛坪的春天》活动,极大提升了放牛坪梨综合生产能力、产品品质、品牌知名度。二是鼓励和引导企业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华老字号、重庆老字号、重庆名牌农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产品申报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商标使用权,入驻“巴味渝珍”电商平台,依托“巴味渝珍”平台授权、宣传、推广和管理渝北优质农产品。目前,“巴味渝珍”累计授权渝北区农产品54个,提升了渝北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渝北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渝北区“花果渝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依托区三社融合公司运营、管理“花果渝北”区域公用品牌,采取部门联合评审、甄选渝北辖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营销的方式推广“花果渝北”品牌,目前调味品、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非遗产品4个系列26个产品已纳入“花果渝北”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库,健全“花果渝北”农产品授权管理标准。

三、延伸销售渠道,打造线上线下销售通路

一是支持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入驻京东、淘宝、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与重庆广电集团交通广播频道合作开展“渝北特色农产品自驾采摘体验活动”,2023年我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亿元。二是采取甄选渝北辖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营销的方式推广“花果渝北”品牌,通过“花果渝北”微信公众号宣传营销农产品,合作营销的产品是具有渝北特色的果蔬、畜禽、水产、加工食品、文创产品等。

四、加强科技兴农,积极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一是丘陵山地无人果园管理平台依托青龙村整村推进宜机化整治建成2350亩标准化山地果园基地,以“1+4”模式为架构,即一个数据中心和果园环境监测、精准管理、远程监控和智能农机等四大功能。针对丘陵山地地形复杂、地块破碎等特点,融合多源异构数据,重现实景数字果园,结合我市自主研发山地果园无人对靶喷药机、无人除草机、柑橘采摘机器人等新装备,实现了生产要素智能感知、模型驱动智慧管控和农机工具协同调度。二是培育壮大以设施农业(蔬菜种苗)为主,食品加工(奶、肉制品)、水果(柑橘)为辅的“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我区新建设施蔬菜、高架草莓等现代设施大棚5万平方米,升级改造老旧设施蔬菜5.3万平方米,宜机化经果林累计投产3.75万亩,培育市级农产品加工“双百”企业7家,新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4个。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统揽,统筹推进守底线、抓示范、惠民生各项工作,一是抓好果园标准化生产、智能化提升、机械化示范、品牌化运营、供应链打造、市场化推广等各项工作,建设经果林全产业链运营示范点10个。二是大力度抓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搞好企业服务,推进集群化发展,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对企业升规入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方面给予扶持,力争新升规入统3家以上。三是将以农文旅融合为特点,以精品民宿、乡村旅游、鲜果采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农旅文化产品为载体,开发“花果渝北”旅游、文创产品,提升品牌溢价率。四是依托农高区、海领国际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会等展示展销平台,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打好特色农产品品牌组合拳,加大对农产品营销团购平台的宣传推广,探索城市社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产品基地建立对接关系,实现“社区下单,农村摘菜”,凸显本地农产品“及时、新鲜”。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五是重点围绕“一区一带”,在南北大道沿线,聚焦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文旅融合、数字乡村打造特色亮点。新建兴隆镇立体循环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园、上佑高竹中药材产业融合示范基地等项目6个,改造提升木耳花田坝子、兴隆永兴等示范点周边人居环境。优选代表性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村,打造“五个振兴”示范村。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渝北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衷心希望您多为全区农业农村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更好改进和推动工作。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4月1日

(联系人:马雪峰,联系电话:86016088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