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公安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3条措施
渝北公安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3条措施
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公安机关主业主责,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辖区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切实展现将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服务民生发展的效果,为渝北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目标贡献公安力量,渝北公安根据市、区有关民生实事部署安排,实施以下“我为群众办实事”优化警务服务管理措施。
一、切实推进探索跨省市警务运行合作机制。
立足渝北、广安共建川渝高竹新区,与广安、邻水公安机关深化警务合作,加快推进安全稳定管控、违法犯罪打击、社会治安巡防、公安政务服务等一体化部署实施。推动落实两地企业、群众办证办事政务信息网上实时共享互认,探索警务管理服务同城化,更好服务保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深化完善“3+3+N”联勤联巡联控机制。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将地理位置相邻、治安状况相近的3个派出所、3个交巡警勤务大队及社区干部、网格员、物业保安等“N”支平安建设力量有机整合、统一调度,完善交叉延伸、无缝衔接的治安巡逻防控网,根据警情动态调整巡防警力部署,突出夜间重点时段、城区治安复杂重点区域,提高见警率、管事率,降低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增强风险防范、专业治理能力。
三、全力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
持续开展全民反诈专项行动,深化“警企、警银、警通”协作,健全涉案资金“及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工作制度,点对点下发电信网络诈骗警情至辖区派出所并督导快速劝阻、紧急止付,全力减少群众受损。强化侦查打击、防范管控、综合治理,着力针对辖区高发诈骗类型、易受骗群体加大“精准滴灌”式宣传引导,力求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打击处理人数和追赃挽损金额上升。
四、深入开展“多勤联动”综合整治。
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顽疾,牵头整合公安、交通、城管等多部门力量成立“多勤联动”综合整治执法工作队,深化市容市貌和缓堵保畅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对红锦大道、桃源大道、新南路等31条道路开展违停车辆查处、占道经营清理等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城区秩序综合管理水平,营造空间立面清爽、地面道路整洁、交通秩序井然、车辆停放规范、生命通道畅通、市民文明守法的管理效果。
五、督导提升警情处置质效。
加强110接处警可视化调度处置,实施刑事类案件警情“三回访”机制,跟进督导及时接处警,对民警未及时到达现场的落实督察措施。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交通拥堵、噪音扰民等警情,加大快速转警力度,并对高重复报警跟踪督办,促进处警单位提高处警速度、加强与报警人沟通,提高群众满意度。
六、全覆盖实施“365律警在线”机制。
做实做深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在兴隆、茨竹、古路、大湾、大盛等5个派出所推广律师驻所,与派出所民警一道,全年365天向群众提供更加专业、高效、无偿的调解纠纷、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服务,实现全区23个派出所律师驻所服务100%覆盖。运用分局自主研发的社会矛盾纠纷信息管理系统,对驻所调解、咨询相关矛盾纠纷信息开展大数据分析研判,提升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七、全面护航校园安全。
持续强化涉校涉生安全管理,全面排查化解涉校涉生矛盾纠纷,协同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力保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坚决防止涉校涉生极端案事件发生。深入辖区学校开展安全法制进校园活动,联合教育、应急管理等部门单位开展防诈骗、防火灾、防溺水等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突发事件防范自救能力,共建“平安校园”。
八、切实加强禁毒宣传教育。
与重庆市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所联合制作渝北区毒品预防教育知识讲座专题影片并刻录U盘,发放至全区每所中小学,实现禁毒宣传教育校园全覆盖。与重庆市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所签署为期3年的禁毒教育宣传协作协议,充分利用其优势资源增强全民尤其青少年禁毒意识,同时加强线上教育、线下宣传相结合,倡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远离毒品,构筑全社会防范毒品侵袭的有效防线。
九、积极推行便民利民人口管理服务。
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和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举措,全面推行户籍派出所窗口综合服务,调整下放25项户口事项为派出所审批、22项为当场办结,规范派出所证明出具并最大限度缩短办结时限,川渝黔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积极推行“互联网+”户政服务,快捷办理“警快办”平台群众申办事项,完善“外网受理、内网审核、窗口一次性办结”工作模式,深化身份证24小时自助办理和微信便捷缴费服务。户籍办理窗口对当日已受理业务提供延时服务直至办结,并实行24小时急事急办预约服务。定期深入村镇与群众面对面宣传便民利民政策制度,主动为老年群众提供现场咨询、指引等便利化服务,开展上门办证切实解决老弱病残孕等群众困难。全覆盖回访窗口服务不满意事项,提升综合满意度。
十、不断深化便利交通管理服务。
积极应对渝北辖区群众车驾管业务需求量大的形势,申报调增业务受理大厅日预约量至260个、查验大厅日预约量至100个,并开展延时服务。对18类车驾管业务实现一窗通办,并开设专门的老年人办事窗口。全天候开放24小时自助办理大厅,方便群众休息时间办理部分车驾管业务,以利少等待、快办结。每月组织一次周末满分、注销可恢复、外籍转入、军转地科目一考试和军转地科目三安全文明考试;远程审验岗周六不休息,开展远程车辆审验;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为所需企业上门服务。深入落实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办理车驾管业务举措,将流动车管所开进企事业单位及人群密集区开展上门服务,让企业群众就近可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十一、着力做优出入境管理服务。
在出入境窗口推行老年群体“保姆式服务”,深入落实国家移民管理局6项便利老年人服务举措,并对无法通过智能手机申领出示“健康码”的老年人,安排专人协助完成体温检测和相关登记手续,同时增设爱心专座、老花镜及急救药品等物资,让老年人办证体验放心舒心暖心。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对渝北辖区外籍人士开展新冠疫苗预约接种政策宣传。根据12项、6项移民出入境及14项助推我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政策措施,尽最大努力为辖区企业涉出入境管理事项提供便利服务。
十二、有效优化民爆行业监管服务。
针对渝北辖区开发建设体量大、民爆行业服务需求多及安全风险大的实际,对民爆物品道路运输许可证办理推行“一次办成”措施,实行网上预约服务。促成降低小危企业“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流向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费,切实让群众少跑路、减负担。加强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建立完善运输全程护送机制,借力民爆物品承运单位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强化远程预警监管,有效预防运输过程爆炸事故发生,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十三、持续打造情景体验教育基地。
加强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应用,针对重点车辆驾驶员、青少年学生及社会公众等群体深入开展体验式学习,增强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治文明意识,预防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深化特警支队“警营体验和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开展系列宣传教育和体验活动,增强幼小学生等特殊群体安全意识,提升自防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