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504310635L/2022-0039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规划计划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发展改革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2-09-01
- [ 发布日期 ]
- 2022-09-01
重庆市渝北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重庆市渝北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向大会作书面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刚刚过去的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政府工作报告各项目标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年初确定的32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7项约束性指标均完成全年目标,25项预期性指标均达到或好于预期。
表1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
指标名称 |
指标属性 |
目标计划 |
预计全年完成 |
是否完成 |
1 |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预期性 |
6以上 |
8.5左右 |
是 |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 |
|||||
2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 |
预期性 |
7 |
16 |
是 |
3 |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增速(%) |
预期性 |
5 |
12 |
是 |
4 |
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
预期性 |
≥45 |
≥45 |
是 |
5 |
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 |
预期性 |
12左右 |
12 |
是 |
6 |
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 |
预期性 |
12左右 |
17.5 |
是 |
7 |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
预期性 |
6 |
6 |
是 |
8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预期性 |
与上年持平 |
5 |
是 |
#工业投资增速(%) |
5 |
5 |
是 | ||
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预期性 |
5以上 |
10 |
是 |
10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预期性 |
≥4 |
4.4 |
是 |
11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预期性 |
23.7 |
24 |
是 |
12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
预期性 |
750 |
796 |
是 |
13 |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预期性 |
55 |
≥55 |
是 |
14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预期性 |
3 |
10.2 |
是 |
15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预期性 |
85 |
89 |
是 |
二、创造高品质生活 |
|||||
16 |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预期性 |
9 |
9 |
是 |
17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预期性 |
>5 |
5.6 |
是 |
18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预期性 |
5.5左右 |
<5.5 |
是 |
19 |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
预期性 |
7 |
7 |
是 |
20 |
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预期性 |
2 |
2 |
是 |
21 |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
预期性 |
3.46 |
3.5 |
是 |
三、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
|||||
22 |
进出口贸易总额(亿元) |
预期性 |
1700 |
1900 |
是 |
23 |
服务贸易增速(%) |
预期性 |
由负转正 |
由负转正 |
是 |
24 |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
预期性 |
23 |
23 |
是 |
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
|||||
25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
约束性 |
321 |
321 |
是 |
26 |
森林覆盖率(%) |
约束性 |
≥42 |
42.5 |
是 |
27 |
能源消耗总量增速(%) |
约束性 |
4 |
4 |
是 |
28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约束性 |
3 |
3 |
是 |
29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约束性 |
3 |
3 |
是 |
30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吨) |
约束性 |
322.9 |
322.9 |
是 |
#化学需氧量(吨) |
127.75 |
127.75 | |||
#二氧化硫(吨) |
61.4 |
61.4 | |||
#氨氮(吨) |
10.95 |
10.95 | |||
#氮氧化物(吨) |
122.8 |
122.8 | |||
五、安全发展 |
|||||
31 |
粮食产量(万吨) |
预期性 |
11 |
11.14 |
是 |
32 |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
约束性 |
2.8 |
1.41 |
是 |
年度区级重点项目247个、总投资36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8亿元,全年完成投资430亿元,投资完成率90%。24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面完成23项,剩余1项“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任务中“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51%”指标未完成,主要原因为我区公办幼儿园基数大,新建公办幼儿园周期较长、回购民办幼儿园困难较多,短期内大幅提升占比难度较大。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一是慎始如终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措施,面对突发防疫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工作机制,成功在一个潜伏期内控制住了疫情。持续做好机场等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强化重点地区来区返区人员流调和检测,做到分级分类精准防控,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市领导多次表扬渝北守住了重庆“北大门”。高效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累计接种超过350万剂次,接种量居全市第一。二是经济运行调控有力。有效投资稳步提升,41个市级重大项目、247个区级重点项目总体推进顺利,分别完成投资218亿元、430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07.4%、90%。消费活力持续增强,全力打造“十三香”商业特色街区和“御临风物”品牌,推动线上线下消费齐发力,水獭云选、桥达茂宸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加大向上争资力度,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14亿元,创历史新高;争取政府新增债券额度和再融资债券额度44.8亿元。三是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实施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程管控,债务率低于风险警戒线,全区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积极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非法集资案件司法判决6件,结案销号10件,陈案化解率达到85%,全区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化房地产项目风险点排查管控,妥善处置涉稳项目,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二)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提速提标。一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创新生态圈体系持续完善,累计建成商务楼宇170万平方米,长安软件科技公司、传音重庆研发中心、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项目纷纷落地运营。新认定市级孵化器3家,市级以上孵化器总量达8家,总建成面积达7.35万平方米,重庆创意公园获评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市级以上众创平台达到15家。二是创新主体加速培育。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计划,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572家,总量达4477家,居全市第一。支持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新培育市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总量达到24家,占全市22.2%,新型高端研发机构达到12家、占全市35.3%。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总量均居全市第一。三是创新生态加快优化。“种子、天使、风险、担保”四大科技基金规模达33.7亿元,累计为40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28.5亿元,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达5.6亿元,全区科技创新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积极拓宽引才渠道,深入实施临空英才计划,引育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224名。
