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574030D/2024-0003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科技局 
    • [ 生成日期 ]
    •  
    • [ 发布日期 ]
    • 2024-05-20 

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局关于政协重庆市渝北区十六届委员会三次会议第58号提案的复函

语音播报:
0%

赵银花委员:

您在政协重庆市渝北区十六届委员会三次会议所提第58号提案《关于加强对民营科技型初创企业本地化发展支持的提案》,我局已收悉,十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您所提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办理落实,现将有关落实情况回复如下:

一、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工程。印发《渝北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7年)》,分行业、分领域、分园区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对重点后备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到2027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在2022年的基础上实现“双倍增”,分别超过780家和4200家。二是提高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比例。根据《关于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20〕46号),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政府采购工程预留中小企业份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2023年共有152个项目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金额达3.54亿元,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金额占比61.8%。全年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达3.6亿元,占政府采购合同总额比例达70.89%。对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由6%—10%提高至10%—20%,鼓励采购人给予小微企业20%的价格扣除优惠,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三是强化培训,推动各类活动开展。2023年,组织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培训会3场,支持创意公园、安创、百创汇、智创等孵化载体开展了“2023点亮满天星专精特新政策解读”、“2023年硬科技投资人和创业者如何穿越周期解读”、“中小企业股权设计与债券融资大讲堂”、“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暨川渝项目合作对接会”等项目梳理、创业培训、金融机构推介对接等线上线下活动65场,推动西部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开展了“创想巴渝·常态化路演”暨“青创桥·投融资路演活动”常态化路演等市级创新创业活动12场。

二、优先落实援企稳岗促就业政策

根据《重庆市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渝财规〔2019〕15号),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低保家庭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登记失业“4050”人员、登记失业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的单位缴费部分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若民营科技企业招录相关人员,可申请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用于企业稳岗扩岗。

三、助力初创型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引育

一是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围绕构建“2335”现代制造业体系和“5311”现代服务业集群,依托鸿雁计划、临空英才培育计划等人才政策,深入实施“满天星”、乡村人才振兴等专项行动计划,为产业发展聚智赋能。2023年本科学历以上人才净流入5888人,新增重庆英才A卡80人,53名人才入选鸿雁计划,居全市前列。二是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充分利用智博会、国才会等平台,聚焦院士、学术带头人、领军型科技企业家等战略科技人才靶向引才;依托仙桃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等平台,聚焦青年人才、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专项育才,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整体素质大幅提升、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6万人,约占全市人才队伍的4.8%。技能人才总数28.6万人,占就业劳动者的39.48%;其中高技能人才10.85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37.94%,总量居全市第一。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492人,其中取得博士学位的108人,占7.2%;取得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290人,占19.4%。三是发挥平台聚才效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引育模式,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人才聚集作用。提升博士后资助政策“含金量”。争取博士后部分资助与市级政策1:1配套,对博士后日常资助、招收补贴实行全覆盖,市区两级叠加最高补助115万元,设立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叠加奖励70万元。建成博士后工作站43家,其中国家级工作站14家,全年招收博士后166人,居全市第一。四是持续优化人才生态。以“重庆英才服务”品牌为统揽,推动补贴发放、年度考核、子女入学等服务事项“一键办”。累计为人才提供“一站式”精准化服务23项330余人次,提供健康体检服务、江北机场要客通道、有机蔬菜配送到家等暖心服务7300余人次,开展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慰问2820人次,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需求55人次,人才满意度稳步提升。迭代升级青年人才成长驿站入住政策,扩大补贴范围,累计入住4049人次,持续激发青年人才来区就业创业热情。

四、保障科技型企业各项财政奖补资金兑付

2023年累计兑付575家企业科技扶持资金6330万元,包括用于243家科企入库奖励、156家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29家区级研发补贴、30个区级科技计划项目、9家孵化载体政策补贴奖励、2个市级重点项目配套、1项科学技术奖励等,降低了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减轻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压力,从而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投产运营。同时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加强扶持资金的全过程管理。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科技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此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告知我们,我们会进一步改进。                          


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20日       

(联系人:李天娥;联系电话:6718000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