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动态要闻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对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日期:2021-08-20

根据工作要求,我委正在编制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中,我委自2021年8月20日起公开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公众可通过热线电话(023-67818377)、信函(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双龙大道299号,来函请注明:“十四五”大健康)、电子邮件(1452168041@qq.com)等方式联系我委,反馈意见建议。我委将认真梳理,并在编制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时研究吸纳。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10日。

衷心感谢您的关心、支持和参与!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8月20日



附件:1、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

    2、关于《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 发展基础 1

第二节 发展环境 3

第二章 总体要求 5

第一节 指导思想 5

第二节 基本原则 5

第三节 发展定位 6

第四节 发展目标 7

第三章空间布局 9

第一节 医疗服务核心区 9

第二节 生物医药集聚区 9

第三节 养生养老服务区 10

第四节 健身康体休闲区 11

第四章重点领域 12

第一节 大力发展以“医”为支撑的医疗服务业 12

第二节大力发展以“药”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 16

第三节大力发展以“养”为支撑的养生养老产业 19

第四节大力发展以“健”为支撑的健身康体产业 23

第五节大力发展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产业 26

第五章 主要任务 27

第一节强化创新驱动力 激活发展动能 28

第二节 提升平台带动力 夯实发展载体 29

第三节发挥主体牵动力 激发发展活力 30

第四节突出品牌促动力 创造发展优势 32

第五节 汇合开放联动力 拓展发展空间 33

第六章规划环评 35

第一节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 35

第二节 规划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36

第三节 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 37

第七章保障措施 37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37

第二节强化要素保障 38

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 38

第四节完善监测评估 39

第五节营造良好氛围 39


大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典型的朝阳产业、幸福产业、绿色产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渝北有着主城面积最大的城市建成区和1000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农村,是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典型缩影,在推动大健康、大融合上渝北大有希望、大有作为。为抢抓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扎实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精神,结合渝北实际,特制定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近年来,渝北充分发挥区位、生态、产业、体制优势,以创新、集聚、融合、开放为引领,着力构建以“医、药、养、健、管”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大健康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十四五”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康资源禀赋优越。渝北是一座生态宜居的公园之城,区内各类公园达到145个,在全市所有区县中数量最多,人均公园绿地18平方米,中央公园是全国最大的开放式城市中心公园。区内中药材资源富集,种植有道地药材20种,种植面积近9000亩,产量超900吨。康养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统景温泉、玉峰山“森林氧吧”、木耳“新乡村”田园综合体、华蓥山高山度假区等。医疗资源丰富,全区拥有重庆医科大学附三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等三级甲等医疗卫生机构3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达到866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渝北依托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城市更新公司、空港工业园区等园城平台,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为全市都市现代中药材示范区,渝北在“十三五”期间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健康养老势头强劲,多家品牌养老机构入驻渝北,智慧养老云平台已搭建运行,医养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养老服务+行业”计划贯彻实施,逐步形成“养老+物业”“养老+教育”“养老+农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业态,养老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健身康体如火如荼开展建成区体育馆、区全民健身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际华园初具规模,极限运动、户外运动、赛事活动日益兴起,体育服务业、体育制造业、体育建筑业等业态较为完备,体旅融合稳步推进。

——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创新平台愈加夯实,培育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健康领域国家平台6家。创新成果加快涌现,开发出全球唯一可控姿态的“智能胶囊内镜”全国第5位的伊诺肝素钠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坚持推动大健康与大数据融合创新,建设区域检验检查平台,实现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依托区域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建成区域影像中心、区域心电中心,形成辐射全区的集远程会诊、高清视频交互、数字资源共享等功能的“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稳步推进。

——政策支撑有力有效。渝北作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十三五”时期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发展理念,狠抓政策落实。渝北先后出台《健康中国渝北行动实施方案》《渝北区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渝北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第二节 发展环境

未来515年,是渝北大健康产业跨关口、培优势、上台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成效将直接决定第二个百年历史阶段在全市、全国乃至国际大健康产业版图中的地位。渝北应牢牢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抢占大健康产业“新蓝海”。

——发展机遇。从全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技术在大健康产业领域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越强,人们对健康认识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更加深刻,健康需求逐渐传统医疗模式向防、治、养转变,健康消费渐成新风口,为渝北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从国内看,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追求和向往更加强烈,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健康消费能力和意识越来越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部署,为渝北大健康产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国家在政策扶持、金融资本、人才资源、创新技术等加大往大健康领域配置,为渝北大健康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从重庆看,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提出努力将重庆打造成国家医学名城、西部医疗高地、国家重要医药基地和国际知名康养胜地大健康产业将成为重庆重点产业随着国家、重庆市支持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关政策的逐步细化和落地,渝北将借势发力,全力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面临挑战。从外部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不稳定不确定明显增多,大健康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渝北毗邻城市大健康发展步伐加快,不少城市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并在重点领域占据先行优势,对后发地区形成赶超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从内部看,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渝北60岁以上老年人35.9万人,占比达到16.4%,处于轻度老龄化状态;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规上医药企业少,医药产业规模小,企业外流严重;研发和技术创新不足,高端研究院少,技术基础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分散发展,集群程度不高;“健康+”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融合发展不够。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成为重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支柱、枢纽门户和生态样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突出,聚焦医、药、养、健、管”重点方向,最大限度盘活本地医疗资源、生态资源、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具有渝北特色的大健康全产业链建设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分工,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拳头产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专项扶持政策,营造公平有序产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用,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提升大健康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热情,有效释放大健康产业人才资源活力。