(三)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持续提质增效。一是工业扩量升级不断加快。汽车、电子等重点支柱产业支撑有力,产值分别增长18%、20%,带动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650亿元、增长16 %,产值总量持续领跑全市。智能制造稳步推进,实施飞龙江利、恒伟林汽车等9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增OPPO、传音等数字化车间15个、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项目11个,推动天友乳业、舟海智能等1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二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仙桃国际大数据谷获评“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中国数字经济与软件服务业最佳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服务,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长7%。金紫山石头房子文创园等项目快速推进,铜锣山矿山公园一期开园迎客,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实现首期开业,临空消费走廊17个重点消费项目有序推进。三是农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成效显著,套种粮油、蔬菜等作物6.7万亩,新认证“两品一标”、全国名特优新和市级品牌农产品36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持续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兴隆有礼”艺术村等美丽乡村综合体正成为网红打卡地,乡村旅游收入实现23亿元。四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签约项目220个,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25个,合同投资额1000亿元,到位资金225亿元,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举办招商推介、集中签约、集中开工等重大活动20次,成功签约荣盛盟固利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顺丰西南运营总部、树兰(重庆)医院等重点项目。
(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走深走实。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幅压减企业办事环节、时耗、成本,实现“零跑动”事项1154项、“最多跑一次”事项287项,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占比提升到89.3%。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提供套餐服务达92项。加快构建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事后信用惩戒的监管机制,归集信用信息10000余条。二是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全面落实国家、市级重大改革部署,73项区级重点改革事项加快推进。有序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国企改革行动整体任务完成80%,累计完成集中统一监管改革企业22家,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企业7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配套设立水电气讯、招投标综窗,大力推动并联审批。自贸区“一本报告管全域”改革试点纳入全市借鉴推广的7项最佳实践案例之一。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增加至87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50%,木耳金刚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三是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开展常态化走访民营企业活动,解决民营企业诉求问题250余个。积极推动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升级贷”、“上市贷”风险补偿金作用,新增发放贷款3.27亿元,惠及中小企业95家。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7万户、增长17.5%。
(五)对外开放合作持续落实落地。一是开放通道不断拓宽。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提速推进,新开通国际航线5条,新增国内客运通航点13个,通达城市12个,旅客吞吐量提升至全国第四位,货邮吞吐量达到48万吨,成功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铁路枢纽东环线、渝邻快速路等项目进展顺利,洛碛码头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三环高速渝北段建成通车。二是区域联动不断深化。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广元市、德阳市等友好城市不断深化交流合作,19个可视化项目推进顺利,其中双城产业合作示范园、工业链对接平台等12个合作项目已出成效。加快推动高竹新区发展,出台“黄金政策30条”,新签约项目29个,协议投资295亿元,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正式成立。主动服务两江新区开放开发,累计为市级平台征地5.3万亩。持续做好云阳对口协同发展工作,投入3040万元援建项目13个,助力云阳销售农特产品2200万元,为云阳提供就业岗位2300余个。三是外贸外资稳定发展。中新航空产业园15个项目集中开工,中新大数据智能化成果展示促进中心建成投用。自贸试验区渝北板块新增注册企业4900户,引进重点项目78个。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达1900亿元、增长13%,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超85家。
(六)城乡统筹发展持续有力有序。一是发展空间加快拓展。加快编制渝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同德片区、农业科技园区等6.7平方公里控规获批,有序推进多宝湖、朝阳、兴旺等片区34平方公里空间拓展,编制并形成多宝湖拓展片区概念性规划和产业策划方案。完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26万平方米、有序出让土地200公顷、出让价款151亿元,划拨土地389公顷。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158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速建设,南北大道北延伸段建成通车,9号线一期二期、5号线北延伸段等5条轨道交通和椿萱大道、甘悦大道等17条主干道加速推进,7座城市立交和15座人行过街设施提速建设,建成6个公共停车场,新增车位1046个,改造升级路内停车位1万个,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新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实施骨架公路改造项目120公里。实施农村饮水项目12个,农村饮水质量稳步提升。三是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空港新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PPP项目顺利推进,完善提升人行道181公里,路平整治35.2公里,路平整治和人行道完善提升完成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加快推进旺瑞小区、金紫山片区等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8.6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643户。大力实施坡坎崖美化绿化、街头绿地提质、园林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50万平方米。深入实施“大城三管”“马路办公”,持续开展“多勤联动”,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持续保持主城前列。四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建成柑橘、桃李等特色经果林8.7万亩,建成全国首个丘陵地区无人果园管理平台并在2021年智博会上发布。完成农村C、D级危房整治5690户,整治提升农村危旧房3456户,建成“四美”庭院6个。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座,,创建绿色示范村庄8个。新改造农村户厕732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排资金2322万元,落实项目41个,全覆盖排查走访全区13.4万农户,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实施动态监测和帮扶全覆盖。
