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8295N/2024-00078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农函〔2024〕42号
-
- [ 主题分类 ]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农业农村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4-05-14
- [ 发布日期 ]
- 2024-05-17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十九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第0414号建议的复函
渝北农函〔2024〕42号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十九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第0414号建议的复函
王心玉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加大对珍稀濒危中药材保护和种植力度》(第0414号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渝北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对此建议,区农业农村委高度重视,由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负责具体办理。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开展渝北区中草药种质资源普查。区农业农村委开展了渝北区中草药种质资源普查,对区内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摸底,共有药用植物资源413种,其中重庆市重点药用品种76中,名贵中药材10种,出版了《重庆渝北中草药》图谱。下一步将依托重庆上佑农业发展集团,在渝北区茨竹镇建设中药材设施农业产业园,重点聚焦川渝地区石斛、半夏、甘草等100多种特色中药材,规划建设中药材基因库、“光伏大棚”种植区、中药材博览与中医文化展示区,保护中药材种质资源,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医文化。
二是开展中药材仿野生栽培。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材品质,渝北区根据不同中药材对光温水海拔等需求条件,选择适宜地区,大力探索中药材仿野生栽培,目前林下种植灵芝、铁皮石斛、白芨、黄精等品种取得较大突破,其中灵芝、石斛有效成分含量均高于药典,并通过有机食品石斛、有机食品灵芝基地认证。
三是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扶持。争取市、区各级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中药材基地1.218万亩,主要栽培为石斛、灵芝、百合、白芨、黄精等,鲜品产量达1200吨。建成石斛组培繁育中心2个,灵芝菌包繁育中心一个,灵芝切片生产线1条,百合烘干及百合面生产加工线1条,中药材冻干生产线线一条在种植资源保护、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等方面进行突破。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开展栽培方式研究,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从而提高效益。一是合理利用非耕地,如种植黄柏、厚朴等木本药材,田土种植百合、白芨、黄精等草本药材;二是开展立体栽培,如树上种植石斛等具有寄生性药材,林下种植灵芝、白芨等耐阴植物;三是实行多年生与一年生药材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是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与消费市场紧密结合,进行中药材深加工,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依托天圣制药集团,进行石斛、灵芝、天麻等名贵药材冻干技术研究,开发保健新产品;依托尚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百合面条、百合营养粉等新品种研究。
三是优化生产模式,保障农民利益。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由公司带动周围农户进行药材种植,并签订订单,拟定保护价收购,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同时,政府部门加强与制药厂联系,由制药厂拟出需要药材清单,农民按单种植,避免造成种出来销售不出去的局面。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推动发展。从西南大学等院校引进中药材种植方面的技术人才,加强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药物种植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提高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打造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新品种引进、种植技术、中药材产品开发、产品加工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是抓好投融资模式创新,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发行专项债、政策性金融、贷款贴息等方式拓宽资金渠道,更多采取打包打捆、规模承建、企业运营等新模式新机制加快建设。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渝北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衷心希望您多为全区农业农村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更好改进和推动工作。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14日
(联系人:白娟,联系电话:1818222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