——跨界联动,融合发展。推进生物、生命、生态有机统一,加快大健康一二三产跨界发展。加快完善“加快+产业体系,促进健康与文旅、养老、体育、食品等深度融合,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健康产品,拓展健康服务应用场景,延伸产业链,扩大生态圈,更好满足多元化健康消费需求。

——开放合作,协同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推动大健康产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突出“引进来”“走出去”并重,注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资源要素集聚,提升渝北健康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节 发展定位

统筹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围绕建设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聚焦“医疗”“中医药”领域,打好“康养”牌,努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医疗高地成渝地区重要中医药基地国内外知名康养胜地。

——重庆都市圈医疗高地。加快优质医疗服务扩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及布局,推动医疗服务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具有高水平服务能力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跨区域合作,探索建设跨区域“医联体”,鼓励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办医,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医疗服务品牌,实现全区卫生健康综合实力和水平位居重庆都市圈前列。

——成渝地区重要中医药基地。深化川渝两地合作,充分发挥两地在中医药学术、人才、医疗、产业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提质增效中医药制造业,提速壮大中药材种植业,提级扩容中医药商贸流通,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推动两地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一体化发展。

——国内外知名康养胜地。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成果,依托渝北优质的生态、气候、温泉、医疗等资源,加快医养、游养、体养、食养等深度融合,打造提升一批温泉度假区和特色康养度假区,构筑大健康产业高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2025,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健康产业体系,优质健康资源覆盖面有效扩大,健康创新技术和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大健康产业成为全区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走在重庆前列,基本建成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大健康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30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到8%左右。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突破10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健康产业企业和知名品牌,年产值10亿元的单位8-101亿元以上的单位10-12

——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健康成果转化应用平台。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大健康产业政策支持、统计监测,行业规范及标准等体系持续健全。公立医院、医疗保障制度、医药供应保障体系等改革成效显著,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救治等体系更加完善。“健康+”内涵元素更加多元、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全社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规范、行业自律的良好发展环境。

展望2035建成与“两点”定位和“两地”“两高”目标相匹配、与现代化发展相衔接的大健康产业体系,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形成若干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骨干企业、知名品牌,增加值达460亿元,比2025年翻一番,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建成立足全链接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大健康产业高地,健康渝北”深入人心

第三章空间布局

根据渝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考虑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要素配置条件,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分工合理、协同发展的原则,构建“一核三区”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医疗服务核心区

在三级综合医院、区中医院等医疗服务资源汇聚的城区,巩固完善“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以空港新城渝北区人民医院为依托,努力打造以新型医疗服务为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为辅的医疗健康服务示范区

第二节 生物医药集聚区

创新研发依托城市更新公司恒韵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项目,加快创新要素集成,打造集投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五位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核心园区。依托仙桃国际大数据谷聚焦精准医疗、新型医疗服务等前沿领域,发展壮大基因检测、数字化医疗设备、医疗大数据等细分产业。打造智慧医疗项目聚集群,支撑医疗信息化建设,加速技术和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商业化,做强生命健康产业

中药材种植。依托区内中药材种植企业,建设种苗、组培、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以大湾、大盛等乡镇为重点,发展石斛、灵芝、白芨、黄精、百合、牡丹等中药材。

医疗器械以城市更新公司、空港工业园区为依托,发挥骨干企业带动效应,引入国内外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领军企业,建设政、产、学、研、投、用一体化的医疗保健器械产业集聚区,打造先进医疗器械、便携式家庭医疗器械、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高端新型医用耗材、生物医药材料制品、移动医疗产品、医学影像设备以及养生保健器械产品生产基地。

医药流通。空港工业园区为依托,发挥临空优势,加快推进木耳航空物流园建设,打造多式联运示范中心,加快复星国药西南医药控温枢纽项目建设,引进复星集团体系内外医药保健品、耗材、医疗器械等相关流通企业入驻,打造GSP生物医药、进口医药、医疗器械产品存储、分销基地和医药冷链物流配送基地,推动医药流通行业发展。

第三节 养生养老服务区

养生旅游范围涵盖茨竹、兴隆、木耳、大湾、统景、大盛、古路、洛碛镇、石船镇、龙兴镇、玉峰山镇。该区域发挥统景温泉、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印盒李花生态旅游区等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森林康养、运动康养、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围绕古洛环线、南北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一批养生旅游度假区,打造国内外知名康养胜地

健康养老。根据渝北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布局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并对适老化、规范化程度较低的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全面构建养老服务“十五分钟”服务圈。发挥区内生态、创新等优势,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智慧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等健康养老项目,逐步培育成为服务渝北城乡、辐射重庆的高端养老度假区。