(七)生态环境保护持续见行见效。一是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实施10家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完成1076家涉气中小企业综合整治,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1天。完成空港新城F区等14个地块土壤风险评估,启动实施搬迁企业原址地块土壤治理修复,建成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全面完成人大评议水污染反馈的问题整改,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获生态环境部表扬。二是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四山”和自然保护区管控,森林覆盖率达42.5%,荣获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大盛镇、统景镇、仙桃国际大数据谷被评为市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明月山、铜锣山等矿山生态修复2940亩,铜锣山矿山生态修复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典型案例。三是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编制能耗双控五年行动规划和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持续做好能耗“双控”工作,如期完成年度总量减排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和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持续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9个,完成城区垃圾分类楼层撤桶目标任务,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抓常抓实。一是民生保障成效显著。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发展,24件市、区重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完成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4.2万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养老、医保参保率均达到96%。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放救助金1.08亿元。建成玉坪雅居二期、富兴苑二期、天堡家园CD组团安置房42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敬老院改造升级,建成养老服务中心7个,农村养老互助点101个,完成改扩建敬老院2个,城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达到100%。二是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力构建公益普惠学前教育体系,新增普惠性民办园13所,新增学位3480个。悦来中学、环雅小学等8所新建扩建学校建成投用,空港实验中学等10所学校建设有序推进。6所“公参民”学校转设为公办学校,中小学课后服务全面推开。新中医院基本建成,王家、空港佳园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区人民医院儿科成功创建市级区域医学重点学科,樊代明院士工作站挂牌成立,统景中心卫生院、回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甲级医院。空港新城羽毛球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开放,市民服务中心正式投用。三是社会治理持续深化。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危险化学品、消防等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全区事故防控和灾害防治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治重化积”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化解市交办信访案件46件。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九类案件破案率达100%,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科学决策、周密部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结果。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宏观形势和新冠疫情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繁重,民生领域存在短板弱项,生态环境改善仍需加强,防范化解和应对处置各类风险容不得丝毫懈怠。对此,我们将保持发展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沿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破浪前行。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考虑
2022年是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
(一)宏观形势判断
2022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复杂严峻。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但机遇也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机遇挑战交织共振,机遇大于挑战。
我区发展面临一系列老难题和新挑战。一是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受冲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愈演愈烈,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贸易摩擦和投资保护将进一步强化,大国战略博弈、地缘政治冲突等风险明显上升。国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使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二是疫情变化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主要国家防疫政策的转变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诸多不确定影响。随着国际往来的增加,我国多地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疫情零星散发和局部爆发的风险始终存在,变异毒株进一步增大防控压力。三是国内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国内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增强,经济活力、动力将进一步显现。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压力依然不小。四是我区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我区正处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期,发展空间不足、产业能级不高、科技创新活力不足、消费品质不高、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集聚较少等老问题叠加疫情防控、提振内需、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新挑战,保持经济稳定运行难度明显加大。
在看到经济运行中风险挑战上升的同时,更要看到我区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从发展环境看,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等七个方面对今年政策发力方向作出明确部署,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并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多重政策利好叠加有利于促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将为我区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从战略机遇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项目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在交通建设、基建投资、大数据智能化、开放平台功能支撑等领域重点着力布局, 将为我区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市场利好。从内生动力看,“四个大区”和标杆城区加快建设、“十四五”规划稳步实施、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商业综合体陆续开业、数字经济示范区的带动效应以及两江新区重点项目提质上量将极大程度释放内需潜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同时,随着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更加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从经济基本面看,近年来,我区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平台建设持续发力、开发开放全面提速,经济总量连续十余年位居全市第一,各类示范创建成果丰硕,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积蓄了强大后劲,让我们更有条件、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二)主要发展目标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大区”和标杆城区建设,对标“十四五”指标体系和市考指标,结合我区实际,按照易统计、好评估的原则,确定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指标的目标(详见表2)。指标体系由30个指标构成,其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森林覆盖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6个为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必须完成的;其余24个为预期性指标,主要体现导向性,是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奋斗去努力实现的。
