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574030D/2024-00030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科技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科技局 
    • [ 生成日期 ]
    •  
    • [ 发布日期 ]
    • 2024-05-20 

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局关于政协重庆市渝北区十六届委员会三次会议第399号提案的复函

民建区委:

你委在政协重庆市渝北区十六届委员会三次会议所提第399号提案《关于推进渝北区科技信息资源创新发展的建议》,我局已收悉,对你委所提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办理落实,现将有关落实情况回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构建数据资源体系

一是依托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企业共享科技信息资源。目前,大渝北共享科学仪器资源1121台,专家资源7708名,提供各类科技服务1559项。二是依据数字重庆统一部署要求,渝北区结合实际,有序推进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统筹数据资源管理,迭代升级公共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构建全区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开展全区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开放运营、回流下沉等工作,着力提升数据共享和治理能力,建设区级数据仓,归集全区数据,承接上级下沉数据,基于应用建设专题数据库,推动形成数据要素“一组库”。2023年,渝北区数据归集工作全区部门、镇街全覆盖,共计编制数据目录3888类,数据归集率和治理率均达到100%,不断提高数据归集贡献率,数据编目、治理合格率达100%。

(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全区政务云建设(华为、腾讯、紫光、阿里、浪潮),加强网络算力资源统筹调度、统一管理,严格控制部分非涉密业务依托私有云建设,将使用私有云的应用逐步迁移至政务云,集约提供政务云服务,建立统一的云网资源申请使用、资源分配、费用结算制度,提升“一朵云”资源使用效益。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围绕构建“2335”现代制造业体系和“5311”现代服务业集群,依托鸿雁计划、临空英才培育计划等人才政策,深入实施“满天星”、乡村人才振兴等专项行动计划,为产业发展聚智赋能。2023年本科学历以上人才净流入5888人,新增重庆英才A卡80人,53名人才入选鸿雁计划,居全市前列。二是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充分利用智博会、国才会等平台,聚焦院士、学术带头人、领军型科技企业家等战略科技人才靶向引才;依托仙桃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等平台,聚焦青年人才、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专项育才,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整体素质大幅提升、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6万人,约占全市人才队伍的4.8%。技能人才总数28.6万人,占就业劳动者的39.48%;其中高技能人才10.85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37.94%,总量居全市第一。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492人,其中取得博士学位的108人,占7.2%;取得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290人,占19.4%。三是发挥平台聚才效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引育模式,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人才聚集作用。提升博士后资助政策“含金量”。争取博士后部分资助与市级政策1:1配套,对博士后日常资助、招收补贴实行全覆盖,市区两级叠加最高补助115万元,设立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叠加奖励70万元。建成博士后工作站43家,其中国家级工作站14家,全年招收博士后166人,居全市第一。四是持续优化人才生态。以“重庆英才服务”品牌为统揽,推动补贴发放、年度考核、子女入学等服务事项“一键办”。累计为人才提供“一站式”精准化服务23项330余人次,提供健康体检服务、江北机场要客通道、有机蔬菜配送到家等暖心服务7300余人次,开展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慰问2820人次,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需求55人次,人才满意度稳步提升。迭代升级青年人才成长驿站入住政策,扩大补贴范围,累计入住4049人次,持续激发青年人才来区就业创业热情。

(四)开展各类科技信息资源对接活动

优化服务机制,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一对一”走访帮扶科创企业,协同孵化载体、园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对接科技信息资源。2023年,组织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培训会3场,支持创意公园、安创、百创汇、智创等孵化载体开展了“2023点亮满天星专精特新政策解读”、“2023年硬科技投资人和创业者如何穿越周期解读”、“中小企业股权设计与债券融资大讲堂”、“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暨川渝项目合作对接会”等项目梳理、创业培训、金融机构推介对接等线上线下活动65场,推动西部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开展了“创想巴渝·常态化路演”暨“青创桥·投融资路演活动”常态化路演等市级创新创业活动12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构建数据资源体系

一是依托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持续推动仪器设备、专家等资源的共享。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数据二十条”、重庆市“数据十五条”,高质量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数据归集质量,全面摸排全区数据资源,全量归集数据资源,提高数据治理合格率,做到全区数据资源“应编尽编,应归尽归”。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积极贯彻落实《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重庆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

(二)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提速高层次人才引育。持续引育围绕“2335”现代制造业和“5311”现代服务业集群建设,深化落实“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依托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智博会等平台,加速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迭代升级“临空英才”政策体系,实施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以更大力度、更大诚意、更实举措引进高精尖人才。二是深化人才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政府+猎头+企业”的市场化引才路径,强化与民营企业沟通协调,宣传人力社保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实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招聘进度,助力民营企业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三是打通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引导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人才申报市区两级人才政策,针对园区企业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直补快办”,通过市区协作,通过智慧人社系统比对筛选补贴对象,优先兑现满天星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实现补贴资金直达企业,助力软信行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做实人才服务,优化留才生态。围绕69项线上服务事项,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人才服务机制,全方位、全链条落实人才服务政策举措,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机场要客通道、健康体检、人才公寓等优质服务,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三)持续开展各类科技信息资源对接活动

不断优化服务机制,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意识,提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协同孵化载体、园区开展主体培育、创业培训、金融服务、成果对接等活动,帮助企业对接各类科技信息资源。

再次感谢你委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希望你委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科技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此答复你委有什么意见,请告知我们,我们会进一步改进。


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20日      

(联系人:李天娥;联系电话:6718000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