健康食品。城市更新公司食品工业城为依托,发挥优势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做强做优营养食品、健康食品。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以山地生态农业为主题,以健康食材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通过搭建山地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科技支撑能力平台建设工程,建立小精特尖”“种养+农业示范体系,进一步汇聚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和集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着重发展特色果蔬精深加工、休闲食品精深加工、保健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健康食品产业。

第四节 健身康体休闲区

以“城区各街道及镇区中心区”日常健身为核心,以“木耳镇和古路镇”日常健身拓展板块和“玉峰山镇和龙兴镇”时尚极限健身板块形成两翼,以“兴隆镇和茨竹镇”田园运动、“大湾镇和统景镇”轻户外运动和“大盛镇、石船镇和洛碛镇”重户外运动形成三组团,打造三个层级(即运动锻炼、运动娱乐和运动度假的健身康体休闲市场需求)五个层面(日常健身板块、日常健身拓展板块、时尚极限运动板块、重轻度户外板块及田园运动板块)的健身康体休闲业态板块,着力构建“15分钟日常健身圈”“1-2小时运动时尚社交圈”和“半天至2天健身休闲度假圈”健身康体休闲业态体系。

第四章重点领域

顺应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聚集发展的趋势特点,深耕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养生养老、健身康体、健康管理五大领域,促进“医、药、养、健、管”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动全区大健康产业链优化升级。

第一节 大力发展以“医”为支撑的医疗服务

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快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丰富医疗服务优质资源,提高服务质量,高质量发展医美产业,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健康需求。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医院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三甲医院创建,完成区妇幼保健院、区第四人民医院迁建和区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工程。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补齐镇街、村(社区)医疗资源短板,建成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办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整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分级诊疗,完善预约诊疗,发挥远程会诊、区域影像中心、区域心电中心等作用,推进“医通、人通、财通”的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强化医共体内优质专科诊疗资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倾斜力度。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培训和考核,加强区疾控中心监测和检验设备配置,提高疾病防控和预测预警能力。以区人民医院为中心,推进远程医疗协同管理平台建设,完善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报告网络。优化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完善镇、街基层卫生监督服务网络。

医疗服务水平实施人才强医工程,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200名以上,学科带头人20人以上,引进一批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抓好公卫医师、全科医生、乡村医师等基层队伍建设,全区卫生人才总量达4000人以上,力争将区中医院纳入全市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试点。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等级评审,打造2-3家优质基层医疗机构。推进三名一站打造,推进学科建设,填补临床技术空白,创建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特色、重点学科和专科,加强与北京301医院、重医附一院、市中医院合作,力争打造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医院、名医生、名科室积极引入樊代明院士在区人民医院建立院士工作站,力争引入俞梦孙院士在中医院建立院士工作室。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积极申报一批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水平。继续开展“美丽医院”建设,提档升级就医环境,深入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稳步提升人文环境,提高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提升重大和疑难疾病临床诊疗水平,构建不同层级分级诊疗网络,建设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康复治疗中心、老年病治疗中心和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重点打造区内脾胃、骨伤、肛肠、治未病、康复及中医护理等中医重点专科,力争到2025年建成3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立区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推动中医门诊部、诊所和中医坐堂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转化,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健康发展。完善中医药毕业后教育体系和中医药“师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不同类型中医药人才评价、评估标准,强化中医药服务人才支撑。

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服务抓好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建设区域卫生健康智慧化平台,实现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有效整合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断、多维医疗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应用依托5G、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疾病监测自动预警、辅助决策等功能。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发展互联网诊疗、健康咨询、社区及居家健康管理等新业态。支持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处方审核、合理用药咨询和药品销售配送等服务。继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创建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市级示范智慧医院,不断提高优质医疗供给。大力发展精准医疗,重点发展在基因检测、特种检测、干细胞再生医学等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不足、减轻公立医疗机构压力。推动区域检验中心建设,开放临床资源,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培育壮大医美产业按照专业化、规范化、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引导医疗美容门诊部和诊所做精细分领域,大力发展外科美容、皮肤美容、牙齿美容,形成一批特色品牌。鼓励医美机构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认证等工作,开展高水平服务,提升渝北医美行业的品质和话语权。推进重庆星荣医美医院建设。引进医美耗材、器材、设备等上游企业,研发先进医美技术和产品,以美容机构为平台完成成果转化,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打造高端化、国际化的医美中心。鼓励设立医美学院,开办医美专业,充实专业人才队伍。


专栏1医疗服务领域重点项目

医疗服务:渝北区中医院三甲医院建设项目渝北区第四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玉峰山医院)渝北区人民医院三甲项目医疗综合4号楼项目渝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迁建工程渝北区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工程树兰(重庆)医院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渝北区中医院感染综合楼及科研教学楼建设项目口腔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项目渝北区残疾人综合服务站渝北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兴隆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分级诊疗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卫生应急体系、卫生监督体系“人才强医”工程、“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三名一站”打造等。