依据2021年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综合分析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要求,结合区情实际和发展需要,提出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表2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表
序号 |
指标名称 |
指标属性 |
2022年预期 |
1 |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预期性 |
6.5左右 |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 | |||
2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 |
预期性 |
10左右 |
3 |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增速(%) |
预期性 |
5 |
4 |
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
预期性 |
≥45 |
5 |
数字产业增加值增速(%) |
预期性 |
10 |
6 |
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 |
预期性 |
15 |
7 |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
预期性 |
5.3 |
8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预期性 |
与上年持平 |
#工业投资增速(%) |
5 | ||
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预期性 |
7 |
10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预期性 |
>4 |
11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预期性 |
24 |
12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
预期性 |
800 |
13 |
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 |
预期性 |
7 |
14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预期性 |
5 |
15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预期性 |
89.8 |
二、创造高品质生活 | |||
16 |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预期性 |
9 |
17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预期性 |
>5 |
18 |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
预期性 |
5 |
19 |
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预期性 |
2.2 |
20 |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
预期性 |
3.6 |
三、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 |||
21 |
进出口贸易总额(亿元) |
预期性 |
2000 |
22 |
服务贸易额(亿美元) |
预期性 |
8 |
23 |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
预期性 |
23 |
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 |||
24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
约束性 |
325 |
25 |
森林覆盖率(%) |
约束性 |
43 |
26 |
能源消费总量增量(万吨标准煤) |
约束性 |
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
27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约束性 | |
28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吨) |
约束性 | |
#化学需氧量(吨) | |||
#二氧化硫(吨) | |||
#氨氮(吨) | |||
#氮氧化物(吨) | |||
五、安全发展 | |||
29 |
粮食产量(万吨) |
预期性 |
11 |
30 |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
约束性 |
2.6 |
(三)重点项目安排
2022年计划安排区级重点项目253个(完工64个、续建93个、新开工67个、前期29个),匡算总投资382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8亿元。从项目类别看。一是产业发展类项目64个,匡算总投资9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6亿元。二是基础设施类项目55个,匡算总投资10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7亿元。三是社会民生类项目93个,匡算总投资4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7亿元。四是城市综合体类项目41个,匡算总投资13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9亿元。
三、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坚定不移扩大内需,着力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大“两新一重”投资力度,持续优化完善5G网络、充电桩布局,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建设、投资、运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及专项债券项目调度,确保发挥投资效益。二是深入抓好项目建设。做实项目支撑,围绕中央和市里投资计划,科学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用地保障和资金保障,确保全年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开工率均达到85%以上。优化项目服务,深入落实重大项目区领导联系推进机制,抓好关键要件办理及审批工作,提供从立项到竣工投产的全程高质量“保姆式”服务,为引进高质量项目、促进有效投资、集聚转型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合景泰富悠方、森活大融城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营运,规划建设中央公园夜经济示范区,建成运营T23时装文创园一期,打造重庆时尚消费新名片。积极培育社区电商、直播电商、指尖经济、网红经济等新模式。加大城市首店、特色小店招引落地,大力发展“两店”经济。加快发展会展经济,促进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固化提升镇村系列赏花品果节、海鲜节、夜市文化节等系列节会,组织重点商贸企业举办优惠活动,大力活跃消费市场,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推动实现消费升级。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一是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加快构建“2+4+1”现代工业体系,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力促长安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宏拓精密,建成投产宇邦、渝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聚焦OPPO、传音等整机品牌需求,重点引进显示模组、摄像头等核心配套企业,推动捷荣、裕同等项目建成投产。提速建设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推进三圣、中投等项目建成投产。支持天箭惯性等企业促建达产,力争在军民融合、服装、通机、家具等领域培育一批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5+3+1”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新牌坊金融服务集聚示范区加快建设,依托临空金融总部等楼宇载体打造总部企业基地及股权投资中心,力争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加快重庆(国际)快件集散中心建设,大力引进第三方、四方物流,做大做强航空物流业。依托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平台,对照软件企业50强清单,引进软件核心龙头企业,推动长安软件、创通联达等成为独角兽,打响仙桃软件名品。