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450511511J/2023-00061
- [ 发文字号 ]
- 渝北教函〔2023〕74号
-
- [ 主题分类 ]
- 教育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教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3-05-05
- [ 发布日期 ]
- 2023-05-26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089号提案的复函
渝北教函〔2023〕74号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089号提案的
复函
魏莉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打造家校社共育新格局 ——关于“双减”背景下健全家校社协同》(第089号)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对此提案我单位领导非常重视,并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渝北区教委高度重视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要求,我委印发了《重庆市渝北区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通知》(渝北教发〔2018〕203号),同时认真学习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积极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主要开展的工作
(一) 健全家校组织机构。渝北区各级各类学校均建立了家长学校,有领导分管,有人具体抓,做到分工明确,措施具体,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区教委依托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区教师进修学院、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等单位,建立了渝北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工作。
(二)建立家校沟通平台。一是以“家长开放日”活动为切入点,各校向全体家长开放课堂。常态化开展学校(幼儿园)开放日、家长接待日活动,增进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建立家校沟通“热线”,各学校设置校长公开电话,开辟“校长信箱”,设立“家长接待日”,完善“家校联系卡”,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常规化家访制度,扭转 “单纯电话联系”以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主动与家长共同商教子良方,提高家校沟通质量和家校教育合力水平,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二是设立家长课堂,与教师角色互换,让家长走上讲台。大力倡导亲子教育,广泛开展亲子阅读、研学旅行、课程共建等亲子教育活动,加强家长在社会修养、知识教育、能力素质、情感性格等对孩子的潜移默化作用。三是通过家长报、家校日记、家长会、家长互助中心、家访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达成学校工作与家庭教育的良好沟通。四是通过校讯通、QQ群、微信群、网络家长学校等平台,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动态,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助推孩子健康成长。
(三)完善家校档案信息。一是各学校针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实际情况,做好详细的档案信息管理,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给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二是各学校组织教师走进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家庭教育现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特别关注了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等特殊儿童的家访,了解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如茨竹中心校组织全校教师对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家庭子女进行调研,制定措施,开展帮扶,建立亲情档案,“六一”为他们开生日庆祝会,为贫困生送去书籍和慰问品,在每年春节前,关工委成员分成四个组,慰问特困家庭,送去慰问金与慰问品;华秦小学实施教师结对帮扶“三困”儿童,广泛联系社会慈善机构,解决其生活之需;古路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个人档案,添制必需的设施设备,落实代理家长,为他们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放学后,志愿给他们辅导20分钟,为他们集体过生日;双湖小学、洛碛中学坚持以人为本,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原则,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与转化实施方案》,全方位地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渝汉中学、仁睦小学加强对家庭困难、学习困难、单亲及孤儿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帮扶、教育和管理,制定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工作方案,定期送教上门;东原香山实验小学深化爱的教育,党员教师主动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结对子,实施“送温暖 献爱心”的助学工程,及时矫正畸形心理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安心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四)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区教委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进一步加强凝聚各部门力量,注重协作联动、资源共享,构建多层次多阶段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导联动工作机制,积极依托区妇联、团区委、区关工委等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2022年,区教委联合区妇联等部门开展系列活动,一是联合开展“强国复兴有我”2022年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二是联合开展“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为育娃支招”线上征集活动;三是联合开展“不缺位的爸爸”人物访谈活动;四是联合开展“新时代家庭教育大家谈”活动。以此构建多元协作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格局、更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五)助推家校共育成品牌。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家校共育”获重庆市优秀德育品牌,“家长督学”荣获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2019年11月对年满十岁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生活动,家长与学生共签“合作共进契约”,作为送给孩子最后的生日礼物,受到去该校考察调研的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高度好评和赞扬;兴隆中心校和大盛学校针对本校的实际,制定了《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学校学员考核制度》、《家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备课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家访制度》和《家校联系制度》等,学校大小活动都邀请家长参加;盛景天下小学开展“老师到我家”的活动,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呼声,以家长开放日、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保持与家长经常联系,积极发动家长们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渗透,特别是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汉渝路小学、草坪完小积极推进家校共育,提升育人合力,开展了亲子阅读、亲子书法、亲子舞蹈社团、编写了《家长手册》《读写绘》、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天一新城小学、渝汉中学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庭教育工作会,评选好家长,及时了解家长们的心声,听取家长们对学校的建议与意见,分析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六)全面宣传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专门进行立法,由此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中国父母们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积极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区教育系统组织各校各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多措并举”,积极组织师生、家长认真收看、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系列解读,学习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全区通过各家长学校组织家长、教师组织线上线下主题讲座,“渝北区教委微信公众号”提供链接在全区范围内宣传,各学校也通过电子、橱窗、板报展示等加强了对宣传氛围和效果的宣传,把《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学习宣传与当前重点工作、文明校园、和谐家庭创建相结合,守正创新,打造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新格局。
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我区的家校共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共育意识不强、家庭教育薄弱、家校育人脱节等现象。接下来将继续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共育制度机制和工作体系,提升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明显转变家长群体的家庭教育理念,整体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基本形成家庭尽责、学校指导、社会参与、政府推进的家校共育工作新格局。
(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区教委将加强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把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家庭教育工作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学水平的督导考核评价中。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整体工作计划中,加大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日常办公等经费,为家庭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保障。
(二)探索建立各方共同参与的协同配合机制。区教委将继续联合民政、卫生计生、公安等部门,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工作的协调配合和相互促进,共同开展做好家庭教育相关工作,创新渝北家庭教育模式。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积极要参与学校所在社区家长学校、社区教育活动中心开展的家庭教育家长培训及咨询服务活动,指导社区提高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重视学校家庭教育科研工作。区教师进修学院要针对当前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每年选定不少于2个亟待解决且又能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探索家庭教育科研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总结工作经验,形成一批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稳步推进我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树立家庭教育先进典型。区教委将联合区妇联、区精神文明办公室等单位定期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示范校的创建与评审,对在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工作者给予表彰,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全区家庭教育工作跨上新台阶。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此复函已经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毛志亮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反馈至我单位,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联 系 人:江娅
联系电话:67821869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委员会
2023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