智慧医疗区域卫生健康智慧化平台互联网公共信息平台慧医院。

医美产业:重庆星荣医美医院项目

第二节大力发展以“药”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

统筹中医、西医两大领域,加快生物药、中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服务发展,形成配套体系完整、规模效益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

壮大生物药产业。围绕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平台,为生物医药类创新创业提供技术、资金以及创业辅导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生物药产业创新生态圈。鼓励企业开展创新药物研发,支持企业围绕肿瘤和传染性疾病,发展新冠病毒疫苗、多价HPV疫苗、疱疹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等新型疫苗,大力发展针对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加快开发针对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抗体药物。关注蛋白质修饰技术、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药物等技术领域的示范应用,谋划布局一批有核心技术、产业化程度比较高、落地就能生产的生物制药创新成果项目,促进生物制药创新产品转化应用。

做优中医药产业。大力发展中药临空都市农业、中药休闲观光农业、中药林下种植特色农业等渝北特色中药产业,围绕中药材种植、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加工等关键环节,构建现代中药全产业链。合理规划中药材种植品种和规模,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石斛、百合、牡丹、灵芝等药材种植推动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加工支持中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引导企业开展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建立以临床效果为核心的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全面推进传统名优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及产业化技术升级,形成特色品牌、产品支持中药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扩大优势产品规模。推动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经典名方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鼓励院企合作,积极开展院内制剂委托生产及新产品开发,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

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区内医疗器械骨干企业为主体,推进医疗器械领域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积极推动胶囊胃镜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超声诊疗设备、手术动力装置、超声治疗设备等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重点研发数字化微创外科手术设备、高清电子内窥镜、超声无创治疗等技术。推进医疗诊断产业发展,推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高特异性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检测等技术发展,开发灵敏度高、重复性强、准确性好的诊断试剂与试剂盒,以及相关的诊断设备、耗材和快检产品。支持发展骨填充材料、人工器官、生物支架等医用生物材料及植(介)入产品。推动发展医疗机器人。大力发展心血管/颅脑系统状态监测设备、血液净化设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可携带多功能监测仪、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智能医疗器械。紧抓医疗物联网结合大数据的应用趋势,积极开展AI影像、医疗机器人、小型数字化医学设备等远程物联智能化医疗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加大对医疗器械小微企业政策倾斜力度,落实支持措施,引领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一批医疗器械小微企业上规模。

提升医药流通服务。加快医药仓储、药包材、医药冷链物流、医药电商发展,构建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为配套补充的现代药品流通网络。加快中西药仓储、交易、配送等设施建设,打造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粉雾剂专用给药装置、新型注射器、智能化包装系统、儿童安全包装和老年友好包装等,提升药包材配套服务能力。加快医药冷链物流发展,完善医药冷链物流设施,提升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化水平。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完善药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供应机制。推动医药流通与物联网有机融合,完善医药流通网点、业态布局,培育壮大医药电商新兴业态。


专栏2生物医药领域重点项目

生物药产业:百创汇智慧医疗产业孵化器项目、恒韵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项目

医疗器械产业:磐古医疗研发、生产及展销基地天圣(重庆)现代医药物流总部基地

医药流通服务:复星国药西南医药温控枢纽项目。


第三节大力发展以“养”为支撑的养生养老产业

突出产业融合、特色创新,推动养生养老服务与文旅、体育等业态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健康跨界融合应用场景,构建满足多层次、多年龄段的消费者需求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四季皆宜的国内外知名康养胜地。

提质发展养生旅游。依托渝北优质的生态、气候、温泉、医疗资源,创新养生旅游模式。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游,丰富景区森林浴、登山览胜、天然氧吧、避暑度假等森林养生服务供给,以华蓥山避暑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发展十里荷花走廊、放牛坪万亩梨园、南天门森林公园等项目,配套避暑山庄、度假山庄、星级农家乐等设施,打造以森林避暑、养生度假为突出特色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大力发展运动康养游,加快旅游观光与运动健身相融合,推广徒步、漂流、骑行、滑雪、垂钓、高空等体旅融合业态,打造一批运动康养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游,推动旅游与药膳健康养生产品、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医药保健养生等中医药康养业态融合,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游,推出温泉+医疗、温泉+康复、温泉+美肤、温泉+文娱等温泉康养业态和模式,重点围绕统景·峡江温泉度假区,构建欢乐温泉谷、康养温泉城、活力乡村公园三大体验核心,打造养生主题酒店、养生馆、生态水疗 SPA 生活馆等配套设施,加强保健型衍生品、温泉食品、温泉纪念品等产品的研究及开发,将统景·峡江温泉度假区打造为中国温泉旅游名镇。

专栏3养生旅游领域重点项目

统景·峡江温泉度假区、渝北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华蓥山生态康养度假项目、“巴渝乡愁”农旅项目、渝北区木耳新乡村农旅融合示范项目、重庆白俄罗斯风情度假区、“田园牧歌”田园综合体、龙门国际健康温泉产业城、康养度假基地、“兴隆有礼”艺术乡村、渝北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温塘河山野欢乐谷、玉峰山森林公园提档升级、农高区奶牛主题公园、农高区学堂湾生态公园项目、农高区龙门寨科技公园项目等