积极培育文创旅游、健康养老、专业服务等新业态,加快推进重庆游戏产业园、玉峰山康养度假基地等文创、康养项目建设。利用两江国际商务中心、仙桃国际大数据谷等特色楼宇资源,加快布局总部经济,进一步夯实现代服务业增长基础。建成运营法治科技园一期。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3+6+1”现代农业体系,建成10万平方米智慧设施农业,新发展特色道地药材2000亩、生态渔业2000亩,出栏肉兔50万只。推进品牌强农工程,新增“两品一标”等各类农产品品牌20个。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5家。全力推进国家农高区升建工作,力争引进中粮等龙头企业入驻,提速建设重庆果树科技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四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聚焦“产业数字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继续实施“机器换人”“数字化装备普及”等计划,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继续用好2亿元技改专项资金,开展“百家企业智能化改造”行动,激励存量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0个,打造1个智能工厂和10个数字化车间。推进“数字产业化”,围绕云服务、边缘计算、数字应用等上下游,新引育数字经济企业50家以上。围绕“住业游乐购”打造15个典型智能应用场景。新建5G基站1000个。
(三)凝心聚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新引擎激发新动能。一是引导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以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为主阵地,集中政策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完善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培育链条,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2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鼓励规上企业普遍建立内部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60%。加快建设传音等龙头企业研发基地,成立手机新技术研发联盟,全面提升研发能力。聚焦大数据、软件信息、集成电路设计、汽车电子四大产业重点招商,加快腾讯云等重点项目落地。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重邮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西部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攻关一批关键技术,支持智能硬件检测基地等建设国家级实验室。积极对接全市“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加快引进国家大院大所、“双一流”研究型大学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来渝北建立前沿引领型联合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布局建设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提档升级。三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创新扶持政策,确保全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以上。发展壮大“种子、天使、风险、担保”四大科技基金规模,力争“科信贷”贷款总额突破6亿元。推动20家上市重点企业股改培育,新增上市企业2家。四是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体系,深入实施临空英才计划和鸿雁计划,吸引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落实好博士后“黄金18条”等人才政策,打造全市博士后科研人才集聚高地。创新开展人才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做好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
(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动力。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世行标准和市对区考核反馈意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线上“一网办”、线下“一窗办”,全面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制,扩大简易注销范围。深化“一本报告管全域”改革,进一步扩大改革实施区域,调整报告编制范围,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行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应用,加快推进不见面开标和异地远程评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涉企政策,建立“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精准帮扶机制,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二是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区属国有公司市场化转型步伐,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行动任务,抓好AA+信用评级企业培育工作。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全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区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区级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推动“三社融合”发展,大力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营。三是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高效落实各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继续深化区领导联系民营企业机制,落实好常态化走访民营企业制度,构建共抓共促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健全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服务制度,持续开展诉求问题办理“一月一通报”,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供能等具体困难,引导民营市场主体“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不断壮大民营经济规模,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五)不断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一是积极拓展对外开放通道。加快打造高水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助推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加快建设,持续拓展国际货运航线网络,积极争取第五航权。加快“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建设,发展航空零部件物流、航空发动机物流、小型飞机整机物流。推动铁路枢纽东环线及机场支线建成投用,提速建设古路、统景、银花3个铁路站点,争取开工洛碛港一期,不断提升“空铁公水轨”多式联运水平。二是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聚焦“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认真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协同开放等各方面聚力发力,深化与友好城市合作交流,持续推进19个可视化项目等合作事项落地落实。深化川渝高竹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和概念性规划方案,高标准推进起步区详细性规划编制报批,提速推进南北大道三期、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川渝科创基地、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深化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坚持“两江兴、渝北兴”,全力服务、深度参与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扎实做好市级平台保障服务工作。继续做好与云阳对口协同发展工作,加强与云阳交流互访,切实用好对口帮扶资金,确保帮扶项目快落地、快见效。三是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深度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不断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支持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总部贸易基地发展,招引集聚外贸企业落户。搭建中新金融资源集聚平台,完善金融机构开放体系,持续推动区内企业赴新加坡发行债券、上市及金融机构互设。依托新加坡(重庆)青年人才驿站项目,积极打造中新青年人才跨境交流及创新创业示范窗口。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深化产业链条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完成合同投资额900亿元,到位资金210亿元。