创新发展养老服务。建立基本公共养老服务清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养老,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夯实社区居家养老基础,落实养老服务设施设置要求形成“乡镇(街道)—村(社)—小组(小区)—家庭”四级服务网络,抓好第五批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巩固提升,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持续打造助餐、助浴、慢病康复等具有渝北特色的市场化服务模式,全面构建养老服务“十五分钟”服务圈强化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新增一批连锁化、规模化、品质化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发展,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协议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积极探索相关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创建一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

多元发展银发经济。打造智慧养老模式,续升级赋能渝北区智慧养老云平台,依托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智能化创新策源地,创建养老服务信息化示范街区及机构,建设“智慧养老院”和“智慧养老社区”。持续延伸养老产业链条,推动养老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金融保险业、文旅产业、职业教育产业等融合发展,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业态。推动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以及老年用品行业规范发展,提升传统养老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力度,积极开发适老化康复辅具、智能穿戴设备、无障碍科技产品等智能养老产品,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鼓励企业设立线上线下融合、为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提高便民服务的“温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开发老年人健康保险产品。依托华蓥山、玉峰山、统景、麻柳沱等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建设功能突出、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的涵盖休闲养生、温泉疗养、特色医疗、旅游度假等养老基地,发展“候鸟式”“度假式”“生态休闲式”等多种养老模式。推动“养老+地产”融合发展,通过CCRC模式打造具有渝北特色品质养老社区,兼具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适老化产品展示中心、智慧养老展示中心、普惠养老颐养中心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探索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发挥老年人社会价值。

专栏4健康养老领域重点项目

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

机构养老:镇养老服务中心(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设区级半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程、重庆市第四福利院建设项目、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项目

医养合:树兰(重庆)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区医院老院医养结合项目、区中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区妇幼保健院医养结合项目

养老产业:养老信息平台优化升级项目、渝北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项目、玉峰山康养度假区项目、统景温泉康养城项目、麻柳沱康养度假区项目。

大力发展健康食品。围绕孕妇、婴幼儿、儿童、老人、临床病人等各类人群健康需要,推动渝北特色健康食品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依托区内丰富农产品资源,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推广绿色有机的蔬菜、水果、粮食、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建设一批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推动营养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药食同源产品及特殊食品等健康食品发展,支持开发生产米面主食深加工产品以及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益生菌类、营养素补充剂等健康产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健康食品,因地制宜开发健康食品,重点发展特色健康食品、民族健康食品等,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高附加值健康食品基地。

专栏5健康食品领域重点项目

农高区胃部健康食品生产基地金果源西部水果智慧产业园项目天津百肯(渝北)西南医药生鲜食品平台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农高区食用菌产业园建设项目农高区三高健康食品生产园区农高区精深加工基地农高区乳制品加工区农高区抹茶精深加工基地农高区航空航天食品生产基地重庆农高区玉米技术中心农高区中科院微生物技术中心农高区江南大学乳制品研究中心农高区原产酿酒葡萄技术中心重庆农高区中药资源创新中心高竹新区食品科学园等。

第四节大力发展以“健”为支撑的健身康体产业

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核心,加快体育强区建设,完善体育健身设施,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打造体育产业品牌,发展智慧体育,推动健身康体产品和服务层次更加多元优质,建设国内知名健康运动休闲目的地。

完善体育健身设施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实施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计划,因地制宜做好体育公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做好健身器材维护更新,着力破解群众“最后一公里”健身难题。加快推进区体育场、区体校、龙兴专业足球场石坪体育公园、多宝湖环湖马拉松跑道、区羽毛球馆重点项目通过利用城市公共绿化地、开放式小区、城市空地、公园、广场、村居所在地和农村村民集聚地等,在渝北城区新、改、扩建一批群众体育设施,同步推进农体工程,形成覆盖区、镇街、村居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发挥政府购买服务作用,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打造一批生态体育公园、车露营基地、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化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机制改革,持续推进政府投资新建体育场馆委托第三方运营。

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围绕便民惠民抓好全民健身建设。完善渝北区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线上线下齐发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健身知识、健身方法普及等活动,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大力发展武术、篮球、足球、乒乓球、柔力球、轮滑、广播体操、健身气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开展老年人、妇女、幼儿体育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发展,实行工课间健身制度,广泛组织职工、学生体育健身活动。响应“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大力推广和普及冰雪运动。

打造体育产业品牌。持续巩固“全国武术之乡”建设成果,全力推进巴渝武术操“六进”活动,举办全国武术散打比赛等全国性武术比赛,唱响渝北武术品牌。依托重庆际华园,以“极限运动”为特色,以“一站式”服务为理念,大力开展风洞跳伞、极限冲浪、极限攀岩、洞穴探险、自由滑翔、VR运动等极限运动和大众运动项目,着力建设“五大基地”(国家级训练基地、中小学教育培训基地、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国际国内专业赛事基地、体育文化产业基地),打造西南地区最具国际化特色和极具吸引力的极限运动品牌。依托客得乐房车风情度假区、御临马会、铜锣山矿山公园、云龟山滑翔等,积极举办马术比赛、户外赛车、山地自行车赛、丛林探险等特色运动,着力打造户外运动品牌。依托重庆国际拳击赛事中心,定期举办世界拳王争霸赛,打造特色竞技赛事活动品牌。依托建成的亚雯羽毛球训练基地,举办国家级重大赛事活动,开展高端培训。引进瀚动体育打造篮球体育综合体,举办“一带一路”中欧篮球冠军杯赛,配套中欧篮球高峰论坛、中欧篮球高端培训、篮球品牌装备。

发挥渝北制造业优势,依托原服装城产业基础,鼓励体育制造企业加强家庭化、智能化运动装备器材的研发和制造。紧抓“康养+体育”融合点,丰富健康体育产品供给,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打造健康体产业新增长点。

积极发展智慧体育。推动产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体育渝北在线惠民服务平台的影响力开发完善“互联网+体育场地、体育活动、体育指导、体质监测等应用制作渝北运动健身电子地图提升健网络服务水平。推动创新性智慧场馆建设,以渝北全民健身中心、渝北区体育馆为试点,引进云智慧体育场馆管理系统,打造智慧体育中心推进健康运动与健康管理、康复融合发展,推动可穿戴式运动设备、智能运动器材等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和应用,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探索建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


专栏6身康体领域重点项目

体育健身设施:龙兴专业足球场、瀚动国际赛事中心石坪体育公园、区体育场、区体校、区羽毛球馆

体育赛事全国武术散打比赛、世界拳王争霸赛、一带一路”中欧篮球冠军杯赛

智慧体育:体育渝北在线惠民服务平台、智慧体育中心、运动处方库等。

第五节大力发展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产业

坚持以健康需求和健康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健康管理服务质效,逐步推广全生命周期分级式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向个性化、专业化、智慧化发展。

丰富健康管理服务产品。面向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个性化健康管理需求,推进健康管理全程化、规范化发展。加强孕产妇婴幼儿健康管理,支持建设月子中心、母婴照料、托婴托育等机构,创新孕期保健、孕妇瑜伽、孕期胎教等产品服务。强化健康人群疾病风险防控,加强治未病健康评估,鼓励健康体检中心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差异化、定制化体检产品,为不同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方案。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针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点领域,创新慢病康复疗养、健康跟踪管理等形式,提高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推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树立大卫生和大健康观念,推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多元化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健康管理机构和品牌,大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检测、康复理疗、健康保险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培育专业化、规范化心理咨询、心理干预机构,加强青少年、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大力发展智慧健康管理。充分发挥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价值,推动新技术和健康管理服务相融合,为健康管理插上“智慧的翅膀”。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应用,大力推进医疗智能辅助设备、智能系统、智能终端等研发、升级和应用推广,提高服务精准度和诊疗效率。充分利用可穿戴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开展个人健康体征动态监测,开展疾病危险因素智能筛查、分析、预测及双向预警,推动居民健康管理精准化、自主化智能化。以家庭医生线上签约服务为基础,以全人群身份信息为索引,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网上支付、健康监测等健康信息服务业态,探索以“健康家庭”为基础的智能化健康管理模式,形成健康信息与健康保障双循环良性发展的线上医疗服务新业态。完善校园健康筛查平台,实现学生健康档案电子化、体检流程物联网化、学生健康监测与评价自动化。

第五章 主要任务

围绕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以强创新、建平台、育主体、塑品牌、促开放为主攻方向,全方位提升大健康产业发展动能,培育多极支撑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引擎。

第一节强化创新驱动力 激活发展动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前端研发与后端产业化两个关键环节,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构建科技成果从研发、中试、市场化导入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

加强基础医学学科建设。面向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需求,瞄准创新前沿领域,统筹医学科研院校资源,加强基础医学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三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积极引入有深远影响力的院士及高水平医疗人才,培育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争取在大健康领域重要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

建设高端研发平台。着力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高端应用平台建设,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支撑体系。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合作共建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强化公共服务平台与产业发展的相互驱动作用,加快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平台建设。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出技术创新发展引领,着力构建前沿基础、瓶颈技术和临床诊疗新技术齐驱并进的格局。实施渝北大健康产业前沿技术专项,重点开展新一代基因测序智慧诊断CAR-T细胞治疗、干细胞、免疫治疗创新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加强大健康产业瓶颈技术攻关,着力突破抗体药物产业化、药物缓释技术、定向育种、药物靶向制剂、生物安全防控关键技术。强化临床诊疗新技术研发,推进中西医临床协同攻关,加快细胞治疗、微创技术、基因组学等技术研发应用。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研发、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产业协作,加快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及保护,为大健康产业提档赋能。加强区域内研究院、企业、医疗机构合作,推动重大药物研发成果落地转化,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疫苗、生物类似药等的创新研发。对接企业需求与各类临床需求,开展基因工程、疫苗、高性能影像设备精准快诊试剂及临床治疗新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服务能力