(六)统筹抓好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一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设施,提速推进16条城市道路和6座城市立交建设,加快推进湖滨东路延伸段、横六路西延伸段等68条次支道路建设,打通紫兴路延伸段等3条城市“断头路”。推动轨道4号线西延伸段、5号线北延伸段和15号线建设,建成运营9号线一二期。加快建设11个公共停车场、建成投用4个。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水平,加快两江大道北延伸段建设,改造提升双关路、关旱路等普通干线公路。提速建设碑口水库,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9个。二是增强城市品质功能。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空港新城S分区、多宝湖等重点区域控规报批。深入推进公园绿地“十五分钟服务圈”建设,新建改建公园游园4个,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保持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持18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花卉园片区项目改造,启动花园新村片区、金岛花园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成11座城区老旧公厕改造。全面推进宝圣湖流域、双龙湖流域等8大片区雨污分流整治及市政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城区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管二期、智慧市政园林设施等项目建设,打造“智慧小区”5个,切实提升城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深入实施“1+8”综合执法,开展“多勤联动”“马路办公”,切实解决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等城市管理顽疾。三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加强经果林后续管护和业态拓展,新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完善产供销体系,启动建设20万吨级现代化柑橘加工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提档升级古洛线等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乡村旅游收入达25亿元以上。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新泉村大屋基、木耳镇土桥湾等9个居民新村。强化区镇两级统筹,优化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规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工作,引导更多人才服务基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七)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渝北。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和难点,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源头管理,扎实开展挥发性有机废气污染企业治理和涉气中小企业综合整治,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5天。持续推进后河、御临河流域整合整治,开展南天门水厂等7个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二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国土绿化行动,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四山”和自然保护区管控,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扎实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营造林项目1万亩。实施方家山公园二期、两港大道等绿化工程,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编制未来十年“碳达峰”方案,有序开展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有效实行能耗“双控”管理,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完成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持续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开展精准就业帮扶活动,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不低于90%。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增公办园6所,新增学位2700个,持续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率。加快推进金石小学等10所学校建设,建成悦港中学、举人坝小学、腾芳中学、龙兴C17-1地块中学等4所学校,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强“民转公”学校整改,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推进区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建成投用新中医院、开工区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启动建设新双凤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石船等3个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启动建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城市书房”、石坪体育公园、区钓鱼运动基地等一批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三是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统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96%以上。加快新城雅居等安置房建设,建成安置房13万平方米。加快建设石船、玉峰山、统景等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城乡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优化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发展多元化、规范化、普惠化的托育服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供给,加强价格调控和监测,保持粮食、肉类、水果、蔬菜等民生商品价格的基本稳定,防范物价大幅波动。大力实施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项目,做好粮食物资储备。全面完成2022年市区重点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渝北。一是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保持高度警惕状态,按照“人、物、环境同防”要求,继续实施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坚决守好全市“空中门户”。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和异常反应救治保障,构筑免疫屏障。二是积极化解金融和债务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警、处置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开展非法集资“扫楼排雷”风险排查,研究化解非法集资陈案。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依法合规使用债券,不断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坚决兜住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三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深化落实常态化安全监管“十条措施”,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推行“两单两卡”,强化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持续推动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普及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本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整体安全水平。加快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和重点行业领域乱象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坚决打击涉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加强盗抢骗和黄赌毒等打击整治,深入开展打击治理跨境赌博、全民反诈等专项行动。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回应民生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为的担当,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确保全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渝北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