第二节 提升平台带动力 夯实发展载体

高标准推进渝北大健康产业承载平台建设,完善平台功能和配套,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成发展,提升平台辐射力。

做强大健康产业园城平台。推动大健康产业园城平台转型升级、提质扩容,构建聚集、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及承接外部投资主阵地。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具有渝北特色的医药产业聚集区,打造医药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建设一批业态资源优、集聚效益好、辐射效应广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增强要素吸附力和产业支撑力。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园区运营商,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增强园区辐射能力。

做大互联网大健康平台。深入运用5G、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建设一批健康智能化平台,赋能健康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卫生健康智慧化平台”建设,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断、多维医疗数据分析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不断完善智慧养老云平台,推进“智慧养老”建设。加快全区体育中心大数据建设,引进“云智慧”体育场馆管理系统,推动各类体育大数据的整合集成,打造智能体育服务体系。

做优大健康服务交易平台。统筹全区大健康产业交易流通资源,丰富交易品种,完善交易平台,畅通大健康产业交易链。依托智博会、西洽会等知名展会,大力推介渝北健康产品和服务品牌。依托悦来国际会展城,积极举办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专业论坛等活动。发挥各类健康产品第三方交易平台作用,增加药品、医疗器械及相关医用产品的交易规模。

第三节发挥主体牵动力 激发发展活力

坚持内育外引、大中小微齐抓,完善梯队培育机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扶持中小微企业,强化人才支撑,致力形成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加快壮大龙头企业。瞄准现代产业链、创新链的核心环节,鼓励龙头企业做大规模效应,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吸引大健康产业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布局渝北,引进一批国内外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等落户。

围绕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养生养老、健身康体、健康管理等重点行业领域,培育一批产业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由传统的医药、医疗领域向养生、养老、康体等领域延伸,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增强企业发展实力。

积极培育中小微企业。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推动中小微企业向集群化和“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中小微企业产业支撑功能。鼓励大健康产业企业向产业园区、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集聚,培育一批商业模式新颖、专业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中小微企业群体,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微企业定向孵化。通过开源协作、众创、众筹、成果分享等方式,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培育一批大健康产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鼓励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大健康产业领域中小微企业参与龙头企业订单对接、供应链协同、技术协作,提高产业集群分工协作水平和配套能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拓展等方面支持力度,营造创新创业宽松环境。

加快健康产业人才引培。进行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良性互动,突出“引进来、育起来、留下来”并举,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依托“人才强医”工程、“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三名一站”打造等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模式,引进一批大健康产业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探索建立与其他地区人才交流中心及大型猎头公司的合作模式,共享健康产业人才资源。把渝北大健康产业人才纳入临空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渝北工匠计划等,构建更为多元的人才支撑体系。完善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

第四节突出品牌促动力 创造发展优势

坚持特色做特、优势做优、长板拉长,突出企业品牌、产业品牌、服务品牌并驱,促进品牌塑造、标准提升、经营推广,让更多“渝北造”健康产品和服务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提升健康品牌影响力。以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为路径,积极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推动品牌梯次跃升,以优质品牌带动全产业链价值提升。统筹优质医学、医疗资源,创建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特色、重点学科和专科。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美容、医药流通等重点领域,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特色品牌产品。紧贴康养市场需求,开发一批温泉康养、森林和气候康养、中医药康养、运动康养等精品,提升统景·峡江温泉度假区等国际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品牌影响力。围绕“体育强区”建设,把“一带一路”中欧篮球冠军杯赛等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围绕全生命周期管理,培育一批儿童保健、妇幼保健、亚健康检测、心理辅导等健康管理高端品牌。

完善产业发展标准体系。推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共建,提升品牌价值。主动对标大健康产业相关领域的国际、国家标准,鼓励企业率先采取国内外先进标准。支持医疗美容、现代中药等行业领先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高行业技术和产品品质的门槛,减少行业的无序和恶性竞争。加快中医药种植、养生养老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研制,鼓励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参与地方标准修订,抢占标准话语权。

增强品牌经营推广能力。完善大健康产业品牌经营推广体系,全面提升品牌管理水平和经营推广能力,营造良好的品牌成长氛围。加强对区域品牌授权产品、服务的质量监管,支持大健康产业相关企业、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使用区域公共品牌,通过规范包装、联合推广等形式,形成品牌合力,提升品牌价值与公信力,争创一流品牌。引导企业把品牌建设贯彻生产和服务始终,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营机制,提升企业的品牌经营能力,引导树立品质、品位、品牌意识,增强创名牌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专业展会等开展全方位品牌宣传,提高渝北健康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节 汇合开放联动力 拓展发展空间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大健康产业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构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健康产业对外开放体系。

推动成渝地区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渝北区位优势,做好川渝高竹新区文章,强化成渝大健康产业协同合作,共建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强医疗服务业合作,鼓励两地知名医院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参与建设成渝远程医疗协作网,扩大区域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覆盖面。推动医药产业集群共建,参与建立成渝医药产业联盟和成渝医药产业智库,支持区内中药制造企业与广安地区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协同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强与四川新都区、邻水县中医药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融合发展,共同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立足两地资源优势,突出生态康养理念,围绕华蓥山精品旅游、绿色农产品种养殖等产业,与养老、健身、医疗等主题相结合,打造一批精品康养主题疗养地共建华蓥山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等特色项目。加快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共建共享,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鼓励养老设施跨区域共建,探索成渝合作建设养生养老服务综合体、康复中心、医养共同体。探索实行养老床位补贴随人走、异地结算,促进异地养老。

强化与沿海发达地区健康产业互动。依托渝北区位、生态、产业、体制“四大优势”,在产业协同、模式创新、人才互动等领域,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联动合性。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承接生物药、高端仿制药等产业转移。创新“飞地经济”等大健康产业建园方式,支持本地企业联合东部沿海地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共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探索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与沿海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积极组织参加健康产业各类技术合作交流等活动。

提升大健康产业国际合作水平。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等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加快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大市场,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美和日韩等在大健康产业市场双向交流,重点加强与东盟全方位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推动大健康前沿技术、优质产品和服务“引进来”,加快聚集高端创新要素,持续引进更多国际大健康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吸引全球大健康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入驻渝北,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支持大健康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抱团出海方式,推动技术、标准、服务一体化“走出去”,精准对接国际需求,全面加强质量标准管理,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做大医疗器械、中医保健等优势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全面参与全球大健康产能合作。

第六章规划环评

第一节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作为指导“十四五“时期渝北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涉及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内容,实施本规划对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部分需征占地的项目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一定社会稳定风险。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部分项目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和脆弱区产生一定影响。大气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扬尘污染和恶臭影响。水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地下水破坏、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声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施工作业机械噪声和生产过程机械噪音。

第二节 规划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要求,处理好项目建设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环境保护落实到规划项目设计和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规划项目实施前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土地、环保淮入,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特点适时开展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规划项目实施中期,严格制定项目环境影响滅缓措施,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应用。规划项目实施后期,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全面推广“生态+”“+生态”发展新模式,推动大健康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第三节 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综合专虑了渝北区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与资源分布、地形与地貌特点和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与渝北区国土等相关规划基本协调。规划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森林覆盖率,提高居民生活环保意识,推动大健康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规划项目实施特别是在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可通过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全程环境监理、加强运营管理等保障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落实各项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后,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实施本规划总体可行。

第七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的指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分管卫生健康的领导同志任副组长,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经信委、区民政局、区文化旅游委、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为成员的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卫健委,建立大健康产业联席制度,负责统筹重大政策研究和制定,协调解决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节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投入,支持大健康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设立渝北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以专项资金+基金这种组合拳形式,加大对大健康产业的引导和推动。创新企业融资方式,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健康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将渝北大健康产业项目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拓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

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大健康产业准入制度改革,精简审批前置审批手续,探索大健康产业发展正面引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建立市场准入、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药供应保障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身体育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加强试点示范建设,鼓励在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探索总结好的发展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第四节完善监测评估

完善大健康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开展大健康产业核算工作。研究建立适应大健康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包容有效审慎监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完善信用公开机制,依托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依法依规实施失信约束措施。建立大健康产业发展督导机制,适时定期开展规划督导和评估,动态调整规划指标、目标及重点任务。

第五节营造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健康科普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庄、进家庭活动,加强政策宣讲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宣讲,提高群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升传染病防控意识。定期发布大健康产业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行业新技术资讯及招商合作信息,搭建交流平台。对大健康产业发展进行实时跟踪,总结推广相关领域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并投入到健康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关于《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现将《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征求意见稿)》〕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及主要内容

大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典型的朝阳产业、幸福产业、绿色产业。编制《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拉动渝北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征求意见稿)》共728节。

第一章为规划背景。从发展基础、发展环境等方面总结了“十三五”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有关形势。

第二章为总体要求。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等方面提出“十四五”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思路目标。

第三章为空间布局。提出构建“一核三区”(即医疗服务核心区、生物医药集聚区、养生养老服务区、健身康体休闲区发展新格局

第四章为重点领域。从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养生养老、健身康体、健康管理等5大重点领域阐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促进医、药、养、健、管”多业态融合发展。

第五章为主要任务。从强创新、建平台、育主体、塑品牌、促开放等5大方面阐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支撑体系。

第六章为规划环评。从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等3个方面论述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事项。

第七章为保障措施。围绕组织领导、要素保障、体制机制、监测评估、营造氛围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保障举措。

二、编制依据及起草过程

关于编制依据。《规划(征求意见稿)》充分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和文件,坚持在重大部署上保持一致,将总体目标定位为“三地”,即:重庆都市圈医疗高地、成渝地区重要中医药基地、国内外知名康养胜地。同时,在项目、目标、具体措施等方面,充分借鉴了公共卫生、制造业、养老服务、文化旅游、体育发展等区级专项规划。

关于起草过程。《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渝北区“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我委及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前期研究,于20206月形成规划编制大纲。在前期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基础上,结合专家顾问团队的指导,于20209月形成规划文本。202010-20218月期间,多次征求区级相关部门意见,召开座谈会,最终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